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现象进行分析,采用逻辑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等,认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的研究对象飘移是搁置研究对象的明确框定而实施研究的思路和行文状态,具体体现为研究对象替代、研究对象隐匿和研究对象归一。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的社会共识基础;“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上位概念不清晰;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致因的复杂性。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而出台的具有普遍约束意义的文件、法律、法规等,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作用可分为“测量政策”和“促进政策”;从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内容维度来看,包括体育、教育、卫生、营养和睡眠等。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过程中,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构成,不能无视概念范畴而进行研究。在后续研究中,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应从总体描述转向特定领域。建议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术语的使用要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研究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普通下降的严重问题,对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方法:理论思辨法和逻辑分析法.结论:1.青少年体质健康普通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其系统的耗散结构无法形成;2.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促进其系统的耗散结构形成;3.开放性,远离平衡与非线性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4.满足青少年自我实现的愿望和体育锻炼的需求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系统能够形成耗散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体质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的健康状况,更是体现一个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新疆地区疆域广阔,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分析对于“健康中国”的实现意义重大。但近十年来,新疆民族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生活方式、学习负担、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综合各种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应该从政策实行、体育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入手,为改善新疆民族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从而为“健康中国”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探讨了社会支持对改善青少年体质水平的作用,研究认为改善青少年体质水平的社会支持重点在于明确权力关系、促成家庭教育立法、创建健康教育环境以及完善监督与评价机制等方面,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探讨了社会支持对改善青少年体质水平的作用,研究认为改善青少年体质水平的社会支持重点在于明确权力关系、促成家庭教育立法、创建健康教育环境以及完善监督与评价机制等方面,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ACSM,2010)不仅适用于成年人,在青少年成长中对其生长发育和综合体质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6年第63届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年会交流论文为例,从世界青少年体质研究进展视角出发,以青少年体质的国际调查、区域分布、测量和统计工具、影响因素和体质干预五个方面对当前青少年体质和健康促进的现状进行总结。研究表明,第63届ACSM年会发表的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即:研究选题重视不同地区青少年群体总体趋势,兼顾弱势地区和特殊群体的现状和发展;研究方法重视体能指标、医学指标等客观指标的变化和关联,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新颖;研究结果的应用指向明显,重在解决现实问题,对宏观决策具有研究范式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第63届ACSM年会发表的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具有研究选题广泛,研究方法严谨,研究结果应用性强的特征。建议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的研究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重视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测量指标优选、统计方法科学、指标关联的数据特征分析和社会相关指标分析;在研究应用上既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趋势又为目标人群提供有的放矢的实践例证。  相似文献   

7.
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代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在体育强国目标背景下,阐述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体育强国的关系,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决策、激励、管理、保障、评价与监督等五个方面的促进机制,以期丰富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学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逻辑演绎等方法,分析了青少年“体质堕距”及其致因。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质堕距”现象的生成有着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供给不足;协同治理机制缺失;体育环境亟待优化;体育主体意识虚伪。对策: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体系;构建青少年“体质堕距”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和优化青少年体育环境;培育体育主体意识和体育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采用计量统计学方法,从论文数量、研究热点、研究领域和主要观点等方面,对我国近十年青少年体质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研究文献逐年增加,但CSSCI期刊文献仅占十分之一左右;青少年体质下降原因、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国外经验等是主要研究内容,但文献多为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欠缺;研究经费不足、核心研究者(团队)和核心发文机构均尚未形成,制约着青少年体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建议提高对青少年体质研究的重视程度,在科研立项上适当倾斜、在经费支持上提供保障,开展区域合作,鼓励实证研究,做好科学研究的引导与信息服务。旨在为提升青少年体质研究水平和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计量学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研究进行整理,从政策文本梳理、政策执行力、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研究文献进行评析.结论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的内容缺乏深度,研究方法较传统、单一,缺乏实证性研究.建议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能够优化和创新研究方法;深化研究主题、扩展研究范围,将研究与政策学深入结合,从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等方面进行突破与创新;并适当借鉴国外研究经验,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研究方法运用的视角,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对四种典型个案研究的关键技术、理论诉求与存在的限度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对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个案研究再认识。个案研究的逻辑是进行分析性概括,它强调理论在概括中的重要作用。“关系个案法”“深描说”“类型比较法”和“扩展个案法”四种典型的个案研究不仅为个案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也为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使用个案研究提供了知识积累,结合体育社会科学领域运用个案研究的四个实例,就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如何使用个案研究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2.
