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风尚的内涵、缺失及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校体育风尚是学校体育活动中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涉及到人的价值观、精神氛围、道德习惯等方面,它贯穿于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公众对学校体育活动的道德价值评判导向和标准,它通过强大的思想道德、价值评判的氛围对学校体育活动产生影响,它是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协调”者,具有较强的规训作用,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学校体育风尚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风尚的缺失,并就学校体育风尚的培育机制提出了建议,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风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健康第一"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它是以正确的健康理念、科学的健康价值观为基础的;“健康第一”的贯彻.必须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对健康积极的追求和养护为主要内容.以造就大批体魄健壮、生命力旺盛、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目的,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学校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思想是高度融合的,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贯彻中可以、也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校园不仅仅具有空间的物理意义 ,它应该是一个教育共同体 ,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伦理是将学校作为一个“责任团体”和“教育共同体”进行伦理的审视 ,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伦理责任 ,赋予学校生活以伦理性 ,从而降低单纯地要求个人道德完善所带来的心理焦虑。这种团体伦理的视角将为我们道德教育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视域。校园伦理从学校本身的道德性和校园关系的道德性两个层面对学校进行伦理的拷问。进行校园伦理的研究 ,旨在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间 ,形成立体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是以英语的工具性为基础的,它强调知识的学习,而现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价值认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即学习英语是人发展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知识,创建有民主氛围的英语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促进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精神;指导质疑方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深层的现实根源在于学校官德建设的不力或滞后,所以实施以德治校必须官德先行。坚持执教为民和管理育人,倡导以公正、民主和人道为重点的学校官德规范,推行道德领导并建立学校管理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学校官德建设,既是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在学校教育和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落实与体现,同时也是出于教育的伦理特性和学校管理的育人要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新课程基本理念也重视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8.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以激发学生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全员性、探究性、交互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科学品质的形成;它的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全面知识观、整体教学观的形成;它的开放性,有助于拓展和延伸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借鉴PBL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做好教学设计;建立学习共同体,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先梳理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独自探究、合作探究、主题探究与实践探究,最终帮助学生提炼与反思,上升到理论层面,提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文化是学校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业绩、品格、精神的结晶,是大学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是学校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科技素质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的潜在作用和深远意义在于用自身特有的精神文化,为国家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得出:1)“为政尚武、武人专政”的“重武轻文”时期至“既重文事、又重武备”的“文武兼备”时期,军事武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2)“去武行文、废力尚德”的思想导致“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形成,学校武艺教育遭遇冷落;3)设“武举”、办“武学”,古代学校武术教育走向复兴,但“文武分途、以文抑武”的社会环境没有改变;4)“军国民教育”与“国粹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近代学校武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尚武精神”的手段。通过古近代学校武术变革的分析,给予当前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启示为:学校武术的兴盛与当时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要息息相关。因此,当前学校武术教育改革需要重视以下几点:1)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需要学校武术教育突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健学生体魄的能力;2)国家亟需加强学生道德礼仪规范,需要学校武术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礼仪道德的能力;3)国家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需要学校武术教育突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