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关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研究在史料蒐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发现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模式为“打练结合”。基于此,运用历史比较法、文本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了研究。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武术应用能力为主旨,将武术的基本功、套路和格斗进行组合练习的一种教育实施程序。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近代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使其成为中国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囿于强种救国的时代背景,该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探索武术教育的“技外之理”。从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中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表演”和“技击”应成为武术专业教育术科教学的“一体两翼”;从“打练结合”到“打练融合”始能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视“打练融合”技外之理籍以落实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1931年,在当时的中央国术馆成立后不久,甘肃省就在兰州建起了西北第一个,在当时的全国也为数不多的甘肃省国术馆。在马凤图、王福辰、裴子源、俞少卿等武术家的积极推助下,甘肃省国术馆克服了重重困难,办出了特色,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成为甘肃民间武术活动的中心和此后几十年间陇原大地武术活动的策源地,一大批在省内、国内有影响的武术人才从这里走了出来,为甘肃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其影响之大,声誉之高,至今流风轶事不减,成为中国武术界的美谈。  相似文献   

3.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观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研究发现: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近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成为中国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囿于强种救国的时代背景,该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探索武术教育的“技外之理”。 从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表演”和“技击”应成为武术专业教育术科教学的“一体两翼”;从“打练结合”到“打练融合”方能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视“打练融合”技外之理籍以落实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试论近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抗争与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与1900年传入中国的奥林匹克文化的碰撞中,最先发生了理念上的冲突以及具体行为上的诸多抵制.大致从1927年开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开始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走上了借助奥林匹克文化进行自我改造的近代化进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央国术馆的成立和在全国建立国术馆系统.1936年,中华武术实现了柏林奥运会上的第一次亮相,它不仅带给西方人以体育场上的意外惊喜,而且也为世界奥运文化增添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奇葩.  相似文献   

5.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学校武术百年来的发展热点进行梳理与回顾.指出,近代"尚武"思想和军国民教育思潮,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推动了学校武术的发展;中央国术馆在学校武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建国初期,学校武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文革时期的武术发展扭曲畸形,但依然在压制中艰难前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武术加快发展,但是在教学内容和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上还存在不足;新世纪的学校武术,又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与挑战.同时对百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分析研究不足,探寻未来方向,旨在为中国学校武术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术考试承载着国族建构的政治诉求和情感需求,是民国时期武术国家化的实践。探究国术考试的形成、发生、特性发现,其嵌入国族建构的正当性表现在历史性、进步性和时代性方面,并为游走于国家社会边缘的武人群体构建了政治、经济、教育的话语。这强化了武术与国家的联系,武人群体由此得以参与国族建构之中。通过仪式操演的空间塑造、国家在场的话语表达、政治规训等手段,国术考试成为国族建构的践行空间。武术被上升到“国术”高度,借助“竞赛”“考试”开启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宏观历史视角,纵向从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后至抗战爆发前和抗战爆发后三个阶段,横向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领导下的两支武装力量,全面梳理出近代中国军队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发现,民国时期中国军队对武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中华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尤其当抗战爆发后,在抵御外侮、强国强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军队武术的技术革新突破了传统的桎梏,成为中华武术近代化转型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大量有关献资料,揭示了格斗、武术、国术、功夫及军事武艺等有关术语在使用中的不同观点或倾向,并进行了辨析,提出了一些规范相关术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民众作为生力军,其体质的好坏与战争有着直接的联系,强健的身体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成都市以市立民众教育馆为中心,大力提倡全民体育卫生教育,通过协助民众加强锻炼,举办国术班和体育比赛,提倡卫生教育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身体素质,培养了民众团结合作的观念,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期的"国术改良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武术生存的社会基础逐渐消蚀,传统武术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最集中地体现在清末民初的国术改良运动中.讨论了民间和官方两方面的努力,认为经过这场运动,植根于传统农耕生活的传统武术已经逐渐转化为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新的体育方式,但同时也造成了武术运动的分裂.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武术(馆)学校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武术(馆)校的办学规模、管理者和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训练、毕业生去向、学校的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对当前办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指出当前武术(馆)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促使武术(馆)校能够走向正规化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武术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其成立是为了培养抗日战场上急需的军政人才,抗战8年,培养10万人才,为抗战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了组织的准备,取得巨大成功.今天的高职教育是为经济一线培养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和管理人才,二者在创办的初衷是相似的.二者的创建和发展都是中共中央自上而下的推进.那么,今天的高职教育应该从抗大的成功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国术”一词逐渐出现于舆论之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危机加重,在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政府的推行下,自上而下的国术运动很快就风靡各省。然而,国术教育在推广过程中,屡屡受到时人批评,与当时的环境难以适应。在社会层面,国术过度依赖官方的宣传,难以在民众中造成影响。在学校层面,国术教育虽有一定进展,但在与体育教学结合的过程之中,显现出诸多不适。梳理国术推行中的复杂面向,探究民国国术教育的困境,对于理解传统武术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何以自处或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与建议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学校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学校武术的开展情况来看,与武术的发展和中央领导对武术的期望相差甚远。通过对学校武术发展的历史;学校武术开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武术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进行探讨,旨在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科学规范学校武术课程的教材体系,使学校武术工作能够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武术也同样面临着种种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继承武术、发展武术成为当代武术人的重要使命。教育承载着武术文化的传播,而体制直接影响着其发展,中国武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中国武术发展陷入瓶颈的时候,放眼国外,一些外来武道诸如:跆拳道、空手道等却在中国乃至世界蓬勃发展,并且得到了更快更好的推广。道馆式教育是在外来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教育模式在诞生的短短几十年里促进了多种武道运动的发展与兴盛。"师夷长计以制夷""西学东用",我们是否可以将道馆式教育应用到中国武术的教育体制中?本文将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分析道馆式教育,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和理解武术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陇右天水自古具有浓厚的尚武风俗。明清以来,当地民间武术兴盛,刀、枪、棍、剑种类齐全、流派众多。但是,一些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传统武术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尚未挖掘的武术及其技法套路仍然沿用口传身授的方式流传,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和理论研究的工作还比较薄弱。这种现状并不利于享有“国术”之称的武术的传播和普及。有鉴于此,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武术教师蔡智忠副教授,将其家乡流传的棍术壳子棍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阐释,编写出《壳子棍研究》一书,该书于2002年5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壳子棍的七步功训练,作者概述了壳子棍的源流、内容、特点和击技训练七步功的内容和方法。系统反映了作者通过调查、整理、研究和概括壳子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武术技术学习有四大特点和五个学习阶段,分析了影响武术技术学习的主要因素,指出发展武术技术学习能力可以从学习心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和培养良好的武术学习习惯入手。  相似文献   

19.
以逻辑学的视角从武术概念的本质问题、武术定义中属概念问题和武术概念完整性问题,对现今通用的1988年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上确立的武术概念进行了再次审视,分析其不足之后对武术的概念进行了从新界定,并从三方面阐述了新武术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录像解析等研究手段,对武术竞赛规则进行了宏观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武术竞赛规则在六运会后,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规则内容的变更直接影响着武术技术的发展。从2002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2003年城运会、全国男女团体赛试用规则的情况来看,2002年的试用规则成功之处在于评分的客观性、可比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