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特别是就业安置、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退役运动员安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现状与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运用逻辑分析法深入分析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与运动员退役安置的关系.认为: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竞技体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加强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管理,不仅要确保竞技体育人才的数量与规模能够满足当前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以后竞技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对竞技体育人才的需求,形成需求与供给合理的一种长效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文化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我从事过十多年的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宏观管理工作,深感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难、就学难,究其根源:主要是运动员长期从事运动事业,文化学习时间很少,造成文化基础不太好。如果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提高,运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竞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之下,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培养体系与资金短缺矛盾以及运动员的就业安置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已成为严重制约抚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桎梏,走"体教结合"的道路也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进行了个案研究,在系统掌握学院体育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抚州竞技体育"体教结合"的发展策略,旨在进一步推进抚州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青少年人口整体规模的缩减及其从事竞技体育期望的减弱是导致竞技体育人才资源不断萎缩的原因。破解竞技体育人才资源萎缩的对策,一方面是再塑竞技体育的意识形态,转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解决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困境,进而提升我国青少年人口从事竞技体育的期望,另一方面是加强科学选材,提高运动员培养的成才率,促进运动员的流动,进而提升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梳理了我国自"新体育"思想以来,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模式背景、特点及其适用环境,结合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探索中国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趋势。从而借用系统科学理论视角,分析未来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方向确立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和竞技体育教育体制为研究内容,围绕着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和切实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质量两个核心问题,探讨今后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运动员再就业的不利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法,分析影响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不利因素,建议运动员退役前应该做好主动准备,国家应该制定新的法规政策,进行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建立国家退役运动员就业服务机构等,为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妥善安置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社会化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必然选择。但优秀运动员社会化存在政策性、条件性、观念性和体制性障碍。为此,应当从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正确认识并恰如其分地发挥社会与市场在培养优秀运动员中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政府体育部门在培养优秀运动员过程中的作用点和着力点;在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中,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寻求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出口"不畅必然导致"进口"不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对江苏省17所高校的2008届高水平运动员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从社会、高校、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运动员就业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和完善就业的对策,为职能部门和运动员如何提高就业率提供参考,以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缪佳 《体育科研》2013,34(1):10-12
“十八大”工作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改革提供了契机,竞技体育发展要提升内在高度,要提高世界影响力,要为世界体育发展做贡献,竞技体育要转变发展模式,要引领群众体育发展,改变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优秀运动员还应成为全民健身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从运动员形态特征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国际体育界的关注。本章从体质人类学角度,分析比较了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发现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与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相比,更接近或优于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她们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上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引进?还是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佳 《体育科研》2012,33(4):1-4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曾为中国的竞技体育培养了不少优秀运动员。但随着上海经济发展,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面临着危机,上海不得不为实现全运会目标而大量引进外省市运动员,这一举措虽然缓解了上海后备人才匮乏的矛盾,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上海原有的输送系统受到阻塞,上海业余训练经费支出和业余训练人数减少,引进运动员退役后如何在上海生存等等。上海要兼顾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以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和上海本身的经验,改变固有的竞技体育发展思路,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14.
"体教结合"作为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运动精英的传统模式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特别是各级体育部门数十年呕心沥血构建的基层业余训练网络举步维艰,面临必需的改革.随着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体育发展方式由局部超前转变为全面关注民生,"体教结合"因行业间的生硬契合而效果欠佳,将转向拓展体育公共空间的"分享运动"新途径,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构建体育新制度的基础保障,使培养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业余训练在普惠、公平的框架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指引下,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成立"体训班"和选派运动员赴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深造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竞技水平,形成了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建国初期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给我们两点历史启示,一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基本宗旨;二是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与完善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特点的分析,总结了当前优秀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摩河南省第十一届全运会大学生组排球赛女子丙组的比赛,对专业运动员、大学生运动员、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比赛中的的表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旨在为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和高校"体教结合"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调和学训矛盾,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中须进行种多种革新。树立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与竞技体育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树立以促进运动员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同时要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总结梳理我国竞技体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后奥运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宏观背景的变化与构建和谐体育的新任务,通过系统分析,为我国"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总结了7条宏观对策:(1)实现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先行;(2)实现微观举国体制向宏观举国体制转变;(3)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转变;(4)实现竞技体育一元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5)实现由追求奥运会金牌数量向追求奥运会金牌含金量的转变;(6)实现运动员管理由社会本位向运动员本位转变;(7)实现运动训练由科技攻关向科技先导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