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作为体育教师,应把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外形美和内心美,进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体育教学中美育国土分析,阐述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对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鉴赏美的水平和表现美,创近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健与美是相辅相成的,体育与美育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析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体育教学中美育因素的分析,阐述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对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鉴赏美的水平和表现美,创造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健与美是相辅相成的,体育与美育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美育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全过程都蕴含着美。体育与美育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转变教育的观念 ,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营造体育教学的审美情境  相似文献   

5.
手工课是素质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特别是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初中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我们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上述初中美育的任务,可将初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  相似文献   

7.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先生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明确了通过美的形态来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大纲所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亦向教师明确了美育的任务.所谓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德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学校美育,除了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应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社会美存于社会本身,人性美、人格美存在于人物自身.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因此,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成了语文教学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学校体育中的美育美育是审美的教育。通常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学的原则,通过艺术形象或借助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即美育。它要求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充分感受和正确理解,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经济架起了财经类专业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课程美育的实施是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和五育并举的重要路径。电商专业教学中以“美育+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结合“岗、课、赛、证”新要求,按照“学生兴趣+数据分析导向”的教学设计,强化真实商业应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按照课前引入美、课中感受美、课后表达美的课程思路,将美育贯穿于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完美体现,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特征,艺术性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美育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对美的情绪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并就此提出提高体育教学艺术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和美育的结合,越来越受社会的普遍承认和重视。风靡世界的健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体育竞技运动.无一不是体育和美育的和谐统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美育也日益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对美的追求也特别敏感强烈。他们的这种身心特点,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最佳时机.把美育与体育相结合,灵活施教,能收到良好效果。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人体自然美的认识。人体美在哪里?美在体格,美在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美育的过程中 ,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具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从审美对象看 ,语文美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 ;从审美主体看 ,语文中所表现的形式美、形象美、意蕴美都必须直接诉之于主体的审美感官 ,才能转化为主体的内在意识结构 ,从而使主体获得一种畅神悦性的审美感受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格的提高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就向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新任务。 美育,是指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教师应利用数学的美育功能,利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做到寓美于教、以美育人、以美促教、审美优教,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位为教学目标之一。审美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美育是一种以美化促优化的教育过程,即凭借语文学科自身的美和创造语文教学的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思考和总结,从多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一、深钻教材。发掘美  相似文献   

16.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情趣。那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普遍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美育尤为重要。当前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美的教育。修订后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中存在美。数学教育是美的教育。数学教育不仅具有智育功能,而且具有美育功能。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发现美、热爱美、创造美、享受美的阶段。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数学的美学元素,抓住教学中的最佳时机,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体育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才为宗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样美育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具有正确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为了造就全面发展的青  相似文献   

20.
(一)美育教育不能偏废 美育也可以称之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是一种运用艺术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它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则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对美育进行了论述,肯定了美育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审美教育使人们能够“摒弃一切庸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