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只有根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特点和借鉴已开展时间较长的专业学位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良好发展,首先要在对国家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重要意义和该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基础上,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录取、教学与培养、学位论文的指导等重要环节工作切实做好,深入探索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特点与规律,高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鉴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个性现状及特征,及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功能与特征,笔者强调在当今体育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一个必然的教学目标。高校体育须在体育范畴内去寻找有效的大学生个性培养、发展途径,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较好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以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为中心,提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研究目标、思路、方法,着重在体育教学实际应用中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与策略,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者及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最直接的建议与参考,为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性地进行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在教学改革过程,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在教学目标方面:从以增加体质为主,转向强调发展个性,发展体育能力,全面发展体力,实行品德(包括情感)教育。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做到要与学校教育目标和培养开拓型的“四有”人才的目标同步,其着眼点是从生物体育观向多维体育观转移。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摇篮,其人才的培养规格将直接决定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并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6.
在解读能力一词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对于体育教师能力的需求。就国内外相关的体育师资能力结构研究作综合分析。国外在体育教师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以下三种能力模型:行为主义能力模型、能力的加工过程模型、能力的认知模型,不同的学术理论,不同的教育流派提出了相对独立的教师能力培养模式。国内相关的研究则注重体育师资能力构成与我国学校体育现状以及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吻合程度,多数学者在研究中注意通过重新认识新时期学校体育的目标,来重新梳理体育师资能力、素质构成及其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育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被实践证明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保证.然而当前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还不能适应我国体育腾飞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作为担负着培养我国体育专门人才和发展我国体育科学技术文化任务的体育院校,如何在促进我国体育科技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体育院校科研工作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一、体育院校开展科研的优势与现状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目标比较片面,都是以追求休闲娱乐活动为目标,反而忽略了学生在道德品质以及体育精神方面的培育与提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在思想道德精神方面的发展。德育教育能促进高校体育的进步和发展,加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具有21世纪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体育教育目标,少年强则国家强,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不但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9.
采用献资料法,对即将实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作用比照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域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学校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在4方面可以发挥其健康教育的独到功能:1)传播人类社会的体育化,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符合健康与体育教育的技术技能目标领域的要求;2)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增进健康,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学生身心发展目标要求;3)在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将体育课上所习得的技术学以致用,实现运动参与,符合健康与体育教育运动参与目标要求;4)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过去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忽视人文性 ,重视科学性。目标如果过分强调科学性 ,其导向的结果就是容易使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远离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也将失去培养人的价值。主要对体育教学目标忽视人文性的原因 ,以及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并探讨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应适应健康新观念,教学目的从增强体质向增进学生健康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转化。针对高校体育教育内涵、体育意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班次分体系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等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德、日两国学校体育目标任务设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德国学校体育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西登托普以学校体育目的论为立论基础的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和目标体系上;日本的学校体育目标任务设置的理论基础也为目的论,且在具体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其针对性、渐进性,因此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由此归纳出两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设置对我国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育与体育在教育中的目标和途径各有其特点,二者的相互交融和渗透是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探讨美育在体育应用过程中制约美育教育的一些主客观因素,能促进美育在体育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后进生"的气质类型、"个性"心理特征和"体育后进生"气质类型与体育教学活动关系的分析研究,提出矫正"体育后进生"的教育要"以人为体、区别对待";要"关心爱护、表扬激励";要"民主教学、团结协作";要"降低难度、培养兴趣"等教学对策,从而来帮助和提高"体育后进生"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主要运用了资料法 ,调查法和系统论的方法 ,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的构建理论进行了初步地探讨。体育教学目标是确定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根据。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是相对“低级”的教学模式 ,以主体性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是相对“高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01年颁布实施的新大纲将终身体育列入了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这是对学校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但在对新大纲进行分析研究和对学校体育观察以及参阅相关学校体育文章,得出的结论是:现在学校体育对运动技能的重视程度在迅速下降。文章通过论证运动技能与终身体育的内在关联作用,说明新大纲对运动技能的弱化处理对终身体育目标完成的负面影响,指出新大纲在确定终身体育目标与完成目标手段万面的考虑欠妥之处,希望引起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能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校体育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存在一致性的前提下,体育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够为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的思维模式提供条件,并且在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体育教育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将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定位为体育现代化的实现。高校体育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决定了高校体育现代化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之间的目标混乱的状况,深入分析了目标、目的、任务关系,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认为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是不同层面的系统,应具有不同的目标;体育教学本位目标定位于运动技能传习,学校体育目标定位于提高体育学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综合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原国芳体育教育思想进行了提炼:健康身体是实现"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体育的目的在于身心和谐;体操与游戏是体育之基础;高标准的教师观。同时,提出了小原国芳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启示:"全人教育"与教育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体育"是"心育"的手段;体育教育应摆脱竞技运动的锦标主义模式;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