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尖团音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古代精清从心邪五母的字中今韵母或介母是[i]、[y]的,尖音字就是精系齐撮字,读[ts-,ts‘-,s-];团音指古代见溪群晓匣五母的字中今韵母或介母是[i]、[y]的,团字就是见系齐撮字,读[t(?)-,t(?)‘i、(?)-].近代语音的一大变化是北方话绝大部分地区尖团音混合而不再分.即在约十八世纪以前,不但齐撮呼的见溪群晓匣已经变了[t(?)-,t(?)‘-,(?)],连精清从心邪也变为[t(?)-,t(?)‘,(?)]了.不过见系齐撮舌根音的舌面化比精系齐撮舌尖音的舌面化要普遍得多,而精系舌尖音在北方的极少数地区还有保留,即这少数地区还有尖团音问题.在这些保留尖团音的方言中情况又有不同,一种是见系保持[k,k‘,x]精系保持[(?),(?)‘,s],如胶东半岛方言;一种是见系齐撮字已经变了[t(?)、t(?)‘,(?)]而精系齐撮字仍然保持[(?),(?)‘,s],如吴方言;还有的尖团音都各自变为一类,如晋东南阳城方言尖音是[t(?)-,t(?)‘-,(?)-],团音是[c-,c-‘,(?)‘-].l  相似文献   

2.
甘谷话中有一些特别的语音现象,表现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l]的一些字,甘谷话则读作[t揶][1],用音韵学概念描述,就是见母中的一些字,甘谷方言中读如来母。《说文解字》中以见母字作声符的一些字,也有属于来母的。汉代文字通假有见母和来母互通例。这表明,古音来母和见母或属同纽,或者可以描述为古音见母、来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新派"评剧演员在舞台道白和演唱中出现了11组26个儿化韵母,其中韵母[a、ia、ua]在新派评剧中形成两组儿化韵,即[ar、iar、uar]和[er、ier、uer、yer],通过分析寻找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各大方言的差异自不必说,就某一小方言区内部而言,语音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昆明地区八县的学生除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外,各县区间还存在一定差异。除盘龙、五华两城区外,其余二区八县的学生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语音问题(其中尤以禄劝、路南两县表现突出),他们把复韵母ie单韵化错读为i,把ian错读为in,把üe错读为i,把üan错读成ün。也就是说,在他们的方言中,没有ie、üe、ian的音,说普通话时,这些韵母的字分别误为i、ü、in、ün韵母音。例如把“严娟头上扎着蝴蝶结”错读为“yin Jun toushang za zhe hudiji”。 错则思辨。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这列韵母的辨正,流畅自如地脱口而出“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从而实现普通话教学的训练目标呢?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的: (一)辨析正音 发音标准是学习普通话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发音是错误的,又未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反复练习这些错误的读音,这种“和尚念经”的状态是徒劳无益的,只有能够准确地听音、发音才能正确地辨音。 要想发准ie、ian、üe、üan这列韵母,就要以ie为突破口。只要这个音发准了,其余三个韵母的发音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5.
方言的拟音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要保留标本、就必须有准确的语音模拟。在模拟过程中,首先的、当然的是要准确分析方言的实际读音,同时要仔细区分整个方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语音规律,因为这些发展规律是方言语音模拟的重要依据之一。甘谷话及其相邻一些地区存在着一种特殊声母,该方言中将"猪、出、术、如"与"足、醋、酸"两组在普通话中不同的声母合而为一,该方言中这些字的拟音应该是[tv]、[tvh]、[v]、[jv];而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是"t∫、t∫h、∫、廾"。这些认识方面差异的产生除了由于研究者对这些方言中这一声母音素的分析存在着差异外,也与研究者对中古汉语甚至上古汉语声母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
雅安位于四川的西南方向,是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雅安话属于四川方言但由于各种原因在语言语音、词汇方面和四川方言是存在者一些差异,本篇主要研究雅安方言的声韵母特点、词汇特点,以及雅安方言和四川方言区别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河北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主要分布在晋语区和冀鲁官话区的32个县市,它有两种类型:复辅音声母型和类似双音节型。从增音涉及到的音节来看,复辅音声母型增音涉及到的一般是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音节,而类似双音节型增音一般是限于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音节。所增加的音也有两类:闪音或边音。其中增加闪音的,音值上又有舌尖前闪音[諶]和舌尖后闪音[鬩]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河北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主要分布在晋语区和冀鲁官话区的32个县市,它有两种类型:复辅音声母型和类似双音节型。从增音涉及到的音节来看,复辅音声母型增音涉及到的一般是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音节,而类似双音节型增音一般是限于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音节。所增加的音也有两类:闪音或边音。其中增加闪音的,音值上又有舌尖前闪音[諶]和舌尖后闪音[鬩]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朔州市六区县方言均属于山西方言北区方言。六区县方言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在数量上同普通话差异不太大,但有一些独特之处。结合语音历史演变规律对六区县方言内部的一些特点进行比较,指出六区县方言语音特点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涂光禄教授80年代所调查的当时老派语音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都匀话新派语音系统与老派语音系统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老派语音中的诸如声母的腭化现象、韵母中的[yφ]、[φ]、声调中仍保留入声等语音现象已经完全消失,新派的都匀话与其他西南方言越来越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