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少儿竞走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现代运动训练的高度发展与运动训练方法的革新是分不开的。随着竞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身体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那一级竞走运动员,进队后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基础,那么在专项训练中他(她)就不能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水平也不会提高得很快,因而少儿竞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通过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对其今后取得好成绩是很重要的。2少儿竞走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其基本训练方法2.1发展腿部走动作的练习2.1.1上坡走:重点放在膝关节上。2.1.2体前屈走:借助两手帮助伸直腿。2.1.3多步做躯干前倾走。2.1.4弓步走:…  相似文献   

2.
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是运动训练领域的新课题。对于排球项目来说,核心力量可以保持运动员的身体姿势,促使身体各个环节有力地结合与发展,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世界竞走运动(1991~1998年)发展的状况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991-1998年、1991-1995年、1996-1998年各阶段世界竞走运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底竞走定义的修改并未对世界竞走运动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反而更加促进了世界竞走运动的健康发展.展望今后世界竞走运动发展的新思路:充分利用竞走运动的特殊性和人体生物力学界限标准及比赛中裁判员的判罚界限标准进行训练和比赛;改善和提高训练、比赛的方法、手段,特别是高原训练的方法、手段;完善赛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控制和比赛中走动节奏的控制;更加重视科学选材及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等都将是今后世界竞走运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核心部位"是人体中枢部位的骨盆和躯干部位,它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运动,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优化。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结合运动实践,对核心部位的界定、核心部位的功能和核心部位的训练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核心部位的稳定性训练、力量以及速度和柔韧性训练,是训练的重要内容。在训练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应该与专项密切结合,达到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的统一,并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量,切忌过大强度和超负荷运动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下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是竞技体育当中获得优胜的核心因素之一。散打运动的项目特征,决定了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实验法等方法,借鉴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对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的实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训练中要将一般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结合起来;多参考项目运动规律及运动员损伤发生情况;关注躯干支柱准备、恢复和再生以及训练后的拉伸练习。  相似文献   

6.
对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实施身体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力量在运动各项目中起着重心稳定、力量的传递和控制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教练员把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对身体核心区域部位肌肉的训练。通过对国家二级水平运动员男子110 m栏运动员实施12周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后得出:跨栏运动员在立定三级跳远、半蹲专项力量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腾空过栏阶段技术指标中的躯干前倾角、身体重心最高值、过5~6栏时攻栏距离和下栏距离具有显著性变化;110 m栏专项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竞走运动项目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认为:中国竞走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优势项目,近些年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中国竞走运动员应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赛场上正确的运用、理解技术动作,实现技术动作方面的国际化;掌握竞走项目的制胜规律,合理的进行科学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重视运动员的战术和心理训练是确保运动员取得比赛优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手球运动的协调力量,爆发力量是运动生物力学中人体内力和外力作用原理的具体体现,加强手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就是将这些力量素质训练与技术动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技术的应用更具力度和实效性。在这一方面,同样必须遵循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原则,才能使专项力量训练的成果更直接地作用于提高运动员掌握手球技术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竞走运动员近15年来的成绩与技战术表现进行了汇总分析,对技术、战术、体能训练以及训练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中国竞走运动的发展方向,对竞走科学化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亟待整合的课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下肢竞走技术参数为研究对象,运用平面定机拍摄和影像解析法等对竞走运动员下肢技术和能耗研究竞走队员个体能耗与动作技术的关系,寻找适合不同个体更科学的竞走技术动作,为竞走运动训练和科研提供帮助。研究发现,竞走的动作技术对竞走运动员的体能消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步长和竞走运动员的动能成正比例关系;踝关节角度速度的变化率成为摆动技术的关键;步长、腾空时间、踝关节角速度成为影响竞走的主要因素,因此运动员应该有自己的技术风格,按照适合自己的动作技术进行比赛,这样有利于能耗降低,使整个过程节奏连贯。  相似文献   

11.
综合训练模式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机能训练方案.它分为全面训练时期、专项训练时期、个人训练时期三个部分,能有效的改善人体机能如平衡性、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等并且建立高水平的功能强度、神经肌肉效率和动态柔韧性.  相似文献   

