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世界统一论"和美国历史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从各自利益角度出发而提出的.21世纪人类文化虽然不断走向"趋近",但仍然将呈现多元互补并茂的景观.文化与文明将化解冲突,造福人类.儒家文化将对推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亚斯贝尔斯语),孔子在东方的中国创立了儒家学派。在中国文化进程的各层源流里,由于中国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孔子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但是他作为儒家圣人的地位却是不变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后,儒家文化很快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在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中,儒家文化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孔子则成了“为万世立法”的宗教式的人物;魏晋南北朝延及盛唐,儒家文化是在“玄学”的盛行和佛教的全面传入的情况下与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宋明时期,随着宋明儒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孔子本人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近现代之后,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变革。与此相应,孔子的地位和命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及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对话的时代,孔子的学说作为世界和平发展、建构和谐秩序以及相互尊重的最重要的精神资源而受到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开始走向世界,而孔子更是代表东方儒家文化的世界伟人。  相似文献   

3.
孔子学院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儒学(儒教)宣扬现世的"人",并不涉及"前世"与"来生",也不讲究"天堂"与"地狱",更重要的是儒学基本不讲"独立的个人",从来都把个人放在组织中进行研判,如"君臣父子""个人与国家"的框架。孔子本人的形象也完全世俗化、全景化,没有被虚拟化和神化。儒学没有"顶礼膜拜"的场所,儒学不具备宗教的特性,不是宗教。孔子学院不是教会学校,孔子学院不对世界构成宗教威胁。  相似文献   

4.
文化或文明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较多的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文明更多的强调社会的进步状态,基本上与阶级社会的历史同义.作为历史文化概念,"西方文化"是随着西欧在15、16世纪的兴起而被逐渐强化和固定起来的."西方文化"是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源自于希腊和罗马的欧美文化,是欧美地区的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儒学要采取更加开放的心态,向外国文化学习。世界文化体系按照饮食餐具可以分为三种文化:筷子文化、手指文化和刀叉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应该把三大文化进行多元一体的交融糅合,融合的结果有可能产生出一种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科学精神、宗教精神、人文精神三维一体的和谐社会。人类社会的稳定,就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文明归根结蒂是人的文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蒂是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蒂是人的进步.重视人类针对自已身体所创造的体育文化,将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改造自身的有效手段,促进和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精神、品格素质,对于人类的文明以及现代化进程,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开始崛起,特别是进入70—80年代,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腾飞,引起了东西方学者普遍关注,重新认识东方,重新认识东方文化,重新评估儒学的价值,使中国儒学面临新的发展转机。但是,儒学研究的复兴,不是儒学的复兴。“儒学研究的复兴”是指儒学研究在历史上中断后,现今又重新恢复了热烈研究的局面;“儒学复兴”是指恢复儒学在历史上的统治地位,恢复传统儒学的理论体系。儒学复兴不可能。对儒学的态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实行打倒一切的否定主义与无用主义,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继承又超越,在多元文化并茂的氛围中,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  相似文献   

8.
帕依的"多元政治文化分析"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典型的后现代差异政治观的代表,它们把多元文化、文明作为理解差异政治的切入点,为理解多级的世界政治格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但同时它们也过分彰显和强调了当今政治学中差异与冲突的固有性和不可避免性.只有辩证地理解政治文化中的异与同,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文化、文明中的差异以及后现代差异政治观,才能科学把握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图景,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各国地域文化形式维持其存在的重要表现,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也是世界文化生态平衡的前提.研究表明: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在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丰富休闲体育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提出加强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支持和引导、进行理论建设与创新、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和融入大众休闲潮流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灵魂,是蕴涵着东方独特的气质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资源。儒学提倡的"五常"、"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思想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希腊神话、希腊悲剧、希腊雕塑和酒神文化等,渲染着一种与东方文化、中国文明完全不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着西方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具有西方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观。而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中国青年的审美观便带上了特有的东方色彩,与西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2.
儒文化产业在济宁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悠久的商业传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区位优势等优点,但同时也受到顽固的传统观念,失衡的产业结构,发育迟缓的产业市场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制约,所以济宁儒文化产业发展既有机遇也有威胁。本文通过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方面对济宁儒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要想尽快得到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才能切实推动济宁儒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思想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世界上最早的修学之都.曲阜拥有丰富的修学旅游资源,在发展修学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讨论并界定了修学旅游的概念,分析了曲阜修学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在修学旅游中的作用、修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修学旅游市场的开发和修学旅游品牌的创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文化充斥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在此情况下,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文明数千年文脉不断的文明古国,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儒家的“仁论”和道家的“道论”哲学以及它们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可以贡献于今日人类社会;中国文化只有自觉地推动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对话和整合,才会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于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大的中国而言,国家形象的构建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典型的中国符号,其国际传播在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武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总结为:武术服务全球健康,构建和谐正面的国家形象;推动文化输出,构建国家文化形象;体现中华文明礼仪,构建国家文明礼仪形象;拓宽外交渠道,树立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演绎东方艺术,凸显国家艺术形象;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以"武"与"舞"的融合,展现中国创新精神;驰骋国际赛场,增强国家影响力;推动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原创文化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这就是人文精神。中国原始宗教在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时有明确的人文指向。黄帝从一开始就具有神人二重性,但中国人更重视的则是其"人性",后来被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春秋战国百家言黄帝,秦汉儒者注重人文理性的把握,使黄帝以古代圣王的形象呈现。黄帝人文始祖的形象具有现代性,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这集中体现在黄帝祭祀的文化认同上。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了现代奥林匹克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且在各种文化不断交流的今天,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发展方向。结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弥补了儒学的“中庸思想”和“实用主义”带给竞技运动的制约,而儒学的“人本思想”填补了后现代主义“否定本质”和“随意论”与体育运动规则产生的冲击。因此,奥运的发展应吸纳各国的、各类文化,扬长避短,实现其文化的最优置配。  相似文献   

18.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是构成人类文明大厦的“三维”之纲,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诗歌艺术和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历法则是构建社会文明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我国先民在天文历法、文字发明、诗歌创作和建设农业文明、创立“天人合一”为代表的东方哲学等等方面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简明、扼要的论述。从而指出我国是世界文明史上,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文明古国,盛开在世界文明史上的最早奇葩。  相似文献   

19.
东亚体育文化圈在古代是以中国为主体,包括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3国。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古代东亚体育文化圈,经过南北文化的交融建立起文化主体,并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向外辐射,最终建立起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在体育精神价值、体育道德观念等方面都趋于同一的体育文化圈。近代,东亚体育文化圈由于受到战争、成员国分裂、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分离和裂变。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兴起,以中华文化、大和文化和大韩文化为代表的东亚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相融合,由东亚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建立了新的体育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平台,为现代东亚体育文化圈的重构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重构东亚体育文化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缺失性,并在尊重和提倡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合作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