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从当今体育发展大众化趋势的背景下,对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竞技武术主导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阻碍了武术在大众中的普及发展,使武术的发展远离大众,难以适应当今体育大众化发展形势,致使武术的发展陷入困境;武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和体育发展的趋势,在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发挥武术在健身、娱乐、修身方面的功能,积极促进武术在社会大众中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学、审美学、社会学、体育学的研究视角,对处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认为:“体育化”的武术与“艺术化”的武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分别以“竞技”和“审美”作为各自的导向;面对文化的变迁和消费的转型,可以以“艺术化”的武术作为中国武术回归大众生活的“出场”方式,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使得中国武术能够逐渐融入到大众日常生活,回归大众主流文化,进而实现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的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考察法,对武术文化中的神秘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武术中一直存在的神化、神话现象并不能作为拳种、门派起源的历史佐证,应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分析其历史、社会、政治背景及其在团结组织成员时发挥的社会心理作用。总结了武术神秘性的表现方式,包括习练方式、传承方式、招式功法、对深藏不露的宣传、对名山大川的借助及对超能力的追求等。指出,武术神秘性与对武术文化研究不足有关,神秘性也作为武术传播断裂的弥补手段而存在;武术神秘性包括模糊性处理和物理性处理两种方式。进而分析了武术神秘性的祛魅与附魅问题,以及梦与武术神话、神化问题。认为存在文化真实的武术神话,同时应警惕虚假的武术神话。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对象,对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研究认为: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软实力应当表现为:武术具有促使人们自觉从事武术思维与实践活动的凝聚力;武术具有促使人们敏锐捕捉自身价值优势的广泛认同力;武术具有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坚守自我、兼收并蓄的整合力;武术应当具备宣传推广自身核心价值的先进传播力;武术具备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创造力。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武术技击硬实力、深化武术教育改革、打造品牌武术赛事、借助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以武术的休闲养生价值为突破口促进武术文化的软实力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实证举例等研究方法,对明星效应及武术明星的概念、武术发展困境与武术明星效应的相关性、非武术明星效应对武术传播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吸收更多非武术专业出道的明星,打造出一套全新的集武术竞赛、艺术、娱乐、表演、舞台于一体的明星秀期播类电视节目,不仅可以拓宽武术传播的途径,而且能够促使武术成为大众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摘要:从文化阐释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以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内地出现的一段近十年的“武术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回溯,解读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解释武术热产生的文化根源。研究认为:在“武术热”的文化空间中,武术以“侠”的符号被人们消费,并作为“对自我价值肯定以及自我超越”的信仰潜藏于人的心理空间,而“武术热”又最终体现为社会变迁的反应和社会心理诉求的回应。基于对“武术热”的文化阐释,认为当下武术的发展应:重拾武勇豪情,重塑尚武精神;深化武术教育,回归打练结合;顺应社会变革,适应个体需要;传承武术文化,重建民族主体。重点揭示作为符号文本的武术在武术热中的象征意义,以及武术热中所反映的社会变迁和社会心理诉求,并最终基于对武术热的文化考察观照现实,为当今武术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摘要:武术的发展壮大与民间武术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中“侠以武犯禁”为民间武术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外部条件,而“忙来种田,闲来造拳”的习武之风则为武术提供了内部动力。然而,随着历史的转变,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现代社会组织成为主流,民间武术组织在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发展困局。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民间体育组织的相关理论,针对当前民间武术组织困局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民间武术组织根植于民间社会;民间武术组织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宏观调控;部分现行管理制度在民间武术组织中“水土不服”;民间武术组织“自组织”能力不强,缺乏资本的创造能力。针对现状和困局,通过协同合作、社会互动、网络传播等方式改善民间武术组织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8.
