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咨询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对一、二级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进行旋转技术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一、二级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完全能够掌握旋转技术,合理使用此技术能够取得较背向技术更为优异的铅球运动成绩,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旋转技术的生物力学优越性,为国内男子铅球运动员学习、掌握旋转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研制开发出一种实用新型铅球投掷训练器,并运用该投掷训练器对铅球选修课的大学生进行一学期试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的投掷技术与运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该铅球投掷训练器科学实用,符合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能有效提高铅球背向滑步投掷技术和成绩.  相似文献   

3.
滑步与最后用力动作的衔接,历来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的关键。本文根据生理学和力学原理,以本院体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斜板进行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促使学生在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中形成滑步和最后用力技术的有效结合,掌握正确的完整技术,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分析和实验法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模式进行比较,并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对如何选择相应的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针对背向滑步推铅球的关键技术环节——起动与最后用力的教法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2005年第四届东亚运动会男子铅球决赛的五名健将级运动员为对象,数据采集采用影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健将级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运动学指标与专项成绩进行灰色关联分析,阐述了各运动学指标与专项成绩之间的灰色关联高低及其对成绩贡献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铅球的飞行距离主要取决于其出手的速度,而得到较快初速度的途径之一,就是掌握良好的滑步技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情况和学时安排,将传统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简化为“无预摆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此技术符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教学实践证明,此技术是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一种滑步技术,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习练者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技术细节,因而不能协调用力。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各个技术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使练习者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迅速的改正,是促进教学和提高训练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少年运动员韩非推铅球技术的节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本松下M90型录像机,拍录韩非比赛状态的6次试掷技术.对其6次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动作,采用中国爱捷公司人体运动图像测量仪,采集有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一元回归"处理,探索时间节奏与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并进行技术分析.结论:韩非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A.C.D.三个动作阶段呈现出时间节奏短成绩高的相关性.其滑步后左脚下压的时间节奏长虽然与成绩呈正相关,但这是一明显的错误定型.如果缩短滑步的时间,改进左腿过渡步动作阶段的错误动作定型,其铅球成绩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A.C.D.三个动作阶段呈现出时间节奏短成绩高的相关性。其滑步后左脚下压的时间节奏长,虽然与成绩呈正相关,但这是一明显的错误定型。如果缩短滑步的时间,改进左腿过渡步动作阶段的错误动作定型,其铅球成绩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依照体院田径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院学生推铅球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本教法在常规教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组合教学--顺进式教学,教学结束时用高速摄影机现场拍摄学生的技术动作,结果表明本教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为今后体育院系铅球教学实际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滑步推铅球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内容 ,但由于对其技术原理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所以实践中的技术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根据一般运动学和生理学原理 ,对滑步推铅球的技术原理提出一些个人的浅见 ,以期为教学和训练提供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与推铅球动作结构或发力特点相似的力量练习.对照组采用以杠铃负重为主的力量练习.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验.实验后实验组的技术和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结合动作结构和发力特点进行力量训练是可行的和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索铅球专项力量阶段性训练方法,运用对照实验比较的方法,对23名男子高水平铅球运动员进行力量分期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铅球运动员在专项力量指标和专项成绩上较对照组的铅球运动员有明显的提高。研究认为,在铅球的专项力量分期训练过程中,准备期应该重点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竞赛前期重点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快速力量,竞赛期应该重点实施铅球专项力量与专项技术的结合训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左臂的运动学特征,发现在最后用力阶段左臂摆动的速度、轨迹以及在铅球运动员身体转动至正对投掷方向时左臂急速制动的时机。左臂摆动时引起身体姿势的变化。对于能否正常发挥出铅球运动员的技术、素质潜力,对于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生运动能力个体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铅球技术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实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探索。研究表明:分层教学法可以全面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并就分层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两差”效应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在比赛现场进行实际图像采集,并将得到的影片在运动解析系统上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优秀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与参数,从系统论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研究分析前俯差与出手差即"两差"效应的运动学意义及其对整体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加大"两差"有利于增加铅球的用力距离,铅球高度、右髋角、右膝角是影响前俯差的重要指标,而前俯差值是影响滑步阶段铅球运行距离与身体重心运行距离的重要因素;滑步阶段中我国男子运动员身体重心速度与铅球速度差值偏大;出手差与出手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出手角度呈微弱负相关关系,与出手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比赛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部分推铅球运动员技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速摄影及解析的方法 ,对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技术速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在滑步阶段铅球的运动速度须与身体重心运动速度的下降相适应 ,以便形成有利的最后用力姿势。运动成绩在1 9.0 1~ 2 1 .5 2 m时 ,铅球速度适应区段为 1 .870~ 2 .1 38m/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近七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试投成功率、最好成绩出现轮次分布、有效成绩的发挥率和变异系数等进行统计,分析世界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特征。结果显示:1)青年女子铅球项目整体竞技水平保持平稳,整体竞技表现稳定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在资格赛中的试投成功率均呈现"V"字型变化,在决赛中的成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在靠前轮次的竞技表现水平更高,决赛第2轮的竞技表现尤其关键;4)我国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和竞技成绩处于世界前列,竞技表现更稳定,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非优势手练习对提高普通大学生铅球成绩的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球教学中,运用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理论,合理采用非优势手练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铅球成绩与对照班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对练习者心理因素的调节,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大脑另一半球的开发,使大脑左右两半球均衡发展,对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开发学生智力有着明显的改善.因此,非优势手练习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