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测评及其多媒体训练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图像定格技术,开发定量指标来评价羽毛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能力.使用VB语言和无线触键设备研发了"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测评和多媒体训练系统"软件.实验结果显示,测试数据能较好地反应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战术意识和专项跑动能力两项指标均具有较好的运动等级鉴别力.本系统即可用于优秀羽毛球运动员选材,也可用作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专项体能训练成效的定量评价工具,还可以作为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和专项体能的模拟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2.
探讨以稳定性为核心的悬吊训练(SET)对网球运动员身体位置平衡能力和躯干核心稳定性的作用。主要采用实验法,将16名男子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的体能训练,结果显示:实验前后目标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躯干核心稳定性的各项测试指标对比成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运动员的各项统计数据变化不明显。结论:悬吊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男子网球运动员平衡能力和躯干核心稳定性。建议在进行悬吊训练同时,增加柔韧性与多关节协同用力的训练,有助于提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的网球移动技术训练中,通常较重视以肌肉向心收缩为主的加速训练,短冲和爆发力训练是主要训练手段。查阅网球运动及体能训练的相关文献显示:不重视离心收缩的训练将影响运动员移动中的减速能力、移动技术和身体姿态控制能力,并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研究选取36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运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研究的方法,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共同实施6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再施加6周的离心训练,与对照组就离心减速能力、移动能力、身体姿态控制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训练中增加离心训练对增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离心减速能力、移动能力、身体姿态控制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实地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以2014、2015年全国网球青少年训练营U12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U12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研究表明:1)我国U12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23项三级测试指标.2)由专项体能指标模型和权重模型可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应重点加强灵敏速度、快速力量、核心力量及协调性力量训练,重视有氧耐力、灵敏耐力、平衡能力及关节养护训练.3)在专项体能指标模型、权重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U12男、女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包括单项评分、评级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制胜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2019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比赛254场比赛的“胜、负”作为因变量,以128名网球运动员的比赛中各技术数据及网球运动员基本情况指标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因素判断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因素为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一发接发球得分率、二发接发球得分率和反手握拍类型。提出职业网球运动员要进一步提高发球得分率和接发球得分率,且使用双手反手握拍获胜的概率较高,这对于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东军  王斌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2):127-132+144
摘要:目的:编制1份能够反映我国当代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实际的运动员核心价值观问卷。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及先后对15名教练员、7名运动队管理人员、10名运动员和12名体育学者进行的运动员核心价值观评价的开放式调查,编写105个条目的初测问卷。利用初测问卷对30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项目筛选。利用正式问卷对523名运动员进行测试,检验问卷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由28个条目组成,包括荣耀祖国、拼搏超越、崇尚公平、团队协作、善待身心和回报社会等6个因子。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此外,研究发现性别和技术等级对运动员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因子存在显著影响。结论:编制的运动员核心价值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运动员核心价值观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7.
:检查评价是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练员控制训练过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对湖北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特征训练水平进行了检查评价。在研究过程中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反映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特征指标进行筛选 ,最后确定了九项检查性测试指标。通过检验 ,这些指标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在此基础上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确定各指标权重及标准百分 ,并制定出各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使用简便易行 ,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科学地确定训练的重点,为网球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决策提供依据。综合使用测试法、变异系数和TOPSIS法对浙江省现役网球运动员体能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男队训练重点排序为:力量、爆发力、灵敏、速度、耐力;同理,女队训练重点的排序为:力量、爆发力、灵敏、耐力、速度;最后对每位运动员亟待加强指标进行排序。结论:变异系数和TOPSIS法计算的结果简单明了,节省资源,适宜不同专项、不同训练指标的训练过程的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人体实验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运用肌电测试系统并结合关节角度分析仪等仪器,对我国现役网球国家队男运动员的发球动作技术进行现场描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网球发球过程中,三角肌和斜方肌最先参与肌肉发力,持续时间较其他的肌肉都长,并且贡献的力量非常大,是发球过程中的主要用力肌肉。在日常发球训练中,应特别加强此2块肌肉的力量爆发力和耐力的训练,并且应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表面肌电测试可以应用于网球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过程的科学合理性判断分析,并且可以尝试在实验条件许可下继续应用于更细微的动作技术诊断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评定复杂协调性项目运动员能力的理论依据和测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项运动员协调能力始终是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焦点。为了确定协调能力与技/战术能力、调整能力发展水平、青少年运动员和成年运动员心理/生理功能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评定复杂协调性项目运动员能力,利用测试作业对训练过程各个阶段中协调能力的发展动态进行跟踪,比较这些结果,同时对各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协调训练程度进行比较分析。测试结果有助于了解青少年运动员协调训练程度的基本概貌,编制针对具体基础性协调能力发展水平的分辨性评定的标尺,同时确定协调训练程度总的水平。结果显示:协调能力作为制约比赛活动效果的因素之一,其意义越来越重要,从而决定了开展针对研制诊断协调训练程度计划的研究的必要性。