摘要: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回归不仅是我国民俗体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诉求,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回避的话题,然而当前这种回归却陷入“土洋之争”的对峙困境中。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为背景,通过对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的症结进行论析,旨在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本土化”研究提出新的建议。研究认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应立足于本土文化流失、传统理论根基缺失、研究范式生命力缺失、研究定位迷迭的现实,剖析理论依附、文化失语、文化异化等问题;坚持学术批判与扬弃,构建自主学术理论;坚持整体思维的研究范式,促进研究范式多元互补;坚持研究内容的多元视角,加强民俗体育文化多元区域互动;坚持研究方法的交叉互补,拓展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坚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原则,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与时代衔接。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在社会老龄化和城镇居民迁居的时代语境下,广场舞不仅仅是一个关注全民体质健康的话题,更是一个聚焦民生,传递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科赛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为基础,对广场舞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广场舞现象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觉醒,以及对当代生活的文化诉求。广场舞兴盛的根源是人口老龄化视角下,中老年群体对体质健康的担忧,对养老支持和公共医疗保障的呐喊。同时,也是城镇化建设和城市迁居背景下,中老年群体对构建新邻里关系的渴望。广场舞引发的社会冲突,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供给与规划,更加关注民生健康需求、人权利益诉求以及公共道德的培育。并进一步从政府公共治理、公民自治以及社会协同治理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广场舞现象的社会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体育科学问卷调查的误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选题、实验、问卷调查和撰写规范4个方面对清华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和全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中两所体育院校2004年发表的全部190篇硕士论文进行了方法学分析,结果发现:在研究选题方面,存在6种类型的10大误区.在57篇以实验为主要方法的论文中,27篇论文(47.37%)存在明显错误.另有16篇论文(28.07%)存在尚待改进之处,在91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的论文中,51篇(56.04%)论文存在明显错误.在撰写规范方面,190篇论文没有一篇完全符合科技论文的要求.作者认为,上述研究方法的错用、误用和滥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科学面临深刻危机.作者呼吁,必须加强体育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实质性地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体育社会科学在整个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是体育社会科发展的重要环节,进入21世纪以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体育社会科学成果是否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方法,在讨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现状,重点论述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社会评价机制,提出了提高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的有效途径,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生活中,家庭是个永恒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导致了家庭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有些变化正在影响着家庭体育实践的发展.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从对家庭体育概念的再认识入手,指出了目前家庭体育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定量式的问卷调查主导着家庭体育研究,观察法的应用长期缺位),阐述了空巢家庭和新兴家庭生活方式给家庭体育实践发展带来的困惑.最后,在几点思考中提出: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变迁的属性;问卷调查不是万能的;家庭体育不宜作为全民健身的突破口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中的人文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也具有或应当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陕西师范大学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科资源的交叉与渗透,并以此为突破口挖掘学术潜力和优势、积极服务社会的实践表明,大学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可以直接服务社会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经济社会处于转轨时期的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要想更好地服务社会,必须在人们的观念中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在繁荣人文社会科学路径的选择上优先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在学科建设和资源投入中突出重点、形成比较优势,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大好机遇,以较小成本取得较大收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主题论文的关键词共词网络的绘制、解读以及比较,结果发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当前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界共同重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在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基础不一、现实体育需求各异以及处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其研究领域、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最后提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还需进一步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及其体育锻炼研究;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多学科视角的综合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科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借鉴,重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包含了以人为本以及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两方面的战略思想。生 活体育作为新型城镇化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不仅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体现着新 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发展生活体育,新型城镇化将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提高居民身体 素质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对生活体育研究还处于主题分散 ,框架不明晰的阶段。将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下,通过搭建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框架,不仅可以弥补体育 手段和生活体育理论联系的不足,而且可以弥补生活体育设施建设研究领域中缺乏的相关文献回顾,同时 为未来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模型。  相似文献   

20.
“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研究是我国学术界日益关注的新领域,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它在竞技体育人际关系范畴中的核心地位也颇受学界所公认。在西方理论方法的指引下我国“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理论研究虽取得了较快的进步,但仍存在理论深入研究不足、概念模糊、本质内涵及边界特点不清晰、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由此,本文以我国“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理论研究的历程回溯为基础,从本土社会情景角度出发对“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理论概念、边界特点等要素进行重新界定,进而对我国“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理论研究体系进行初步构建,旨为引导我国“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理论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