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对太极推手传统理论与文化及现代推手的技术实践等进行研究,认为太极推手秉承了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风格和文化特色,且具有含蓄、谦让、和谐的对练技术特征.但将太极推手作为一项攻防竞赛项目开展,有违太极拳运动的传统理论和运动规律,误导人们对太极推手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2.
竞技太极推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传统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是武术对抗项目之一。早在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代陈王廷(1600~1680),在家乡传拳的基础上,依据《易经》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的原理创编了太极拳。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的同时,以太极拳引劲落空,借力打人和恃巧不恃力的原则,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创编了太极推手这一独特风格的锻炼手段和切磋技艺的运动形式。传统的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习练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要求,运用“扌朋、扌履、挤、按、扌采、扌列、…  相似文献   

3.
技击术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含义的太极拳就不能称之为“拳”,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一种基本方法,“沾连黏随”作为太极推手技法特点的表现形式贯穿于太极推手的始终,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技法来进一步揭示太极推手之精妙。  相似文献   

4.
陈威 《体育学刊》2012,(4):116-120
通过与《论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性——兼论传统太极推手竞技化不可行》作者商榷,对该文作者提出太极推手仅适用于"对练运动形式"提出质疑。认为现代太极推手运动源于传统习练太极拳之"用"的练习,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传统的太极推手练习不乏对抗性,太极推手竞技化可行,传统与现代并重并不矛盾,并对竞技太极推手的继续开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太极推手为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运动,古称“ 手”、“打手”,是一项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粘走相随,既要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又要乘势破坏对方平衡,使其倾跌的运动。其基本技术包括棚、捋、挤、按、采、 、肘、靠八法。技术特点表现为舍己从人,乘势借力,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练习推手能加深对太极拳拳式和劲法的领会,提高人体的灵敏、速度和力量等素质,并有助于锻炼皮肤触觉,提高感知能力,锻炼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柔化刚发”是太极推手的主要技术风格,也是太极推手的灵魂所在。“化”…  相似文献   

6.
徐培良  陆华良 《武当》2006,(8):18-19
洪均生先生认为“太极是?劲,动作走螺旋”,他精确概括地说明了太极拳及太极推手的特点。吾以为老前辈所说的这个特点,换言之就是“沾、连、粘、随”。纵观太极推手运动开展以来,它基本上都是在违背太极推手的原则下进行并得以发展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呢?沾、连、粘、随而已。所以  相似文献   

7.
练习太极推手是习拳者感悟太极拳劲力、劲路的重要途经,也是学习太极拳技击术的必经阶段。练习太极推手由浅入深,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阶及神明是很难达到的境界。练习太极推手必须遵循舍己从人原则。 舍己,即是舍去自身的僵力,舍去无目的盲动;从人,即是顺从他人之力,避开其实处,进入其力学结构,进而瓦解破坏对方的进攻,实施主动有效的攻击。正如王宗岳阐述的“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这个“理”我体会就是舍己从人、以柔克刚之理。 外家拳的主要特点是以快制慢,大力打小力,强者胜弱者。而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以柔克刚,借力打人,以弱胜强。  相似文献   

8.
推手又名搭手、挤手、打手,是彼我近身训练太极拳用招的方法。本文仅讲"掤、捋、挤、按"四正手定步推手技法。掤、捋、挤、按四个要点,即沾、粘、连、随。提高拔上为之沾,我正人背为之粘,知己知彼为之连,舍己从人为之随。  相似文献   

9.
张志勇 《体育学刊》2011,18(6):124-129
随着太极拳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发展,太极拳的养生作用突显,其技击功能呈现不断弱化。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都是太极拳的辅助运动形式,它们的竞技化实践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在长期的太极拳拳法技术实践中,缺少技击功能的实践经验,故而缺乏参与太极散手实践和其它搏击形式的技术和心理准备。就目前来看,还需加强太极拳技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审慎地组织和参与各种技击攻防格斗实践。盲目和过分地宣传和夸大太极拳技击实践作用都是不理智的。  相似文献   

10.
李亭全 《武当》2009,(12):18-18
沾连随粘是习练内家拳,特别是习练太极拳者最基本,也最讲究的一种劲力和招法。这种劲力,人们称之为“沾连劲”或“随劲”;这种招法,人们称之为“粘随法”或“随法”。沾连随粘是太极推手中特有的方法和形式,也是习练太极拳者在较手对抗中应该采用的重要技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已经具有开设太极推手课程的软硬件条件,同时开设太极推手课程不仅有利于太极拳及太极推手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丰富师生课外锻炼项目,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研究《全民健身计划》基础上,收集大量有关太极拳健身方面的研究性文论,并有选择的综合了其实用保健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太极拳能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太极拳名家脑电图研究成果;不同太极拳的能量消耗情况;各式太极拳的内分泌对比值。作为保健手段的太极拳将成为21世纪群众体育的新时尚。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和重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武术虽然未进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但“北京2008武术比赛”是奥运会的特设项目。要想让武术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站稳脚步,就必须推出最具代表而又适合奥运赛事的武术运动形式。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中国武术及竞技太极推手发展现状,研究竞技太极推手作为中国武术的组成部分,进入奥运会的独特优势和意义,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为竞技太极推手作为中华武术的代表,进入奥运会的形式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太极柔力球秉承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理论,正逐步引领着世界潮流,目前已成为全国各地高校体育必修或选项课教学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对教学原则的论述,探析了在太极柔力球选项课教学中遵循它的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性,旨在为这个极富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体育运动项目未来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教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成都地区养生旅游现状,以休闲成都与“太极蓉城”为平台,融合太极养生文化与旅游地建设,对成都太极文化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既能提升“蓉城太极”城市名片影响力,又能促进四川体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为理论基础,结合古代养生术、技击术和中医理论形成的一个拳种.从文化到拳种,“太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从文化到拳种,太极拳融摄了太多的民族性格和道德情趣.文章试图从温县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特征和人文因素等方面分析太极拳形成的传统文化背景,揭示太极拳形成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研究柔力球运动的概念流变,揭示文化涵养了柔力球运动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研究显示:柔力球项目研发于1991年,初名"太极娱乐球";1992年正式推向社会,取名"太极柔力球";2004年正名为"柔力球",下位概念为"柔力球竞技"和"柔力球套路";2016年柔力球下位概念分别更名为"网式柔力球"和"花式柔力球"。研究认为:柔力球取名于民族文化建构、正名于中西文化交融、更名于中西文化合璧的历史,演绎了柔力球项目创建于民族文化之根基、初建于中西文化交流、兴起于中西文化融合的规律,由此形成了其概念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国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太极文化因素的深入研究,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了太极思想对中国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验太极拳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文章考察了家庭熏陶和学校太极拳教学两条途径的效果和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家庭熏陶,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喜欢,也更加愿意学习太极拳;2)太极拳教学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喜爱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3)太极拳能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态度产生积极作用,但太极拳教学和家庭熏陶两个影响途径存在交互作用,太极拳基础教学对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没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