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了解西方学者对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的研究状况是武术深度国际化研究的重要一步。只有了解以至理解他们的范式,才能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更好地与之交流,完成"走出去"的战略。目前,西方学者借助自身的哲学方法和话语,从主体性哲学视域出发,将中国武术阐释为一种具身化的身-心技术和教育,这其中包括:(1)武术修习对整体自我意识的构建和自信、自尊、自律等身体素养的养成;(2)通过与师父、与师兄弟和对手的身体"对话",具身地将伦理情感和共同体意识印刻在自我实践当中,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将共同体所预持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融合到了身体认知之中;(3)通过武术修习,将人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超越性自我释放出来,助人明心、见性、从容中道。在西方哲学家的阐释中,中国武术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技术",这种自我技术体现了人如何把自己构建成为自身行动的价值主体和超越主体。通过阐释西方哲学家的中国武术研究,能够以他山之石克服国内武术研究的"庐山之蔽",对中国武术未来回归身体教育和实践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镜鉴意义,也为我们的武术研究进入西方学术话语提供了研究导向。  相似文献   

3.
从体育本体论视域对身体素养、体育素养、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身体、技能、行为是构成体育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是人的第一存在,是体育的第一本体,身体是技能与行为的寄宿,技能与行为是身体的延展。身体素养来自于身体活动,具备身、心、行、知的统一性;体育素养即体育学科素养,生成于体育教育活动,包涵知识、技能与能力三要素;健康素养生成于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四个关键要素。身体、体育与健康素养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始终存在着从属、关联、辩证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协同构成大的体育本体。  相似文献   

4.
围绕武术发展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武术理论研究中的热点论题。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当今社会时代特点,对武术发展的理念展开探讨。研究认为,“本体与人本统一”应作为武术发展之理念指导,这是当今时代对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武术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表现在:(1)文化的时代性——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社会的形成要求武术发展应密切关注人的需求;(2)文化的民族性——“中国梦”的实现要求武术进行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本体与人本统一”对于武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当今社会也为武术发展贯彻、践行该理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与人生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米歇尔·福柯、吉尔·德勒兹的身体创造理论,对"李小龙功夫身体现象"及其背后成因进行一系列新的探查。研究认为,东方文化场域"规训"、自我关怀与"褶子"意识的激发等三方面因素先后勾连催化了李小龙功夫身体的养成。其中,家庭曲艺氛围、本土拳种文化与香港时局所构成的"场域"给李小龙以传统武技、精神的"训诫"与熏陶;移居北美后,西方哲学的学习与体育科学的运用分别给寻求"自我技术"的李小龙以现代化态度与身体形态上的改观,为其功夫的革新奠定了意识与结构上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与诸多拳术"相遇"、身体"新体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褶子意识"被激发,触发了他对各类拳术思维的"识别"以及中国传统武术的反思,造就了他鉴"诸家之法"革旧武术成新学的功夫思维与体系,进而形成了其功夫身体。研究进一步认为,多拳种实践背景、实战能力、身体危机、关怀自身、自我技术、哲学思维、"褶子意识"与创新力,是其功夫身体养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从身体哲学视角出发对武术文化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身体哲学角度来看,人的根本差异性在于人的身体,这是人的本源。身体是武术起源的基础和发展的灵魂,因为武术的产生首先满足的是个体身体的需要。武术的博大精深也从反向证明了身体的差异性。形神统一与身心合一是武术修炼的哲学基础。武术现代化、国际化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全世界人类身体的不同,武术改革最终要直面的是身体的不同,武术最终是要回归于身体,因为身体是武术发展的永恒终点。  相似文献   

7.
练"筋"是中国武术最具特点和根本有别于西方搏击术的身体训练范畴,阐明"筋"的内涵,能够见微知著地发显传统武术的思维模式。以中国哲学的体象论为方法论,提出:传统武术的元身体范畴"筋"并非单纯解剖学意义上的组织器官,而是吸收了中国哲学和医学的整体化的身体意象后形成的范畴。其具备解剖学的实体意义,是武术劲力之"原象",是技击能力和生命力的"藏显之象",是联系人身体、强化生命的"流通之意象"。"筋"与中华武术的其它元范畴"气""丹田""劲"等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辩证一体关系。易筋不仅强技,更能清虚其内、轻松其体,继而促进神气运用,使身体圆活无滞,最终达到"一气贯通"的化无之道。因此,武术由技入道的身体修习过程本质上即为"易筋之事"。  相似文献   

