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元治理理论,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困境:供给主体责任模糊,协同机制缺失,社会基础薄弱。对策:重构政府权能,促进角色转变;完善协同机制,密切伙伴关系;注重文化培育,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体育健康问题上升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是一个在青少年体育领域内,由“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综合而成的全新概念,学界还未深入探讨与挖掘。充分结合“健康管理”理论,基于对“青少年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归纳“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内涵与特征。概念特征包括:“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核心供给主体;健康医疗等事业、非营利性机构是重要支撑;始终强调青少年受众被动接受“体育健康促进”与主动应用“体育健康素养”相结合;供给产品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公共财政补贴是解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矛盾关键方式;“互联网虚拟社区”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技术基础与激励条件。最后,基于概念属性展望“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的未来研究趋势,包括:开发“运动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三维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社区”“医疗部门”“健康管理机构”和“家庭”的协同供给机制;深度开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联赛体系”营造“体育健康素养培育”空间;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局限,以及加快“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破解公共服务资源闲置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确立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我国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撑、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家庭体育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家庭体育的市场升级和服务转型。然而,我国家庭体育仍面临以下挑战:家庭体育环境基础薄弱,对儿童青少年体育支持不足;“家-校-社”沟通存在障碍,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家庭体育锻炼场地、设施数量供应不足;家庭体育锻炼的指导不足,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基于上述问题导向,从优化家庭体育环境、强化“家-校-社”协同治理、保障场地设施供应、强化家庭体育指导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体育发展新模式;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机制,促进家庭体育的协同治理;补齐家庭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短板,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创新家庭体育锻炼指导形式,提高锻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为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加拿大联邦政府设计了“登上领奖台”战略,委托OTP组织负责财政援助的划拨和绩效管理。OTP组织采用“决策层—执行层”的双层治理架构,以“奖牌至上”为原则,创建了由“项目文化”“以往成绩”“夺牌潜力”“领先优势的可持续性”4个一级指标的协会分层分类资助制度,邀请国家奥委会和残奥委、国家运动项目协会、体育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者组成协同治理网络。通过梳理加拿大治理经验,建议我国当前的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工作,应重视“一臂之距”理念,明确政府在冬奥备战中的职责;尊重专业自治准则,锻炼社会力量成为竞技体育治理主体;改进绩效管理模式,优化冬奥备战财政资金的申请和使用程序;重视科学创新,促进体育智库组织网络化。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对域外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体育治理经验进行借鉴。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英国青少年体育政策的治理结构及制度分析,研究发现:1)英国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制定者多元化;2)运行机制体现为国家主导、地方及学校有限分权的治理模式;3)政策治理目标体现为促进儿童表现力、养成体育习惯以及形成强健的体格;4)政策治理工具形成了以法律和体育课程标准为主,激励工具与能力工具并行的态势。其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是:1)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制定者需要在政策框架内充分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经过协调、议价以及妥协,才能真正形成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合理的政策工具;2)理顺运行机制,将青少年体育治理目标多元化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进体育认同、减少政策阻力、增强政策实效以及扩大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的边际效应;3)需要进一步构建协同化的青少年体育政策工具体系,以形成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权威工具法定化、激励工具多样化、能力工具标准化以及学习工具的指导化。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进入高质量供给模式,是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战略部署,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积极响应,同时是供给观念的转变、供给动力的转型以及对民生水平的关注。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分析主线,对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趋势和要求进行再认识。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协同不畅通、供给资源投入不充分、供给空间结构不平衡、供给监督不规范是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现实阻碍。提出通过精准定位供给主体角色,构建协同共治机制共筑供给合力;组建多元供给渠道,加强资源投入;加强区域协同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建设,优化供给结构;健全第三方监督,规范供给监督机制等组合拳,以推动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进程,助力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走向蔚蓝。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进入高质量供给模式,是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战略部署,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积极响应,同时是供给观念的转变、供给动力的转型以及对民生水平的关注。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分析主线,对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趋势和要求进行探析,并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实现策略。研究认为:多元主体协同不通畅、供给资源投入不充分、供给空间结构不平衡、供给监督不规范是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现实阻碍。研究提出了通过精准定位供给主体角色,构建协同共治机制,形成供给合力;组建多元供给渠道,加强资源投入;强化区域协同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建设,优化供给结构;健全第三方监督,规范供给监督机制等建议,以期为推动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对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进行研究,从城乡资源配置、体育经费投入、体育锻炼活动、体育社团组织四个方面剖析了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的现状,在 SWOT分析基础上认为京津冀地区实现城乡体育协同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明确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互惠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调节机制;优化“三位一体”的整合机制;推动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衔接和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理念不到位;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碎片化;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主体责任泛化;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等诸多问题.从增强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建立综合协调机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委员会;建立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格局;完善政府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职责体系等方面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审视体育社会组织在复杂不确定环境变化条件下的治理问题,认为当前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思维范式需由线性向非线性转变,引领构建符合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的治理秩序。江苏省体育社会组织复杂适应性治理在注重培育与吸纳多样化参与主体、促使各参与主体间互动与关联、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影响力、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新活力、拓展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强化体育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有江苏特色的治理道路。但是,江苏的特色治理之路并非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研究围绕江苏省现存问题,提出优化治理的建议:转变治理思维,以“复杂适应性”理念推进治理;厘清多样化主体间关系,创设主体间关联、互动平台;重视组织的文化资本建设,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公信力;加大财政转移向基层分配的力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挖掘。  相似文献   

11.
