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PGC-1α对小鼠运动耐力的调控作用,并探讨PGC-1α与其上游调控信号的关系,进一步阐明PGC-1α在不同骨骼肌运动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雄性小鼠按体重和耐力分为安静组、运动开始后1 h组和运动力竭组,进行预适应后以15 m/min的速度对小鼠进行运动耐力测试,直至小鼠运动力竭。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跖肌中的PGC-1α及p-AMPKα表达的变化,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与安静组的PGC-1α及p-AMPKα表达相比,腓肠肌运动开始后1 h组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运动力竭组表达迅速降低,且腓肠肌内PGC-1α及p-AMPKα表达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0。比目鱼肌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比目鱼肌内表达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29。跖肌表达则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79。结论:p-AMPKα作为骨骼肌内PGC-1α的上游调节信号,其升高有助于肌纤维的动员及运动耐力的提升,可考虑外源性用药调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中的AMPK激活PGC-1α以提高相关机能。  相似文献   

2.
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为真核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由α、β和γ 3个亚基组成三聚体结构,α为催化亚基,β和γ为调节亚基.AMPK活性受细胞内能量状态变化的调控.AMPK的上游激酶包括LKB1和CaMKK两种.下游激酶已发现达数十种,主要包括:调节葡萄糖转运的GLUT4、NO、AS160和PGC-1α;调节脂肪酸代谢的ACCβ、MCD和HSL;调节糖原代谢的GS、TORC2和PFK;调节蛋白质合成的mTOR信号级联、eEF2和HuR;调节线粒体生成的PGC-1α和NRF1/2.运动时AMPK被激活,通过相应的作用靶调节能量代谢,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为真核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由α、β和γ3个亚基组成三聚体结构,α为催化亚基,β和γ为调节亚基。AMPK活性受细胞内能量状态变化的调控。AMPK的上游激酶包括LKB1和CaMKK两种。下游激酶已发现达数十种,主要包括:调节葡萄糖转运的GLUT4、NO、AS160和PGC-1α;调节脂肪酸代谢的ACCβ、MCD和HSL;调节糖原代谢的GS、TORC2和PFK;调节蛋白质合成的mTOR信号级联、eEF2和HuR;调节线粒体生成的PGC-1α和NRF1/2。运动时AMPK被激活,通过相应的作用靶调节能量代谢,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AMPK/PGC-1α通路与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骼肌运动适应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线粒体的含量增加和构成改变,即"线粒体生物合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是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关键性信号分子,在缺血、缺氧、低温、收缩及运动等刺激下,其表达增加激活包括核呼吸因子1和2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在内的一组转录因子,启动线粒体DNA复制和转录而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5′-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能通过一氧化氮、肌细胞增强因子-2、P38MAPK等靶点刺激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核呼吸因子、线粒体转录因子A等转录因子,从而在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1次)和长期(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T)对SD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代谢与分布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r-C)组、急性HIT(a-HIT)组和长期HIT(c-HIT)组,每组n=10只。a-HIT组进行1次急性HIT,c-HIT组进行8周HIT,r-C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后分离胫骨前肌(快肌,II型肌纤维为主)和比目鱼肌(慢肌,I型肌纤维为主),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ATP酶染色法鉴定肌纤维类型(I、II),Western Blot法测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亚基(AMPKα)、磷酸化AMPKα(p-AMPKα)、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p-p38 MAPK、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激活T细胞核因子(NFAT)c1亚基(NFATc1)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I、IIa、IId/x和IIb)百分构成比。结果:与r-C组比较,a-HIT组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糖原含量均下降(P<0.05),p-AMPKα/AMPKα、p-p38 MAPK/p38 MAPK、CaN、PGC-1α和NFATc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c-HIT组力竭时间延长(P<0.05),胫骨前肌LDH活性升高,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糖原含量、SDH活性以及PGC-1α和NFATc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比目鱼肌IIa型和IIb型肌纤维比例减少(P<0.05),I型肌纤维比例增加(P<0.05),胫骨前肌IIb和IId/x型肌纤维减少(P<0.05),IIa和I型肌纤维增加(P<0.05)。结论:一次急性HIT可同时募集快肌和慢肌纤维并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而长期HIT则提高快肌中I型和IIa型肌纤维以及慢肌中I型肌纤维比例,上调快肌和慢肌糖原含量和有氧代谢酶活性以及快肌无氧代谢酶活性,最终改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Irisin是新近在骨骼肌中发现的肌肉因子,可促进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增加能量消耗、降低体重.运动通过影响Irisin、UCP1的表达来调控脂代谢进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但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对Irisin表达的影响规律并不相同.将深入探讨运动调控lrisin表达变化的作用机制,旨为防治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参与调控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细胞核受体.