作为测试作业的基础应当是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它不仅使监督性测试具有心理/生理学含义,而且能揭示某一种协调能力发展中存在的个体差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Williams和Cumming编制的运动表象能力问卷(Sport Imagery Ability Questionnaire)可以评估运动员对不同类型表象内容进行表象的难易程度,与已有的运动表象能力测量工具相比,在反映个体表象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对该问卷中文版进行修订和检验。首先选取22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第一次测试,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未达到测量学标准的条目,形成由5个分量表14个条目组成的正式问卷。再用正式问卷对251名被试进行测试,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修订后的中文版运动表象能力问卷(SIAQ)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运动表象能力的又一项中文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存在差异,表现在集中注意能力方面,训练年限不同的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也存在差异,也表现在集中注意能力方面.研究还发现,运动等级越高的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各指标上的得分也就越高,在自信心和成就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网球运动员需要在训练中发展速度、力量、耐力以及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同时还需要在训练中提高意志品质和技能。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测试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体能测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今后我国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应激的应对问题正逐步成为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从环境研究思路出发,编制了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测评量表.运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 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直接行动、情绪宣泄、重新计划和逃避;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测评工具.此外,还初步整理出成年队和青年队常模,这为准确地分析和评定运动员个体的应对方式以及对不良应对方式的治疗性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全国青少年网球集训队运动员身体机能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我国网球运动员的机能测试指标的参考值,提供网球运动员的科学训练监控理论依据。在2003年我国青少年网球集训队运动员在江门集训期间对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及身体机能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以右手为优势手其力量素质占有一定的优势;男性的第一反应时稍慢于女性运动员,而第二反应时却稍快于女性运动员,在集训期问,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都较大。表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集训期间要连续多次进行身体机能状况的生化指标监测并及时调整,本研究对于网球运动员的运动选材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要运用数理统计、逻辑演绎等方法,建立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评价模型和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评价模型,经鉴标法验证,其主客观相关程度为0.83,说明本评价模型具有较高效度。2)评价模型具备使用简单,评价结果直观,可以为训练和比赛监控提供依据和参考。3)评价模型数据资料丰富,测试方法和程序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可以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作为评价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的标尺,同时本模型建立的程序和方法可以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足球专项训练和比赛监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拳击运动员进攻技术动作的表象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出发,将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拳击队24名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表象训练,在试验前后分别对运动员的表象能力进行测试.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并征求专家意见,将表象训练的内容确定为:针对提高时间知觉的表象训练;针对提高距离知觉的表象训练;针对提高击打准确性的表象训练;以及单拳进攻技术的表象训练.试验结果表明,对运动员实施系统的表象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能力;运动员的时间知觉能力和距离知觉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的单拳技术水平和击打准确性提高的效果不明显;心率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价表象训练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构建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运动员移动能力评价模型,分析通过训练之后学生步法移动能力的潜力,了解学生的脚步移动水平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步法移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根据移动能力结构要素,结合篮球场地,尽量利用场地界线和比赛的实际,设计出篮球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的综合测试方法,检验有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筛选出影响学生步法移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和具体指标,30m跑、立定跳远和5×10m折返跑等作为公共因子分别代表了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和灵敏性。应用积差相关系数法、SPSS10.0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K-S检验以及T标准分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运动员步法移动能力综合测试方法的重测信度系数相关性良好(r =0.875),效度系数r的相关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移动能力的评价目标模式与评定标准。并采用标准分法,建立标准分数量表。 结论:篮球运动员的步法移动能力是由爆发力、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平衡性等多种动作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脚步动作系统,各因素之间即可相互促进,又可以相互牵制,既可以相互弥补,又可以相互制约,既有整体功能能力的体现,也有单一因素的影响。构建评价模型时,既要考虑综合素质的,也要考虑突出素质。因此将5×10m折返动、30m跑、立定跳远 三项素质和综合测试方法,建立标准分数量表。运用结果说明移动能力评价方法较为可靠、有效, 可用于监测和评价篮球运动员在移动能力素质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均衡状况,从而为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优秀球类运动员具有出色的预期能力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这一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领域特异性,是后天训练的结果。究竟哪种基本的、非特异性知觉能力与运动预期有关,至今未见有相关报导。本研究应用随机点阵范式(无专项特异性)比较了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在运动连贯性探测能力上的差异,旨在揭示与运动预期能力相关的非领域特异性指标,为运动选材提高参考。结果发现,在难度适当的中等运动连贯性条件下,具有高球路预期能力运动员的行为反应准确率显著高于无球路预期能力的非运动员,提示个体对动态信息的视觉加工能力和球路预期能力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运动连贯性探测任务准确率或许可以作为球类运动员选材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赛艇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也是决定赛艇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2 000 m最大能力和三级递增负荷测试的方法结合血乳酸、心率和功率等指标对5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特别是对无氧阈情况下运动员的功率、心率和血乳酸值进行评价。所用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阈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为以后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