摘要:旨在梳理“北京实践”的模式与政策规范,为国内其他城市开展政府购买青少年课外体育服务提供经验借鉴,为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青少年课外服务政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在对北京市政府购买青少年课外体育服务实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反思政府购买青少年课外体育服务的制度困境与制度创新。主要结论与建议:“北京实践”所采用的校-校“结对子”、政-社合作、社区教育和政-企合作等4种政社合作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独立关系非竞争性购买和依赖关系非竞争性购买3种购买模式有着普适性推广价值;尽管“北京实践”仍然面临着立法、组织、权责、激励和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困境,但为我们进一步反思和创新政府购买青少年课外体育服务制度提供了实践依据;建议从加快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将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培育相结合,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独立性和竞争性;完善政府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区县政府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动态监管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实现政府购买青少年课外体育服务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新时期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数字技术为提升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能力提供了物质前提。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指适度地运用数字技术力量,实现社区体育治理中体育需求精确识别、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治理主体精巧引导和治理效能精微评估的目标。数字技术遵循“共性+个性”“平台+中台”“纵向+横向”“线下+线上”等4大作用机制对治理过程的精细化调节作用,并认为理念转向滞后、技术基础薄弱、结构壁垒突出、数字标准欠缺是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现实差距。新时期,要从4方面实现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提升数字技术推进精细化的行动认知,搭建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微空间”,健全数字制度规范激活主体协同治理,优化技术在精细化治理中的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中国战略是学校体育治理的基本遵循与动力,学校体育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路径与举措。在健康中国战略观照下,我国学校体育治理面临诸多困境,体现在:1)政策缺憾与执行偏差;2)课改失语以及价值冲突;3)发展封闭与地位边缘;4)资源匮乏与文化堕距。出路是: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执行力;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增强发展活力;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体育健康融合;丰富体育资源供给,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现实情况已成为“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的阻力,其中相关政策的偏差在于未能理清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其制定执行需要兼顾多方面利益,是综合平衡各方利益的结果,但其一开始就存在强势方与弱势方的博弈失衡局面,进而导致相关行为失范问题。指出,应树立尊重学生生命本性、保障学生健康权益的意识;加强立法保障,重视政策执行组织机构建设;发挥公共舆论监督作用,保障青少年健康利益诉求;构建一体化系统,实现各利益主体协同联动。最终提升政策的制定执行效果,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是对宏观社会经济进行的调控,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工程,对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公平、青少年健康成长、核心素养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机遇为:国家政策支持体育类培训开展,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保障;重塑健康成长教育生态,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创造机遇;严禁学科类补课行为,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支持;学生体质发展切实需求,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创造条件。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挑战为:校内资源不足制约了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普及性;绩效保障不足影响了学校落实课后服务的积极性;管理体系不健全阻碍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性;校外培训资本化混淆了教育结果的公平性。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实现路径为:提升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质量,丰富课后体育服务育人新理念;构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能新举措;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育新格局;明确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践行五育并举的新航向。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了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梳理了美国1987年、2008年和2017年3版《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对其建构过程和标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国《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注重青少年体育教练员和管理者的教育;强调青少年体育机会平等;注重分阶段组织青少年体育发展计划;注重家长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为青少年体育提供安全的环境。启示:加快研制我国的《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青少年体育标准的研制需要多元主体参与;标准应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中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迫切要求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主体多领域的良序协同。借助演化博弈论,以CBA联赛为分析案例,构建了一个演化博弈模型解释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体育协同治理的策略选择、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协同治理必须以各参与方的利益改善为前提,预期收益、运作成本与协同能力是影响参与方策略调整和演化方向的主要因素,预期收益值愈高,运作成本愈低,能力互补性愈强,各参与方的协同意愿就愈强烈,愈有利于达成协同治理。进而基于研究结论,从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强政府协同领导力建设以及提升市场和社会主体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摘要:青少年兴国家兴,青少年强国家强,青少年健康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体育教育价值诉求达成效果如何直接关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此,对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价值在演进路径中产生了传统文化意识的依赖、主观价值判断的误导、工具理性选择的偏颇等路径依赖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桎梏了当前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实现。为了有效破解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的障碍因素,有针对性提出了破解机制:传统文化意识转变机制、价值判断实践检验机制、价值诉求表达机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体育教育价值诉求实现路径:在思想上转变传统文化意识,提升体育教育价值的认知水平;在价值判断实践检验上树立人本价值理念,回归体育教育价值本原;在价值诉求表达上构建有效沟通渠道,确保各方价值诉求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伦敦奥与会前夕,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正式启动了“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新青少年体育战略”,探讨该战略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分析发现,该战略的主要措施包括在学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遗产,改善学校与社区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关系,与国家单项体育治理组织合作,投资兴建与升级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寻求合作伙伴等;该战略的特征表现在注重青少年体育“学校-社区-俱乐部”体系的建立,强调多元主体协同推动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实施,以成功案例嵌入作为政策工具引导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政策目标引入服务交付协议,约束与激励执行主体等;最后得出对我国的有益启示:拓宽活动场域,建立青少年体育开展的“学校-社区-俱乐部”模式,整合部门资源,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青少年体育的协同推动机制,挖掘典型案例,形成我国青少年体育开展的示范效应,及时公布与公开青少年体育政策资金进程状况,便于监督与评估.  相似文献   

20.
摘要:体育科研协同创新是一种整合体育科研创新资源,提高体育科研创新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体育科研协同创新的系统研究,对于推进体育科研协同创新实施,组建高水平体育科研创新团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体育科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和价值、体系框架、运行机制和主要模式等问题。研究认为,体育科研协同创新是一种以开放式创新为基础的多主体创新模式,它的体系框架包括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主体以及政策、资源、文化和机制等协同创新环境要素。体育科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实施机制两个方面,其研究领域应以重大性、前瞻性和急需性体育科研问题为主,解决体育科技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体育科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形成是体育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施体育科研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强有力、高水平的体育科研协同创新平台,对于实施体育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