而低氧运动可通过激活一系列分子应答机制,促进机体不同组织PPARα表达及其介导的信号分子通路重新整合,从而改变机体脂代谢体系.利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低氧刺激对机体PPARα表达影响的相关研究,总结不同组织PPARα对其低氧运动产生代偿性适应的可能分子机制,旨在更好地解释低氧环境下运动机体PPARα在调控脂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一次跳绳运动对男大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骨代谢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名骨密度、体脂正常的男大学生进行5分钟跳绳运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恢复60分钟分别抽取静脉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荧光定量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IL-6、TNF-α、IFN-γ、OPG、RANKmRNA的表达.结果:与运动前相比,运动结束后即刻IL-1β、IFN-γ、OPG、RANK mRNA表达水平升高,IL-6、TNF-α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运动结束后60分钟OPG、RANKmRNA表达水平仍显著高于运动前.结论:一次无氧运动强度的跳绳运动暂时性提高了骨代谢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等因子从转录水平参与了运动调节骨代谢的过程,可作为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TNF-α含量及其mRNA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设计三种实验模型,即力竭游泳运动模型、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模型、注射BSO(L-Buthionine Sulfoximine丁胱亚磺酰亚胺)排空GSH模型,观察在这三种实验模型下雄性SD大鼠血清TNF-α(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发现力竭运动后血清TNF-α含量增加,运动训练组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注射BSO组,其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具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长时间力竭运动机体TNF-α含量增加,以及活性氧产生增加,可能影响c-jun mRNA和c-fos mRNA的表达量,进而影响转录因子AP-1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长期耐力运动对反映骨骼肌线粒体生成和氧化功能的相关分子信号和生物酶的影响。实验方法:42 只雄性 SD 大鼠分为安静组(C,n=6)、中等强度运动组(M,n=18)和大强度运动组(H,n=18)。运动负荷为中等强度组 28 m/min,60 min/天、大强度组 38 m/min,60 min/天,每周运动5天,休息2 天,共7周。运动组动物分别在运动后即刻、6 h和24 h取材。荧光定量PCR检测PGC-1α 、NRF1、COXIV、CS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测定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实验结果:(1)7周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后即刻、6h、24h,骨骼肌PGC- 1α mRNA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362%(P<0.05)、657%(P<0.05)、116%,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111%、149%(P<0.05)、121%,COXⅣ mRNA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223%(P<0.01)、410%(P<0.01)、124%,NRF1和CS mRNA表达分别是安静组的1071%、429%、199%(三者均P<0.01)和839%、210%、203%(三者均P<0.01);(2)大强度耐力运动后即刻、6h、24h,骨骼肌PGC- 1α mRNA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274% (P<0.01)、130%(P<0.05)和68%(P<0.05),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87%、33%(P<0.01)和81%,COXⅣ mRNA表达分别为安静组的29%(P<0.01)、60% (P<0.05)和55%(P<0.05),NRF1和CS mRNA表达分别是安静组的235%(P<0.01)、362%(P<0.01)、85%和289%(P<0.01)、162%(P<0.05)、108%。结论:(1)7周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增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2)7周大强度耐力运动使骨骼肌PGC-1α、COXⅣmRNA和UCP3蛋白表达出现下降,其中尤以COXⅣ和UCP3下降明显,这可能是骨骼肌线粒体生成受损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前后,随意运动执行阶段脑区激活情况,探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在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一次性功率自行车力竭运动前后,进行手握拳运动阶段大脑功能活动的扫描。数据经过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等预处理后,通过相关分析获得随意运动阶段脑激活图,采用SPM软件对参与随意运动的脑区进行解剖定位,并对运动疲劳前后参与调控的脑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分析,寻找激活程度发生变化的脑区。结果:运动疲劳前后非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分别包括对侧初级感觉运动区、双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小脑、丘脑、岛叶、纹状体及苍白球等,激活位点没有显著差别。但运动疲劳前激活程度显著高于运动疲劳后的脑区包括同侧基底神经节的丘脑和纹状体。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及激活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运动疲劳对参与随意运动控制的脑区位点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同侧基底神经节的纹状体和丘脑参与调控的激活程度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细胞内能量感应器,运动可引起肝脏中AMPK活性增加,与细胞内miRN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核因子κB(NF-κB)等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脂质代谢、炎症过程、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胰岛素抵抗等,改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运动激活肝脏中AMPK信号通路,参与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肝脏脂代谢异常的机理调节。  相似文献   

13.
