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为了解大学生的信任程度与人际交往时行为表现及情感反应的相关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社会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在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各维度上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在人际信任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专业的检查。(2)人际信任程度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2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普遍较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孤独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2,p<0.01),与社交回避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4,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回避存在显著负相关(r=-0.193,p<0.01);(3)孤独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交回避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孤独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研究表明,当前男性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略低于全国常模,女性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全国常模,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历、工作年限、是否属于兼职对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职称、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个体的健康状况、个体对学校的满意度、对薪资待遇的满意度、做辅导员的原因等对高职高专辅导员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团体沙盘游戏训练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效果.利用《人际交往焦虑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筛选出人际交往问题较严重的学生12名,对12名被试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训练,观察训练前后人际交往状态的改变情况.训练后12名被试的人员人际交往焦虑总因子分、人际交往回避因子分均明显降低,人际交往苦恼因子分也呈降低趋势.团体沙盘游戏训练能够缓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状态,改善大学生社交回避行为,降低社交苦恼程度,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扬州职业大学21名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自信心团体辅导干预,所有成员的羞怯程度有所降低,社交回避与苦恼有所减轻,个人评价有所提高。其中,贫困生的个人评价辅导后比辅导前有显著提高,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及其苦恼分量表辅导后比辅导前显著降低。自信心团体辅导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职贫困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验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对356名大学生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和大学生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在坚韧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压力对坚韧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由此可知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使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三个量表对3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物质主义价值观、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物质主义价值观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5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及经济状况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分析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体育社团活动这样一种形式对32名社交焦虑较为明显的大学生进行了干预实验,并对实验前后的社交焦虑状况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两个量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目的的体育社团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交往焦虑、交流恐惧、社交回避与苦恼等问题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在个别分量表上会有项目上的差异,本文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77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初中生:2)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心理韧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维度及心理健康的抑郁和恐怖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和恐怖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再加入心理韧性后下降。结论: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通过心理韧性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观幸福感程度受个体内部及外界环境多种因素影响,心理资本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利用GWB和PPQ系统梳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资本的基本情况并做比较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2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普遍高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初三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低于初一和初二,快乐感、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学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在性别和年级上没差异;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除社会支持各维度与环境满意、消极情感无明显相关外,社会支持中的各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社交焦虑量表》(SAS)从538名大学新生中挑选出31名高社交焦虑者,采用等组前后测设计,考察自发性团体箱庭疗法、主题性团体箱庭在缓解社交焦虑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团体箱庭疗法均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情绪,团体箱庭中自我像关系结构的变迁是评估团体凝聚力、成员对社交活动以及自我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整体随机抽样,对7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均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城乡差异;生活事件分别可以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5.1%、3.7%、1.3%、17.3%。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受人歧视冷遇、亲友死亡、与老师关系紧张、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受批评或处分、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被盗或丢失东西、家庭经济困难、与人打架、家庭施加学习压力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生活事件,可以不同程度地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14.8%、13.9%、8.4%、30.0%。结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均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城乡差异,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信心水平测试》、《自陈式气质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自信心水平、气质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着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高,乡镇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低.自信心水平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而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气质类型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而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职业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水平,性别、工龄、婚姻状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不显著。学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但对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在相关及回归分析中发现SCL-90总分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主观幸福感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讨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为提高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对江苏省扬州职业大学的1000名学生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做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职生的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应付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与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讨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并且心理健康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各因素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师大学生为被试,对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和认真性都和主观幸福惑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外倾性、神经质和宜人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探讨大学生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科目差异和年级差异均不显著;(2)大学生自尊在家庭来源差异、是否独生差异上显著,其中城市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3)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