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陕西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内部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要适应各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内部因素.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内部影响因素是陕西竞技体育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陕西省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相应提出发展对策,得出实际结论.科学化管理水平低是陕西省目前管理机构的最主要问题,同时存在着训练经费欠缺,资金来源途径单一,地区间的项目布局不平衡的问题;"亦读亦训"是培养后备人才的主要方式,运动员退役就业率不理想;大部分地区设有专门的竞技体育科研部门,但科研活动很少,科研是教练员的薄弱环节;现有的场地器材无法满足训练的需要;竞技体育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初步具备;发展对策为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建立效益投资体系、优化项目布局、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科训结合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了新疆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认为新疆竞技体育在观念、管理、科研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为进一步促进新疆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优化和完善运动项目布局结构,突出重点项目,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探索合理、适宜的青少年竞赛管理制度、竞赛方法及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选拔标准、激励措施,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制定并完善有关政策和措施,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分析了四川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四川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目前主要存在管理机构建设不健全、残疾人竞技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优势项目不多等10个方面问题;就推进四川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了加强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完善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协会的功能,成立省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加大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投入,拓展残疾人竞技体育经费来源渠道等9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系统中两个核心的人群———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体育代表团在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运会上的优异表现进行分析,探寻江苏竞技体育强盛的原因。认为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的支持、拥有一流的场地设施、培养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科研投入力度较大、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群众体育的发展壮大以及各种赛事的举办等造就了江苏省竞技体育的强盛。  相似文献   

6.
从竞技体育组织、经费来源、学生和教练员几个方面,对中美两国高校竞技体育进行比较研究,寻找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优势与不足,为在社会转型期建立、完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体系提供参考,并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和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利用模糊数学思想,依据“模糊德尔菲法”及“模糊层次分析法”设计问卷,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动态链的内、外部因素等级结构进行定量处理,构建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动态链管理体系。研究表明: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动态链因素包括项目布局集群、人力资源集优、技战术创新、科研服务跟进,外部动态链因素包括体坛格局演变、竞赛形势演变、强国技战术演变、设项与规则演变。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动态链管理启示:1)以奥运会竞赛为导向建立项目创新管理机制;2)以人力资源集优为导向建立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机制;3)以主体层和支撑层为结构导向建立双元动态管理机制;4)以科研服务与技战术创新交互为导向建立支撑保障管理机制;5)以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为发展导向建立可持续发展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调控等问题进行剖析.得知我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现状,总结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的任务,同时也讨论了使我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紧张的主要因素是竞技体育的地位、教练员的水平、传统思想和竞技体育体制;还有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是中美洲地区的大国和经济强国,但竞技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制约墨西哥竞技体育发展有三大原因:一是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受自然条件限制,社区体育投入不足,少儿体育活动空间有限,人材后备资源缺乏;二是长期聘用古巴教练员,不重视加强本国体育教练和师资的培养;三是训练和竞赛体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现状、项目布局、项目实力、近4届全运会取得的成绩,以及影响北京市竞技体育更好发展的不利因素。结果显示:北京市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只处于第二集团,距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第一集团还有一定差距。要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科学规划与布局基础性项目、水上项目和集体项目,特别是充分利用成功举办奥运会这一历史契机,在保持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可能出现的新的金牌(奖牌)增长点,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必要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研究了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的内涵,认为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应该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制度资源等六大要素禀赋来识别。以该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了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给出各指标要素的权重。这对于推动学术界对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和政府制定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家庭体育城乡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东省家庭体育状况的调查,在分析家庭体育城乡之间异同点的基础上,指出要广泛宣传家庭体育,开发农村体育资源,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建体育场馆和设施,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推动家庭体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优化方法在体育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层面对体育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探讨,将最优化方法研究中最活跃的多目标规划理论引入到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建立了适用于各类型体育组织机构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结合人力资源研究与实践中对模糊数学的应用,采用最常用于解多目标规划模型的评价函数法,可以解决各类体育组织机构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力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要从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完善、体教结合、人才培养和流动、扩大项目影响等方面着手,以此来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体育运动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俄罗斯目前竞技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体育科研工作、体育教育现状、体育社团组织、残疾人竞技运动和竞技运动的职业化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市场导向理论为民俗体育组织破解困境、合理配置基础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战略反应的观点被视为资源基础方法的自然延伸,是民俗体育组织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市场导向下的民俗体育组织战略反应体系,对民俗体育组织的组织创新、变革动力、利益群体、实施路径等关键变量进行探究,旨在为社会转型期的民俗体育组织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收益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并不理想,存在资源配置不到位、不均衡和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归因分析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重塑科学政绩观,重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受益原则,推行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成本的分担与补偿机制;改变错误认知,"代农民立言",重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利益表达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使用效益;关注长远效益、社会收益,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不能仅局限在体育的生物性功能上。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仅靠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所推行的现代体育在农村遇到了水土不服问题,相反,非正式制度在民俗体育活动发展、传承过程中则呈现出了应有的价值。为此,以诺思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耦合意义及其实现路径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后提出:发展农村体育就必须要发现体育,更要挖掘体育,注重农村体育项目资源开发的多样化;发展农村体育,就必须要激活潜在权威,加大对农村体育带头人的发展和培育;发展农村体育就必须要重视民俗体育、现代体育的协调和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体育产业”生态域参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是体育产业未来主导的发展方向,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扩大健身需求的必由之路。在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建构了“互联网+体育产业”生态域参考模型,该模型以体育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线,研究了“互联网+体育产业”生态域的资源维、服务维和组织维的构架。通过一足球赛事的实例验证,资源维、组织维和服务维之间以及内部存在复杂、非线性、动态的耦合关系,体育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可看作由上述三维中的部分相互关联和映射而成,“互联网+体育产业”生态域参考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 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 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 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 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