卫星细胞一般表现为静息状态,无法参与基因表达和/或蛋白合成。但可以在创伤、牵拉或者负重训练等特定的应激过程中被激活,并进一步分化融合形成肌管参与骨骼肌的修复。正常的肌肉活动过程中细微损伤经常性发生,尤其是机能代谢逐渐衰退的老年人群。运动可作为抑制或逆转与衰老相关的骨骼肌纤维数量减少和功能缺失(例如sarcopenia)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探讨衰老过程中对于卫星细胞在骨骼肌纤维数量方面的促成作用及不同的运动方式是否可削弱或扭转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117例运动员a脑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电图的α波是评定大脑功能的重要客观指标。对117例运动员脑电图α波的主要成份进行分析认为;1.运动员的α指数,α频率,α串长于少年时期已达成人水平,而α波平均波幅及最高波幅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沉静期则随年龄增长有延长趋势;2.少年运动员神经细胞代谢较旺盛,内抑制较差;3.女运动员大脑细胞代谢强度较大,沉静期长于男性,可能为保护性抑制较强。本文还在117例运动员脑电图α波的主要成份之间求相关,这些数据可为运动员脑电图的科研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相关研究的综述,厘清PAP背后的生理学机制,阐明影响PAP的关键因素,以期进一步探讨诱发PAP的最佳策略,为我国教练员更好的应用PAP提供参考.研究发现,PAP的机制主要有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神经系统动员高阶运动单位数量增加和肌肉收缩时羽状角的改变.影响PAP的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肌纤维类型、肌肉长度、训练状态、力量水平以及肌肉激活形式等.其中年龄与PAP呈"倒U型"关系;不同性别之间,男性PAP优于女性;训练水平和力量水平越高,PAP越强烈.目前采用的激活形式主要有静力性最大自主收缩练习和复合性训练.PAP虽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通过选择针对不同运动员最合理的诱导练习形式,掌握好PAP与疲劳的平衡依然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PA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并探讨有氧运动改善糖尿病大鼠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模型和有氧运动模型。比较大鼠血糖、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重)、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2、4 h尿蛋白(Urine protein 24 hours;UP24)等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肾组织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mad表达的改变。结果:有氧运动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能明显降低血糖、有效控制体重下降、明显改善肾脏肥大指数、BUN、Cr、UP24、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增强,肾脏AR mR-NA、TGF-β1 mRNA和Smad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糖尿病肾损伤大鼠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肾脏AR基因表达以抑制多元醇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词汇习得主要存在三种障碍:词汇感知障碍;词义概念形成的障碍和词汇激活障碍。语音输入、词法知识和语境中认知并构建词汇网络可以有效地消除词汇习得障碍。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是指一次性最大或者次最大力量负荷后爆发性运动表现提高的一种现象。探讨恢复时间和力量素质对PAP效果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23名体育大学体能班男生,根据受试者1RM/体重数值分组,1RM/体重>2为L组,≤2为S组。使用90%1RM重复5次间歇1 min为PAP诱导强度,PAP诱导前以及诱导后每4 min采集受试者下蹲跳(CMJ)相关指标:高度、峰值功率、峰值冲量、峰值力量变化率(RFD)。使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恢复时间是否对各指标存在影响。使用多元方差分析比较下肢力量对各指标的影响。显著性定义为一类误差概率小于0.05。结果:恢复时间对PAP效果存在显著影响,体现在峰值功率上(P<0.05),诱导后4 min和8 min时峰值功率显著高于基础值(P<0.008),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L组与S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90%1RM重复5次间歇1 min的负重半蹲后4 min和8 min时爆发力有所提高。下肢相对力量对PAP效果并没有影响。PAP对下肢爆发力的增强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9.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不仅可以作为细胞水平的能量感受器,还可以通过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机体整体的能量消耗和能量摄人。运动等应激可以激活AMPK。参与调节骨骼肌葡萄糖代谢和脂肪酸氧化等能量代谢过程。运动训练可影响骨骼肌AMPK基因表达,进而参与到运动训练的机体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实验证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否有效运用图式理论对能否快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大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图式理论.丰富和积累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并指导学生及时激活和运用这些图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