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概念的界定,结合小学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和学生特点,通过对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特征的分析,在情境性特征、体验性特征、过程性特征和开放性特征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实践证明,具身认知理论能够较好地回应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思维意识的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对语言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具身认知观实现了认知范式由经典认知科学的转变,突出身体、心智和环境在认知活动的作用,通过探析"具身"逻辑起点、构成机制解构具身学习,以此为基础创生出情境化具身课程范式、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让课程与教学遭遇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3.
教师胜任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职前培养是幼儿教师胜任力生成的重要基础。当前幼儿教师胜任力职前培养陷入“身体离场”、“情境缺失”和“单一预设性”等离身困厄中。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中的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因素,为幼儿教师胜任力的职前培养提供了科学范式。基于具身认知视域,探索与构建幼儿教师胜任力的职前培养路径有:注重现场参与,确保身体“在场”;创设多维情境,丰富体验场域;加强互动反思,激发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身体是认知的逻辑起点.即运动认知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身体是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基础.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是架构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要素,两者在具身认知的行为层面中共同发挥作用且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身体意象、身体图式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揭示在动作技能...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是现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大热的思潮之一.强调身体的活动方式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具身认知理论蕴含的教育意蕴使其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知识基础,实践教学亦可理解为具身认知理论的纵向延伸.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已有所发展,但同时存在"放羊实践""表面实践"与"精英实践"等异化现象.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走出高...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的本质规定着体育教学的目标预设超越了单纯的运动技能掌握,其学理支撑无外乎两方面:一是体育课程对人的发展性与课程教学中的过程性因素的相互促进,在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中以强健体魄为出发点,通过师生共同建构的体验性、过程性教学样式获得对身体认知的把握;二是体育课程对人的期许性与课程教学的结果性因素的吻合,强调课程教学的架构超越体育学科知识的限定与生活经验发生关联,进而促进个体意义的深化拓展。相应的,教学中的课堂样式也发生了理论上的转换,表现出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从“学科注重”到“经验观照”、从“身体规训”到“自由身体”的特质。具体而言,在单元教学设计中需要厘清关键要素,实现运动项目的精确化处理、运动项目情景教学的过程性把控、评价手段的多元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Physical Literacy作为一个西方舶来品,在本土释义过程中出现了 “体育素养”与 “身体素养”2种不同理解。在阐释 Physical Literacy提出背景、内涵与理论基础之后,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理解的论证思路,指出 “体育素养”的释义是对具身性认知理论的忽视与窄化,也弱化了 PhysicalLit- eracy的丰富内涵与意义。“身体素养”是更科学、合理的解读与阐释,符合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现实情形。进一步分析国内外 Physical Literacy的不同测评体系,指出当前的测评体系均未能较好诠释 Physical Literacy概念中的具身性认知理论,并对 Physical Literacy测评能与不能的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提出我国身体素养测评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学力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资源和各种学习活动时间,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发展学生的学力是课堂教学的主旨,学力发展型的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情境为教学背景,以学生亲身体验作为教学重要手段,以学生在生态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智慧高效为特征的课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整体设计的和谐性,问题设计的生成性,知识建构的体验性,课堂环境的生态性四项教学策略作为构建学力发展型的生态课堂的主架,获得课堂教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反思体育教学具身转向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体育教学中不同具身程度的内涵,为新课标落地实施提供学理分析依据。体育教学天然具有具身性,不同教学方式的差别实质上源自具身程度的差异。技术讲解与理论学习属于弱具身活动,结构化教学和比赛属于强具身活动,碎片化单一技术练习则属于一般的具身活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所强调的建构“学、练、赛”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非常重视强具身层面的结构化教学,但并非意味着以讲解、理论学习为代表的弱具身活动无足轻重,实质上好的讲解、视频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在练习和比赛后的反身效应,理论学习将符号化的运动技术叠加到运动本身,形成更强的运动内隐记忆,进而反过来促进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高质量的体育运动不仅是“物理-肌体”活动,更是充满智慧的“身-心”运动。因此,弱具身与强具身在体育教学中是相互促进的整体,不应以二元对立的观点对待之,一元论和整体化的体育教学才真正有助于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文本分析、逻辑归纳等方法对学校体育如何弘扬中华武德展开研究。中华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有助于大德维度“民族气节”的熏陶,公德维度“见义勇为”的培育,私德维度“谦逊和善”的养成。