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健美操运动中易出现的损伤类别,较易受伤的部位,以及运动中产生损伤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损伤是严重影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蹦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蹦床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探索蹦床项目的技术特点对运动损伤的影响程度;掌握我国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特征、易损伤的部位、导致损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动作以及影响损伤发生的因素,对于蹦床运动员预防损伤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析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地市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损伤部位及性质,提出了跆拳道运动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部男女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沙滩排球运动损伤提供有效依据.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及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负荷、积极创新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水平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参加中国棒球联赛6个队中的88名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显示出棒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肩、肘、腰、膝、踝、手腕部位为多,其中肩关节和肘关节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关系最为密切;损伤原因中以疲劳性运动损伤最突出。建议在训练中应重视医务监督,保证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发生损伤后予以及时治疗。主要对棒球运动员损伤部位中的损伤最为突出的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预防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棒球训练与比赛中,预防和减少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期间运动损伤特点的调查,分析该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原因,运用KazemiM的损伤调查问卷,对123名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男运动员70名,女运动员53名)进行问卷调查为青少年业余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预防损伤发生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排球是高校中普及的体育教学项目,由于排球运动的专业性较高,运动损伤较常见。为充分了解学生的排球运动损伤情况,对自治区东部的四所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指出存在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预防和解决的办法,进而促进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的不断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专业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损伤是影响专业散打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法、逻辑法、数理统计法对专业散打运动员损伤部位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为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近5年来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损伤发生率及发生时期等进行了调查,找出了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及损伤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今后训练预防受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试析高校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排球教学中常见损伤的特点,分析高校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产生机制。探讨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排球教学质量、防止运动伤害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训练中运动性损伤是影响军校军事训练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某系学员在12个月中发生的242例运动性训练损伤进行统计分析,从训练损伤发生的多发期、多发项目、多发部位、损伤种类和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体育高考生业余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浙江省部分体育高考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的情况、运动损伤的原因、运动损伤的特点和运动损伤的因素等进行研究,以期对体育高考生的训练及预防运动损伤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操运动对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开始参加训练的年龄等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对中外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参加训练年龄进行分析比较,试图从中找出共性规律,为我国竞技体操运动选材、训练等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对于新规则的变化所导致的健美操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2005-2008年新周期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为:1)艺术评分因素、分值调整,体现项目“独特性、艺术性”;2)“难度组合”的出现,体现了技术的“高难化、特色化”;3)难度动作总数减少,动作价值提高幅度大。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趋势为:1)提高动作的规格和质量;2)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新的难度连接动作;3)更加重视音乐的选择与编排;4)“难度组合”和“操化组合”的重点开发;5)成套编排的全面创新;6)成套动作的编排要突出艺术性,增强运动员的表现力并不断创新;7)重视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5.
管理是保证高校运动队建立和维护正常训练、竞赛、学习和生活秩序的必要措施和基础。随着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高校之间的体育比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等院校运动队的管理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因此,运动队的管理模式要体现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学生为本,重视个性发展。在运动队的管理中构建适应本校实际的管理模式,为其他高等院校运动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核心力量训练的视角,探讨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特征和训练学价值。根据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新规则的变化以及实践经验提出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思路,为竞技健美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实施核心力量训练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的本源、整体概念,一元训练理论论据,身体素质否定论以及早期专项化训练等问题进行了辨析。认为,无论从哲学层面还是竞技能力结构构成层面来看,都不存在一元或二元之分;一元训练理论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否定身体素质是错误的,身体素质是客观存在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是符合现代竞技运动训练规律的,但应准确地理解并适当地操作。  相似文献   

18.
从训练学角度,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关联标准的规定性、生命的自组织与量的能量耗散特性、“有效负荷”与竞赛目标状态形成的关系、训练信息生物“秩序”形成的生物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对竞技训练“有效负荷”设计的逻辑依据、训练负荷“量”存在的方式与生物适应关系、竞技训练专项“量”标准自身因素的约定性、“量”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及竞技训练“量”运动的设计与控制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消除我国竞技训练中广泛存在的对“有效训练”理论认识的误区,加深对运动训练规律的理解,促进“有效训练”并真正实现运动训练“有效量”控制的科学化,提高训练效率,促进训练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资料调查法、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并结合观看艺术体操世界 锦标赛个人全能比赛录像,对我国4省60名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运动伤病基本情况、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发展与运动员伤痛相关关系以及运动员的三个部位关节的损伤 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教练员缺乏科学训练方法,为应对国际体联艺术体操 评分规则增加难度价值而急于求成,加大训练负荷,造成运动员的运动伤痛时有发 生。针对以上提出三项建议,包括增强教练员素质;实行科学化运动训练;重视基 础训练,加强医务监督,建立训练一科研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膝踝部损伤与安全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7名短距离跑跳田径运动员进行为期1年的医务监督和伤病诊治,并作病例分析。发现,在118例损伤中,膝踝部损伤占46.61%。损伤还涉及肌腱及其附属组织、韧带、肌筋膜、软骨等结构。90%以上为轻度损伤,患病率无显著性性别异。85.45%的膝、踝部损伤发生在身体训练和专项辅助训练中。认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膝、踝部损伤,总体上是身体条件与训练不相适应的结果。某侧肢体的损伤与不同专项技术特点中度相关,高强度训练比大运动量训练更能导致慢性损伤的发生和加重。对技术动作与训练、训练密度与节奏、训练计划与安排做出安全评价与监督,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运动员是尤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