12.
功能训练体系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丰富功能训练理论体系,阐明功能训练方式,通过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分类学方法对国内外功能训练理论体系进行归纳、提炼并进行分类。结论:(1)功能训练体系横向分为:功能动作系统、功能训练系统、动作纠正系统、激活与再生系统4个方面;(2)功能动作系统包括功能动作筛查(FMS)、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价(SFMA),Y-平衡测试(YBT);(3)功能训练系统由激活与再生、动作模式、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多方向速度、能量代谢、功能性力量、核心柱训练7个板块组成;(4)功能动作练习方式划分为在3个平面内的上肢、下肢、躯干、上肢与躯干组合、下肢与躯干组合、全身参与的6种推、拉、旋转、屈伸的动作模式。本研究有助于剖析与厘清功能训练体系主体内容,明确练习方式,旨在为我国功能训练理论体系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针对体操重点运动员何可欣冬训减控体重的阶段训练需求,通过不同训练方式的尝试,寻求符合个性化特点的减控重辅助手段,最终达到身体素质提高的有力方面大于体重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目的。方法:围绕何可欣冬训三个阶段进行体重控制。第一阶段:正常专项训练外辅以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的有氧运动及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同时定期进行机能监测并适当补充运动补剂。第二阶段:以局部力量耐力循环训练为主进行辅助训练。第三阶段:采用太空舱运动跑台训练,进一步减小体脂百分率,控制肌肉的快速增长。三个阶段运动员均保持限制性饮食。结果:第一阶段经过膳食控制和有氧训练,何可欣体重、体脂肪率、脂肪重量均有所下降,基本达到了预期减重效果。第二阶段,经过春节假期,运动员体重、核心力量均出现一定增长,力量训练和饮食失控是运动员体重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三阶段,运动员肌肉总量、脂肪量均有一定的下降,但核心力量仍高于干预前,基本满足教练组的训练实践需求。结论:以限制性饮食和符合运动员个性要求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为干预手段,对生长发育期的体操运动员体重控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生长发育期的体操运动员,在关注体重控制的同时,应适度加强身体素质薄弱环节的训练,使身体素质的增强优于体重的增长;生长发育期的女性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肌肉力量水平对训练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其测试与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是备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举重运动员只有在比赛前通过各方面的调整,在临赛前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才能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研究通过对张湘祥成功参加2001年广州九运会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负荷特征研究,揭示张湘祥赛前训练的周期节奏、训练水平变化、负荷及其调控等特征,为其本人及中国男子举重队成功参加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系统,对实验对象进行交变负荷力量训练,通过和传统杠铃下肢力量训练相比较,发现交变负荷力量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肌肉训练效果,同时实验对象身体形态指标正常(体重稍有下降、体脂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16.
摘要:旨在探讨下肢离心负荷练习对排球运动员移动制动的影响,在现有发展运动员下肢力量常用手段的基础上,加入了离心训练手段,来提高排球运动员移动制动的效果。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对28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10名国家级健将和1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进行对照组与实验组研究,进行为期8周的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和传统下肢力量训练,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下肢离心力量指标有差异。实验组下肢离心力量指标、专项移动速度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结论如下:下肢离心力量训练与传统下肢力量训练均能改善下肢肌肉的最大离心力量。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对移动制动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进行传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年度陆上训练内容以及周期安排特征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年度陆上训练安排主要以多周期进行,综合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构成,强调等长肌力和离心控制能力;专项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与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以循环训练优化训练密度;赛前训练期由3周左右的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优先发展爆发力,侧重向心动作为主的动作模式。赛前减量期由2周左右的负荷调整小周期构成,注重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效率与单个动作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质量。负荷体现出从综合准备期到赛前减量期,周课次与课时减少,训练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负荷量峰值出现在专项准备期,强度峰值出现在赛前训练期。  相似文献   

18.
核心力量训练的理性阐释——科学化训练新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的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然而,在竞技体育中,核心力量训练在角色定位、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发展机制方面依然停留在定性、定量化的描述阶段,无有效的理论支撑,使核心力量训练处于粗放发展的态势之中。本文以不同的训练新视角,系统阐释了核心力量的科学化训练依据:1)通过系统论的视角,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角色定位、结构功能作以阐释,指出:核心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一部分;核心力量训练的结构决定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特殊性。2)通过神经肌肉—系统观视角阐释了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机制("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神经控制作用机制)及神经—肌肉系统观下的核心力量训练负荷和训练方式。3)通过专项化视角探讨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机制:训练工作目标专项化;核心力量训练专项化(能量代谢专项化、动作力学特征专项化、神经—肌肉系统专项化)。  相似文献   

19.
国内肥胖和超重现象日趋严重,运动减肥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有氧健身操和力量练习方法,这两种训练方式如何改变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文章试图来给予正在利用这两类运动方式健身和减肥的年轻超重或者肥胖者一些科学建议,从而能够根据自身身体状态和需求来科学健身。研究方法:9周训练时间,分3组平行进行,分别为有氧健身操组、力量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一般选在下午5点进行,每次训练90min,5次/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BMI,体脂率,最大摄氧量,耐力,握力和弹跳力,以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统计分析实验数据,t检验实验前后和组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有氧健身操和力量训练都能减少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的BMI和体脂率,并增加肌肉量、握力和弹跳力,但有氧健身操改善受训者的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和耐力)的能力要强于力量训练。对于血清中的致炎因子影响来说,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起着完全相反的作用:有氧健身操能够降低致炎因子水平(IL-1β,IL-6,TNF-α),但是力量训练却使致炎因子的水平增加。结论:建议想增加肌肉量的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在使用力量训练的同时,结合有氧健身操的锻炼方法,使身体逐渐恢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