摘要:由于受到视觉文化时代感性审美的影响,当代武术出现了极端化的发展倾向。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武术的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传统与时尚”“技击与艺术”“文化与物化”等多维二元关系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只有坚持武术的传统并且使之与时代特征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武术传统的与时俱进性,才能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只有抓住武术的技击本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化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满足全球不同地域异质文化受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认同武术的文化价值并且积极的通过“物化”方式进行全球化传播才能将武术发扬光大,才能增强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以“大武术观”的理念视野,对武术的继承与创新或曰武术的“变”“常”问题的理性探讨,为武术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最近发生的徐晓东与雷公太极的私下约战,又使得对这个话题的探讨显得尤为必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传统武术的现状、瓶颈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刻地思辨与论述。具体言之,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在武术技法上表现为技法类型单一,以套路为主;在武术人员上表现为习武目标多元,古今差异大。传统武术的发展瓶颈:在武术技法上表现为针对性与系统性的武术技法较少;在武术人员上表现为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武术人员较少。最后提出了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即坚持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朝着武术技法的多元化、武术人员的专业化、武术体系的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为人们的需求服务、促进武术价值的提升以及推动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来自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诸多证据表明,武术在当代大众健身场域中的发展状况堪忧.针对此一问题,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尝试对大众武术健身的特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解决对策,展开新的探讨.研究认为:大众健身与学校教育、运动竞赛相比,具有个体自觉参与和遵循市场规律两个突出特点;大众武术健身发展窘况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时代发展的必然,从内因上讲,则由于向大众群体提供的武术"产品"与其需求错位,以及武术自身运动特点的局限性所致;由此提出三条发展对策:1)摆正位置——武术健身的自知之明,2)突出优长——武术健身的路径选择,3)老年群体——武术健身的靶人群.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考察了山东省高校培养武术人才的专业设置、规模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对策: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以市场需求为依托,适当控制专业招生规模;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地方传统武术;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现代化知识、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福建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视角,分析福建武术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表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福建武术风格形成的物质基础;"宗族门派观与尚武特质"构成了福建武术文化典型的社会特征;"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积淀起福建武术文化厚重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我国武术社团发展历程,分析其历史特点和作用,指出当前我国武术社团组织的社会基础还十分薄弱,还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将来我国武术社团会从官民二重结构中逐步走出,展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的科学发展范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明确了中国武术科学发展范式的构建逻辑:1)继承优秀人文传统,包括崇人尚物的和谐价值观、历久弥香的爱国主义情怀、大车以载的武德教育;2)削弱武术人文的传统障碍,包括挥之不去的玄幻色彩、口传身授的旧规陋习、消极保守的传播意识;3)把握武术现代发展范式的有利局面,包括"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各种比赛学术推动效应显现、新技术多学科干预机制形成、影视传媒业有效推动;4)遏制武术现代发展范式的不良势头,包括武术套路攻防技击特点的弱化、"工具理性、锦标主义"思潮泛滥等,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中国武术科学发展范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从"孝悌"、传承、文武双修、"侠义"等武德伦理观及"蔡李佛"拳传授观,修炼之"法"与"术"诸方面对陈享武学思想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陈享作为"继古开今"的一代宗师,其武学思想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陈享的武学思想对审视传统武术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传统南拳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术的弱连带是武术的社会网络拓展形式,以W表示武术,以O表示其他领域,武术弱连带可以用模式表述为U=f(W,O),是所有与武术有联系的现象的集合。武侠类网络游戏、武打影视剧等都属于武术的弱连带。研究武术弱连带可以清晰地呈现促进武术发展的来自社会其他领域的动力,里面蕴含着可以触发武术快速发展的蝴蝶效应因素,如电影《少林寺》,并不属于武术的本体范畴,却引发了武术的发展风暴,创造了武术巨大的发展空间。武术走跨学科发展的路径亦是武术弱连带发挥作用的反映,一方面保留了武术学科核心内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则避免了社会性孤立,使武术学科始终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保持蓬勃的势头。开辟武术弱连带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与创新的过程。武术的未来发展需要广泛构建武术弱连带。武术的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武术弱连带。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国家是教育事业的推行者。国家对武术教育发展具有最宏观、 最基本的调控,社会力量群策群力的柔性参与,能与之达到刚柔相济、琴瑟共鸣之效果。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推行武术教育工作中,契合了当时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因素,同时也获得了政治、教育、文化的时代动因。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权力、环境中,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精英、社会组织三者相辅相成形成联动机制,在推行武术教育中发挥着协同作用。给予新时代推行武术教育的启示:推行武术教育应契合政治、教育、文化等时代动因;强化学校武术与民间武术的联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局面。 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武术教育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由于思维定势,往往使人们对社会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认识.通过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对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文化形态进行剖析,提醒大家在武术走向世界时应摆正思路,为进一步弘扬祖国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当将语言的运用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行为和情景变量的折射的时候,就可称之为“话语”。话语的指向是一种事件,一种实践行为,武术传播问题可从话语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对此,本文采用文本语境分析法,从话语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武术传播的目标、话语、方式三个维度进行探讨。认为:1)武术传播话语实践目标为:掌握和增强中国武术话语权和实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受众认同;2)武术传播话语空间内,武术传播话语内容呈现出:“事实失真”、“未表达武术文化精髓”、“众说纷纭、认同焦虑”的特征;3)武术传播应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坚持武术文化主体性,并积极引导公众表达,提高受众信息识别力,逐步形成武术认同,明确武术传播话语立场;同时,在新媒体语境下,武术传播应借助网络媒体之力,构建独特话语方式,并以继承和借鉴为基础,转换和创新原有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分析比较法,通过对在散打专项课上以及生活当中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若干针对散打专项运动员更好的体现武德的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武德,为散打专项运动员今后的训练及生活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