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生理学是在正常人体生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在体育锻炼和系统训练的影响下,各种生理机能的适应性变化及其变化的规律和生理机制,从而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地组织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从创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其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大约是在本世纪20年代.在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学者有美国的P·V·卡波维奇、H·A·迪弗瑞斯;瑞典的P·O·阿斯特兰德;苏联的A·H·克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运动能力测试,建立不同运动强度训练的大鼠跑台运动模型,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植物神经心率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27只,经最大运动速度测试之后,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以及大强度运动组,各组大鼠不同运动强度训练8周后,测试大鼠安静状态下心率、血压,植物神经阻断后的变化心率以及大鼠右心室心房M2受体、RGS6以及KCNJ5的含量;结果:1)硫酸阿托品能够显著性增加中等强度及大强度运动训练大鼠心率,但盐酸普莱洛尔的影响不大;2)中等强度运动训练显著性增加M2受体含量,但两种运动方式对RGS6和KCNJ5含量没有影响;3)中等强度及大强度运动均能够降低M2受体mRNA、RGS6mRNA及Kir3.4mRNA的含量;结论:8周中等强度运动以及大强度运动训练对安静心率影响不大;但能够通过调节迷走神经纤维自身功能,从而有效降低正常大鼠迷走神经心率调节能力,对迷走神经之后的心内调节通路蛋白及交感神经心率调节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心率监测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率是反映体内代谢情况一个非常灵敏的生理指标,它以其实用性、易测性等特点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充当着非常特殊的角色。它是综合对运动时体内反应的“窗口”,是反映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实时运动强度的“速度仪”,是保护机体安全的“保险杠”。对运动心率监测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特殊优势进行了论述,并分析影响运动心率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运动员心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心率为指标来反映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运动强度.通过对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半决赛和决赛时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心率测试发现:参赛选手大都有良好的心血管机能;比赛对抗很强,平均为大强度运动,尤其在第三、四、五局和决赛时的比赛更是在极限强度范围运动.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仅要注重运动量,更要考虑运动强度,并可运用心率指标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5.
不同负荷运动时几项尿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田径运动员不同运动负荷时几项尿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以 2 2名男性田径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进行为期 8天的田径训练 ,前 5天运动强度心率在 1 3 5~ 1 65次 /min之间 ,后 3天运动强度心率在 1 2 8~ 1 3 4次 /min之间。测定尿八项、尿蛋白值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 :尿蛋白、尿胆素原对运动负荷反映灵敏 ,其变化趋势与运动训练强度的变化趋势相符 ,可作为运动强度评定的指标 ;尿蛋白SD值较大 ,说明个体差异大 ,运用该指标进行强度评定时 ,需区别对待 ;用尿八项半定量测定法进行运动强度评定 ,尿胆素原指标较尿蛋白指标更灵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木球运动的健身价值。对广州体育学院 3 6名学生 (青年组 )和 1 1名中老年木球爱好者 ,进行木球基本技术训练和比赛前后有关生理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 ,青年组在 1 0次控制球和长球练习后 ,心率增加 ,握力下降 ,其变化依次为长球 >控制球 >攻门 ,运动强度达到中等程度。老年组比赛全程心率监测显示每一时段心率均值在 1 0 0~ 1 2 0T/min之间 ,表明木球运动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青少年的摄氧量(O2)与心率(HR)相关指标在递增负荷运动时的相关关系.方法 20名11~12岁健康男生进行一次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采用气体代谢分析仪和polar表实时采集运动中O2和心率.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11~12岁青少年安静心率(HRrest)、最大HR(HRmax)与安静O2(O2rest)、最大O2(O2max)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2)%O2max与%HRmax和%HRR、%O2R与%HRmax和%HRR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1);3)根据回归方程,11~12岁青少年50%~85%O2max相当于71%~93% HRmax或49%~88% HRR;50%~85%O2R相当于76%~95% HRmax或59%~93% HRR.结论 1)11~12岁青少年在递增负荷运动中HR与O2及相关指标间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提示HR可代替O2来评价运动强度.2)11~12岁青少年在运动时%HRR相对于%HRmax可能更接近%O2max.  相似文献   

8.