8.
杭东 《武当》2009,(12):6-7
武术来源于生活,并融合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视作品作为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也就是百余年历史。中国影视作品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华武术的融入,武术的彰显和光大也得益于影视作品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中闰武术和中国影视作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武当内功易筋经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武当八卦太极枪之特点太极剑术功三乘(上)谁毁了我的太极拳(中)论"沾连随粘"与"松柔圆活"动而有韵静而有势--浅谈太极拳的走势与定式舍己从人是太极功夫的归究意拳摸劲训练形意五行拳绝学(歌诀)杨氏八卦掌练法与运用(二)张山与中国武术研究院合一通背拳家陈树祯先生印象  相似文献   

9.
刘恩铭 《精武》2003,(4):14-19
武术与祖国医学密切相关,尤其是武术中的点穴功夫。古人说“不明经络,举手便错”就是这个道理。人的身体如同一个小天地,经络纵横贯穿人体全身,如同山河纵横大地;穴位上下遍布人体各部,犹似星辰遍布天空。人的身体究竟有多少个穴位?点穴术与医学的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在阐述了武术运动与身体协调能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怎样利用武术运动来改善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阐释武术文化的概念、内涵、特点、教育作用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在高校推广武术文化、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尹蓉  陈新雄 《体育科研》2016,(5):62-65,76
成龙的功夫电影在继承李小龙式武打片后,又创造了中国武打片的新样式。成龙的功夫是从戏校中学来的,所以其功夫电影中的“打”与中国戏曲武戏的“打”关系密切,显示出杂糅百家、趣味盎然的风貌,其结局也具有戏曲大团圆的特点。成龙将戏曲武打技巧搬上大银幕,使“打”在新时代和跨国际中不断发展,这对未来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程宙明 《体育科学》2012,32(8):73-80
从传统的哲学观念和身体表现形式等视角追溯中西方身体文化的历史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发现:中西方不论在身心二元对立还是在近现代文明外衣的遮蔽下都忽视了承载精神和欲望的中介——"身体"。不过,西方已经通过"肌肉文化"唤醒了其民众的身体意识,而国人仍然深陷"中庸思想"和"追逐时尚"的泥潭之中。在单靠医药难以帮助人类抵抗各种与日俱增的新型疾病的时代,身体训练或许是人类抵抗病菌和机能退化的有效方式,体育或许是伸展身体和引导人类树立积极身体意识的理想舞台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是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和梳理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相关文献,旨在为我国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提供经验与范式,并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研究表明:当前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国外相关研究等6个方面。当前我国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方面还存在缺乏大量数据验证支撑、对于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不够系统、体育课程目标不够细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强化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证分析,加强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明确体育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完善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保障体育核心素养政策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身体素养是学生健康有效地开展体力活动的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身体素养导向下的美国"综合学校体力活动计划"(CSPAP)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在"情感+行为+认知+能力"理念的指导下,CSPAP的目标能够与学校优质体育活动实现有效接轨。通过组建CSPAP管理委员会,评估学生身体素养现状,帮助学生制定符合CSPAP要求的身体素养发展目标,预设符合CSPAP要求的学生身体素养发展成果,规划设立学生身体素养发展方案,使学生获得有关身体素养形成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与动机。通过树立积极的身体素养意识,促进学生有效练就与提升自己的身体素养能力和行为,并使其学生生涯形成的身体素养能够在步入社会之后继续保持和延续。  相似文献   

16.
功夫网络游戏与武术文化为双向互赢模式,一方面,底蕴深厚的武术文化是功夫网游创作与升级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功夫网游是武术文化得以表达和传播的有效平台。玩家通过功夫网游这一文化传递的"信使"可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们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武术思维。基于科技造成武术文化流失的大背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功夫网络游戏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与传播功能做了分析,结果认为功夫网游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传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表达主要通过古代器物、服饰、建筑等武术元素以及亦幻亦真游戏情境的设置;其主要传播功能包括传播武技、传承武术精神、传播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改革,强调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文化素养、良好身体素质的职业院校学生。篮球在我国具有很高的普及度,尤其是对男生来说,篮球已经成为了他们锻炼身体和日常休闲中最为普遍的一项运动。本文即在分析在高职篮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作用的同时,探析在高职篮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