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从艺术经典现代价值的实现角度出发,在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探寻传统与当下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之路。并以江西卫视的品牌节目中国红歌会为样本,总结中国红歌会在众多电视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现实经验,以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摘要:社会的价值需求是文化存在的依据、发展的动力,当前“中国梦”对各种文化发展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分支,理应承担起一份责任,以自身价值功能助推“中国梦”,当然它也为处于茫然期的传统武术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动力。运用口述史方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社会价值与“中国梦”的价值需求主要契合点、“中国梦”视域下传统武术社会价值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回归的传统武术是保护自身文化安全的基石,符合“中国梦”文化安全的要求;繁荣的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动力,符合“中国梦”文化复兴的要求;传统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符合“中国梦”之“人民梦”的要求。要实现助推“中国梦”,首先,传统武术需要文化自醒,确立主流文化地位;其次,从传统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出发,做好传统武术发展的顶层设计;再次,从技术和理论两个层面入手,规范拳种及其内容体系;最后,彰显传统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采用社会普及与精英传承、传播并行的模式。研究结论对传统武术助推“中国梦”及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之义,是其自身价值存在的根本依据。高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前沿阵地,要高度重视“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为着力点。要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有力的支持;要为中国先进文化导向领航;要牢固树立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探讨“中国梦”的价值构成,分析“中国梦”所具有的时代与历史意义。“中国梦”的价值主体是现实的个人;“中国梦”的价值现实途径是人、社会、生产力三者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中国梦”的价值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尚清”审美趣味的视角,观照永子审美价值,探寻永子“尚清”审美倾向.永子的“尚清”属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具体表现为自然、淡雅与含蓄;永子“尚清”的产生源于中华传统农业文明下的“天清”观念和“人清”追求;由永子“尚清”生发出的生态理念与和谐观念,不仅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也为今后保山关于永子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构成党的先进性的“先进”、“性”两词含义的分析出发,在阐述党的先进性的相对性、发展性和超前性特点,归纳党的先进性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认识党的先进性的特点和含义具有如下理论价值一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提供了理论诠释;二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理论武器;三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文化事业新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对具有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意义和价值的中国武术而言,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历史观视域研究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及思想内涵,从文化观视域厘清新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目标地位,从价值观视域阐释中国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实践观视域诠释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路径。基于此,中国武术应该在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中,做好其文化价值的阐发,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中,实现其健康价值的转化,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引领下,推动其技术资源的开发,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解决人类世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担当中,做好中国武术蕴含的中国智慧表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民法史上,典权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典权制度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清代,典权制度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中;清末修律时,“一草”对它只字未提;民初,“二草”将典权制度列为专章,但与不动产质权相含混;《民国民法典》对典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典权制度再次沦为习惯法。考察典权制度在民法史上的立法状况,关注其命运变化,分析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也许能为当前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体育篇章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体育通过自身发展及其外溢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独特贡献。通过政策分析、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并深入阐释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理念演进、发展模式、价值功能及实现路径。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历经“体育救国” 初始萌芽、“体育兴国”积极探索、“体育报国”持续拓展、“体育强国”创新突破等4个阶段;发展模式亦呈现从“单核心”到“双核心”,再到“多核心网络融合”演进特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5大领域发挥独特功能;在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5大特色上呈现重要价值。基于此,从增强制度生命力、 彰显大众亲和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夯实经济贡献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世界影响力等6个方面,提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推进举措。  相似文献   

10.
李婷 《职大学报》2015,(2):57-59
中国的优秀颂歌《走进新时代》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经典红歌之一。其歌词凝含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诸多重大政治事件,却没有丝毫说教感和沉重感。歌词以一种朴实而豪壮的风格和以小见大、以点见面的语言艺术技巧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1.
陕北信天游的“兴”是信天游的精华所在,可概括为“起兴”与“比兴”两大特征。由于信天游产生的时代不晚于《诗经》时代,加之上下两句为一段(章)的结构格式与“起兴”表现手法带有原始性,所以信天游“兴”与《诗经》“兴”具有可比性。从信天游“兴”透视《诗经》“兴”,可知《诗经》“兴”于义无取,只借物以起兴。《诗经》“兴”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已尽而意有余”是《诗经》“兴”又一历史层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13.
佤族民间歇谣反映了佤民族的审美意识、历史、文化、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势多样。从题材和内容方面可分为创世歌、宗教歌和世俗歌。佤族民间歇谣广博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通俗朴实的语言特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等,都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它是佤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略论《诗经》的乐歌性质及其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周代礼乐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诗经》的乐歌性质,它首先是实用性的乐歌,在周代社会承担着多种实用功能,这是我们认识其思想内容的基础。同时《诗经》也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乐歌,充分体现了周人在制礼作乐中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重新认识《诗经》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如何评价先秦诗歌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楚辞集解》是明人汪瑗楚辞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做的不太公正的评价,影响了它的流传。其实,此书虽有不当之处,但在楚辞学研究上仍有一定的参考介值,理应在楚辞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四个方面入手,评析它的价值与不足,以求给它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世俗理性生命观已趋于成熟。诗人希望通过立“德”来实现不朽,但他们又深刻地感受到人生苦短,他们希望以享乐特别是对爱情的追求来淡化生命短暂的焦虑,获得生命的超脱。《诗经》的生命观和生命主题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不仅内容丰富深刻,而且构词艺术也成就辉煌,尤其是叠字构词的运用,其手法之精妙令人赞叹。叠字构词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AA式和AB式。并由AB式派生出:AABB式、ABAB式、AAB式、ABB式。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种是造就了许许多多生命力极强的成语。这些构词艺术不仅反映了我国先民的审美意识,同时对丰富和发展汉语语言艺术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思、孟子、荀子代表着战国儒家中的三派,孟子代表的是王道派,荀子代表的是制度派,而子思则代表道德派。子思一派的《诗经》传本与今本《诗经》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是战国众多传本中的一种。此派于《诗》没有多少解读性的话语,而全部指向了人伦道德的兴喻与确立。《诗》在这里已不再是"礼"的说明书,而变成了修养心性、完善人格的精神法典,体现出一种新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不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且其重言的运用也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诗经》重言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各类重言在现代汉语中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发展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谈到了它的发展成因及渊源,并举例说明了它在形式和数量上的发展。最后简要谈到了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对《诗经》重言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解诗主要着眼于语义分析。文化方面,内容涉及到的由注释说明,但不深谈。通过专意于《诗经》的文化内涵探析,总括出由内容直接述说的民俗文化、由形式刻录的咒祝文化和由隐语暗示的意识文化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