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中国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群众体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有机变量,始终与社会保持紧密相关.在宏观分析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群众体育的性质以及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时代变革,希望为群众体育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东京奥运会前后日本群众体育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及群众体育的开展方式等方面的对比发现: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的重心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众体育,究其原因是由于13本经济发展,民众对体育需求的增加所致.在此期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开辟多渠道的经费来源等等.通过对群众体育一系列的改革,13本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结合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广东省当前不同层次的结合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及在这种体制中,政府和社会各自的职能定位。研究认为,新时期,构建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结合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社会是在新旧调适和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单位为载体的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是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却尚未确立。基于这一现实,本从社会学的视角入手,采用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井在对现状概括与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大众体育管理的先进经验,依据我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未来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佛山地区基层体育管理优化模式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闲暇时间明显增多。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一种趋势。佛山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二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城乡掀起了大众健身运动的热潮。群众体育活动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基层群众体育的管理运行机制远远落后于广大群众的需要,这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要求都是严重的阻碍。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起符合社会运行规律的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仅侧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佛山地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优化模式的构想研究,以期对体育行政部门进行决策和改进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组织、场地经费不足、缺乏有效地指导等等。文章对我国群众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应该采用结合型的管理体制,推行简洁、实效的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向社会下放管理权力和加强对社会体育开展的指导等等。  相似文献   

7.
体育休闲化与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正逐步进入休闲社会,体育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一种稳定的休闲方式。本文以体育休闲化带来的群众体育新特点为基础,提出了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10个地区的6个民族群众体育政策导向及组织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政府一贯关怀和重视新疆多民族地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政策有利于促进新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但群众体育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组织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结构差异明显,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建议依据各民族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群众体育政策,完善群众体育政策执行与监控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及提高体育组织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积极筹措体育活动经费,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演进与思考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三个大阶段即恢复发展阶段、调整发展阶段和改革发展阶段的论述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基本经验,认为:今后十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继续实施,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我国群众体育也将保持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总体态势;群众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凸显,人们参与体育的程度将更加普及.我国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更加适应群众体育发展的要求.场地设施建设、组织建设、法规建设、各种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引导体育消费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群众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生活化、社会化、法制化、产业化、科学化将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繁荣体育文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文明健康的体育活动,是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北京市13个郊区县的体委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及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实施情况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北京市13区县群众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情况,并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九区与4县今后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为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观察与研究分析,日本体育大众传播媒体,指出日本体育大众传播中的协作意识、秩序意识、地域意识、服务意识,对调解媒体与体育团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高体育大众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媒介意识值得我国体育媒体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为依据,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活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民办高校体育发展的状况令人担忧,建议民办学校体育的发展应建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机制,构建民办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加强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体育课程的管理制度,将体育工作纳人民办学校办学资格的目标考核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和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建设的力度,全面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资料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和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涵盖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研究,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开展;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体育项目,推动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转轨过程中,如何依托普通高校资源、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视角出发,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试图为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立法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法规体系研究、体育法微观层面上的主体研究、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研究等几个方面来对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体育立法研究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体育立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德国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其体育体制为社会主导型,以"俱乐部体制"为基础,体育管理的任务主要由各类社会体育组织来实现,使体育事业得到均衡发展。通过对德国体育体制及其成功经验的研究和总结,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对于竞技体育要完善"举国体制"、优化发展模式;对于群众体育要推进制度改革、发展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个案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仲裁适用范围的概念作了科学界定,对竞技体育领域发生的争议作出归类,然后根据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其他仲裁制度及管理制度的关系,最终确定了我国体育仲裁的适用范围,从而为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限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女性休闲时间增多、休闲体育意识增强以及休闲活动内容多样化趋势,为女性休闲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女性休闲体育的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通过对女性休闲体育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中国女性休闲体育的实际,提出了应加强女性自我观念更新、性别角色转变;加大宣传力度和管理力度;同时应多渠道筹集经费,增加体育资金投入和场馆设备建设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成都市国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制约改革推进的核心原因存在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市场为导向,把国有体育场馆建成现代体育企业,并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设施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