中年女科教人员运动处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有氧健身操和全面身体锻炼运动处方,指导22位中年女科教人员进行8周锻炼,并测定比较了其锻炼前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安静时心率和血压及中国成人体质测定规定的8项指标。结果表明,运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的健美操锻炼获得的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和使BMI、WHR下降的幅度大于强度较高、耐力运动持续时间较短的全面身体锻炼。中年女性的力量、柔韧素质具有可训练性,反映平衡能力的闭眼单足站立指标对训练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对促进女性大学生骨骼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51名女性大学生,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运动干预,其中实验1组(较大运动强度组)15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40-160次/min,实验2组(中小运动强度组)16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实验对照组20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对象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结果:①实验1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腰椎BM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②实验2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腰椎BMD、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较大运动强度的健身跑锻炼在促进青年女性骨健康方面效果显著,健骨效果优于中小强度的健身跑;②健身跑运动对人体BMD的影响存在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465例不同地区18-72岁的普通人群进行二次试验,并对其中211位年龄较大的受试者进行递增运动负荷试验(GXT),比较用两种常用的心肺适能运动处方强度计算方法所得到的靶心率,探讨这两种运动强度计算方法的利弊和应用。研究认为:当F.C.≥10时(年龄大约在40岁以下),用220-年龄来推测F.C.更合理;当F.C.<10时(年龄大约在40岁以上),用195-年龄来推测F.C.更合理。在进行运动强度计算时,用VO2R%替代VO2%来计算THR更合理,并可以解决实践应用中"当F.C.比较高时,用VO2%计算的THR过高以至于在实践中很难达到"以及"当F.C.比较低时,用VO2%来计算的THR过低,甚至低于安静时心率而出现应用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明广西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研究组研发的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阶梯递增性,探讨量化运动处方对不同病情程度、不同疾病阶段糖尿病患者的适用性.方法:22例健康学生采用跟随光碟完成量化运动处方的运动方式,使用Polar心率表、能量监测仪、计步器记录运动中心率的变化,能量消耗以及运动的步数和RPE(主观疲劳程度).结果:各级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结论:五个等级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呈阶梯递增性.量化运动处方为不同病情程度,不同疾病阶段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10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提出了"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这一概念以来,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与健康之间是否存剂量-效应关系;是否存在着最小或最适宜的运动量;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等因素中哪个因素对健康效益起决定性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以"运动强度与健康效益"为主题,综述2012年ACSM年会相关专题的研究进展。由于较大强度运动更有利于心肺耐力的提高,而中小强度更有利于降低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建议对于心血管、糖尿病等病人,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出于安全性考虑,应当慎重选择较大强度运动;对于健康人群应适当的鼓励进行较大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10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提出了"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这一概念以来,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与健康之间是否存剂量-效应关系;是否存在着最小或最适宜的运动量;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等因素中哪个因素对健康效益起决定性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以"运动强度与健康效益"为主题,综述2012年ACSM年会相关专题的研究进展。由于较大强度运动更有利于心肺耐力的提高,而中小强度更有利于降低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建议对于心血管、糖尿病等病人,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出于安全性考虑,应当慎重选择较大强度运动;对于健康人群应适当的鼓励进行较大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中、荷奥运热身赛中国男子曲棍球队心率监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是反映人体代谢率非常灵敏的生理指标之一,它以其无创性、实用性、易测性等优点在监控运动强度,促进运动伤病的恢复进程,保证训练效果以及预防过度训练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前夕中、荷热身赛中国家男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心率进行监测,探讨用心率监控曲棍球比赛中的运动强度,为揭示曲棍球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化实验、录像解析、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师大等8所高校的80名舞龙运动员自选套路训练中运动强度、供能及其项目特点进行评定。结果认为:舞龙训练运动强度、供能项目特征性强;舞龙运动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应采用与比赛相似的、适应舞龙项目特征的专项训练。在此基础上对舞龙运动的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心率监测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率(HR)是心血管系统最容易测定的指标,它既可以反映心血管机能,又可以反映节省程度和恢复情况,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就心率监测在体育运动中实践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长期以来在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及健身运动方面运动强度监测的现状,避免运动强度安排的盲目性,为科学健身和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一次逐增强度运动血氨(BA)、血乳酸(BLa)浓度变化规律,旨在研究它们是否可以敏感的应用于监测不同强度的运动性疲劳。方法是对31名男性大学生进行渐增负荷运动,测量安静时、每一负荷后及恢复期心率(HR)、吸氧量(VO2)、BLA、BA。结果显示:渐增负荷运动中HR、VO2、BLa、BA都有显著上升的现象;各级负荷时的BA浓度都与安静时浓度呈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当BLa为2 mmol/L时BA浓度为33.8umol/L,BLa为4 mmol/L时BA浓度为40.1 umol/L,低强度负荷时BA先于BLA出现明显的堆积。提示:监测较低强度的运动BA比BLa更为敏感;BLa结合BA指标能更科学的反映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长期的运动对Ⅰ和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83名糖尿病参与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运动组43名,完成4h/W的轻快的跑台上行走,运动强度以50%-85%的心率.对照组40名病人.测量患者下肢振动知觉阈(VPT),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神经动作电位振幅(NAPA).结果:发现两组腓侧和腓肠肌运动神经元的NCV有显著差异(P<0.001).结果:对照组与运动组比较,发展为运动神经病和感觉神经病的百分比显著增高(分别为21%和0.0%,P<0.05;32%和4.3%,P<0.05).对照组与运动组比较,VPT增加明显(32.1%和13.6%,P<0.05).结论:长期的有氧运动可以预防DP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元分析方法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相比的效果差异,为不同锻炼人群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PRISMA原则,在国内外的一些检索平台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2年8月30日。运用软件“Stata 15.0”和软件“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效应量分析。结果:1)HIIT能够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为中等效应量。2)HIIT能够显著提高10~24岁人群的抑制功能,而对25岁以上人群的抑制功能未见显著影响;90%~100%最大心率运动强度的HIIT能够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且合并效应量较大,70%~90%最大心率运动强度的HIIT能够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10~30 min和30~60 min的HIIT均能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功率自行车、篮球、爬楼梯等方式的HIIT能显著提高运动者的抑制功能,跑步机上跑步的HIIT对运动者的抑制功能未见显著影响;HIIT结束30 min后仍对运动者的抑制功能有积极影响。3)HIIT与MICT对抑制功能的影响未见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并比较"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两种过渡训练模式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藏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影响.方法: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业余体校20名藏族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进行"高原1周-亚高原2周-平原1周"过渡训练,对照组进行"高原3周-平原1周"传统的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四川康定)、亚高原(四川泸定)、平原(四川成都)进行12min跑测试,测定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 max)、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和运动后尿蛋白等,并在安静状态下测定运动员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等生理指标.结果:(1)两组世居高原藏族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运动后尿蛋白、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从高原到平原均呈上升趋势,各项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运动员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安静状态下的血清CK-MB、HIF-α和血睾酮增加更明显,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这一训练模式较传统的高原训练模式对于提高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有着较好促进作用,有利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有助于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