鉴于学校武术弘扬中华武德的实然困境,基于具身认知理论, 汲取“具身德育”思想,提出了“具身武德”概念。“具身武德”主张武之本在攻防,武之体在竞赛,强调立德树人,以武育人,将功法、套路、拆招、喂手、散手以及产生心理的客观现实,与攻防展演和攻防竞赛的情景有机结合起来,目的是让中华武德融入学生身心深处,融入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细处。实践要求: 确保学校体育武术课时是“具身武德”的前提要求;推动学校体育武术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具身武德”的重点要求;提升体育教师的“具身武德”意识与能力是基本要求;重视课内外武术攻防展演与攻防对抗竞赛相互联动是“具身武德”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发展领域能够扮演观察员的角色。置于虚拟世界背景和黑客哲学语境,对电子竞技具身化功能的表现形式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人工智能客体世界即 “矩阵”,通过电子竞技这一自由且开放式的游戏实践形式,创设了一个由计算机算法和程序控制的拟像世界,人类的心灵寄生在这里,以具身认知刺激人类身体的生存意向性,强化心灵之于身体的存在意义。游戏玩家必须遵循虚拟世界的秩序法则,一个基于身体图式和格斗程式设计的构成性规则,格斗技能是黑客角色扮演所无法逾越的构成性规则。黑客是凌驾于调节性规则之上并创造性改写游戏结果的人。电子竞技的具身化功能为人类适应虚拟化生存状态提供了切身性的感知通道,人类以对话者的身份融入客体世界的创造性本质,创建了一个主客体交互与价值衍生的新世界。人类将植根 “群体的幻想”这一交互性与创造性语境中,重新定义人类主体性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体,身体、体己;验,检验、证实。体验,“以身体察”、“设身处地”地去“证实”,通俗言之,体验是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体验具有个体性,是不能传授的,“不吃梨子不知梨子的滋味”。这种认知方式为非言语思维(非概念思维),它的本质是参与、情感。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间接认识、言语思维、符号推理思维,淡化了体验。在强调教学中“增强学生体验、实践内容”的今天,笔者就体验性学习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心,社区教育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课程设计。当前,有些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体验性和情境性不足,社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体现不够。因此,社区教育课程设计问题亟待关注。文章尝试构建一种基于体验学习视角的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综合方式,这种设计方式强调社区学员的主体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和反思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程实施前,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预先制定在特定的环境中将要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意、一种思路、一种智慧。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许多问题,如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课堂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熏陶;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等等。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堂不再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这个层面上,而是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有自己的空间,时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教师应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奥古斯都·波瓦建构了一种以观演者为中心的剧场空间,他在布莱希特的基础上更彻底地瓦解了“第四堵墙”。基于平等的介入理念,波瓦重构了剧场空间中演员与观众的位置权力关系,旨在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使其不再是被动观看的观众,并且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唤醒自己的主体性。其目的在于通过平等的观演关系来消除戏剧介入中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的二元对立,把剧场内部的平等推向社会。波瓦的戏剧介入关注到了具身性经验中所存留的身体主体性,对先前强调理性意识觉醒的戏剧介入进行了重要的增补。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针对国内家庭(亲子)游旅游儿童教育动机,在学界具身认知视域研究范畴基础上,探讨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儿童个人发展策略,在乡村旅游游憩空间内鼓励亲子动手协作,微习惯拓展逻辑思维,具身化的旅游体验提升儿童教育效能,既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又满足了乡村旅游家庭(亲子)旅游儿童教育动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的有效阐发、诠释及转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本文主要采用身体现象学的方法,依据儒家文化之礼仪观、身体观,从实践智慧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传统意蕴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与诠释,揭示了"身礼一体"的文化意义.研究认为,中国武术"身礼一体"体现在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与心关系等四重维度的智慧表达,彰显了显著的根身性、反身性、切身性的具身性特点.最后,根据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内在特征以及创新转化的时代诉求,提出了加强"身礼互训、契合"内容与形式"、建构"主体间性"、对话"传统与现代"等复魅及重构路径,旨在促使"身礼一体"的中国武术得以真正可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专业英语教学也必须去积极探索和实践如何有效地在信息化环境下搞好相关资源的整合,实现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拓展空间,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梳理法比较和阐释了“Physical Literacy”与“身体素养”的殊异,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典籍中“身体素养”的涵义和哲学意蕴,得出其本然含有身心一元论与具身认知理论,继而提出“身体素养”是中国古代体育教育的题中之意。以中国传统射艺为中心视角,梳理出其身体素养蕴藏了:①气力与心志相统一;②精神修养与形体历练并行不悖;③仪礼与德艺整体发展;④日用之间、内外交养、日新至臻的身体素养论。察其要旨,古人修身强调道艺双修、德美育成,重视体育运动中的身体审美性质,在仪式性场域中实践社会伦常,融洽群己行为,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体育特色。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在素养教育与体格培育两方面与现代体育理念遥相契应,深化中国传统射艺价值研究不仅能够建构凸显中国特质的身体素养理论,亦有助于重新定位传统射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