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职业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水平,性别、工龄、婚姻状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不显著。学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但对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在相关及回归分析中发现SCL-90总分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主观幸福感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其组织支持感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组织支持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不同职称高校教师在去人性化和职业倦怠上差异显著,不同年龄高校教师在低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上差异显著;(3)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职务倦怠及其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组织支持感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业压力上问题严重;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在低个人成就感问题上较为严重;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期望、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是引起职业倦怠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本研究以高校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的基本情况,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根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它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变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呈现强劲之势,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各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科研工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阐释了如何通过科学地调节和控制影响教学效能感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切实地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高校理科生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关系,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职业价值观自测量表”对江苏省的五所高校共219名大三理科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在职业价值观上,得分最高的三项是:人际关系、成就感、独立性。(2)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重点院校的得分显著低于非重点院校。(3)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中的8个项目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4)高自我效能感的被试比低自我效能感的被试更重视各种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探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420名高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和教龄的教师在人格解体和身心衰竭上差异显著(P〈0.01)。②追求成功动机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而避免失败动机与倦怠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身心衰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成就动机、自我效能与倦怠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270名初中生为被试,研究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业成就和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者都与创造性思维和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别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创造性思维和学业成就;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成就,而学业自我效能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其学习与未来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自我效能感不强的现象。通过座谈与问卷调查等方式,目前高校中的大学生存在着专业兴趣不浓、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等问题,同时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重视成功体验、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调整等对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未来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生代产业工人自我效能感为研究课题,在分析影响因素基础上,从政府、企业、教育、个体等方面探索培养新生代产业工人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提出完善社会福利待遇,树立学习榜样,给员工创造成功机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个体自我素质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使用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对内蒙古5所高校14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发现:择业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显著负相关,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因子与择业焦虑正相关,内控性与择业焦虑相关不显著;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目标选择因子、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因子可以反向预测择业焦虑,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因子可以正向预测择业焦虑,择业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项对择业焦虑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择业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对择业焦虑的交互效应显著.表明心理控制源与择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预测择业焦虑,心理控制源对择业焦虑的作用受到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来分析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真实体能和技能的发挥,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训练使运动员保持高的自我效能感,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国外大学教师效能感研究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能感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国外大学教师个人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为我国大学教师的效能感研究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思路.对如何为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个体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创设有利条件,使高校教师充分发挥领军的作用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学习自我效能感等调查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层次式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通过正向影响专业承诺,进而显著负向影响学习倦怠中的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与情绪低落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与行为不当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低间没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教育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了解英语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情况,并总结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最后介绍了教师在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焦虑上的定位。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英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焦虑处于中等水平,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在未来英语教学中,应该将自我效能感与焦虑作为重点考察指标,这样才能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卷,对两所学校150名中小学小学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处于中等水平;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和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对学校适应和老师适应、学习适应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力.结论: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对学校适应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开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上海、福建、江西四省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生涯阻力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具有较独立的个性;职业价值观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在自我效能感上有相当数量的运动员属于迷失方向型;在生活阻力上运动员重视个性与职业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在自我效能感理论中,学习动机是个体通过判断自己的能力而采取行动的倾向.阐明自我效能理论,对比了自我效能的相关结构,如知觉控制、期望价值、归因和自我概念等.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和动机的关系.探讨了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综合发现,自我效能对于动机结果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人和组织的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隐忧。文章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诱因,提出在招聘和安置教师时,要因才施用;在新教员组织社会化过程,要做好组织文化渗透;在长期职业管理中,要注意改善群体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家庭背景作为社会资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环境,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研究偏重于考察父母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家庭子女数量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论文将综合考虑家庭背景中父母的职业、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试图揭示影响机制,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