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试析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一军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4):45-46,54
通过对我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训练体制、管理机制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设置要与《奥运争光计划》接轨;尽快完善“小学-中学-大学”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开发大学生联赛,将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引入市场。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网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和组建的论述,说明在大学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网是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竞技体育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为建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方案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的分析,在运用现代管理学、体育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参与式管理的建议,为优化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提高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办学效率和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即大学竞技体育起始于1986年,对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与单纯的追求锦标主义,使其体现为社会本位的“工具化”与中国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相悖,出现大学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竞技化”倾向,没有发挥大学体育培养健康与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功能。大学竞技体育目前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内核,它还需要历史的积淀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只有回归“人文性”,才能弥补大学体育在其发展中出现的“人文危机”。  相似文献   

5.
中美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交通过中美两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训练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旨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1.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模式“体教结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种是以地方体育局训练基地为基础,运动员的训练、生活、管理仍在体育系统内,文化学习到学校,或者由学校教师到体育系统上课;另一种是以大学、中学为依托,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生活、管理在学校,由学校自聘教练或由体育系统派教练员到学校组织训练和参加管理;也可以在体育系统负责训练和主要经费的情况下,将专业运动队建制放在普通学校。另一种模式实际上就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模式,换句话讲,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体教结合”的一种形式。2.高校办高水…  相似文献   

7.
全国非体育院校的普通大学(下文称“普大”),计一千零五十三所,作为一个层次的“普大”运动队,均要参加一些增进友谊、相互交流、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为校争光的比赛。为此,如何结合“普大”当前实际,采用科学方法,迅速地、较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是普大运动队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董泽民同学的训练,来探索“普大”如何培养铅球运动员问题。以期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在“普大”创办高水平运动队作准备,有他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发展高水平运动队促进体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崎 《体育学刊》2004,11(6):94-95
对西安工业学院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和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层面,提出通过建设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与群体工作并最终达到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课程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新审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从国家竞技体育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来考虑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不能仅仅把眼光停留在学校和地方短期利益上。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同时看到了国外大学体育与竞技的完美结合,但我们目前还没有统一观念,许多高校还是只顾眼前利益,虽然高水平运动队建在学校,却似乎又远远脱离了大学生群体。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出,高校竞技体育一定要坚持走“业余”的道路,目的是将高校建成培养高级运动人才的基地,决不能把高水平运动队变成一支生活在高校的专业队。  相似文献   

10.
今天,重提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意义,已经不是要不要办高水平运动队和能不能办出高水平运动队的问题了,而是为了实现我国竞技运动向智能化、科学化战略转移,培养“未来模式”的运动员,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历史赋予高校体育的光荣使命。一、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保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的战略步骤之  相似文献   

1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调整与革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坚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使命的3个命题为: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竞技体育的价值;攀登竞技体育的顶峰。高校办队应当关注运动员“后竞技”发展;进行生源结构调整;实现教练员定位的转变。高校办队的着力点要抓住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为革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供的机遇;激发更多高等学校成为有繁荣我国竞技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主体;创设育人为本的办队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加速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突破“体教结合”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2.
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与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观看实况与录像、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5场小组赛的得分、投篮命中率、进攻篮板、助攻、失误等进攻能力,抢断、防守篮板、犯规等防守能力等技术指标与对手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虽然中国队小组出线进入前8名,但中国队的投篮命中率、失误、身体对抗、整体配合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存在明显差距,是阻碍中国男篮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因素;同时认为外籍教练哈里斯的球星战术"一人球队"与世界篮坛的发展趋势是不相一致的。建议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应坚持走我国已形成的"快、准、灵"的战术风格,在追求队员身材高大化的同时,更应加强篮球基本技术、身体对抗能力、专项速度的提高,强调篮球基本技术和意识的提高应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13.
黎咏嫦 《体育科技》2005,26(3):15-17
为了解决运动队普遍存在的“学训矛盾”以及运动员的终身发展问题,通过讨论“运动员长学制”及其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体育院校要树立在运动队中文化高地形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研、逻辑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未来的走向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几年,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制约其长足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应当根据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趋势,结合四川省特殊的经济、社会、体育发展实际,确立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定位,选择"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为此,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以调整"体、教结合"为突破口,鼓励支持多种力量开展培养工作,努力建成符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单一学校途径向重点依托社会、企业方向转变,最终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多元主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体育科技》2006,27(3):77-79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突出的问题有:体育教育观念、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训练化、体育效果个体评价、体育教师队伍等方面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不适应。指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拓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综合加以理顺,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持续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从资源基础、竞技产出和“后竞技”发展风险的综合视角,审视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所处的现实格局。指出: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提出: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战略规划应着眼于锤炼持久的竞争优势,遵循由强到大的基本路径,以保证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前提。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表现为构建体育院校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第11届冬运会冰壶比赛看我国冰壶运动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郭旭茂 《冰雪运动》2008,30(4):53-5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调查等方法,对参加全国第11届冬运会各参赛队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冰壶运动整体水平提升较快,冰壶运动员年龄普遍较小,技战术有待提高,队伍逐步成熟,进军冬奥会前景光明。现阶段还存在参赛队伍较少,队伍分布不合理;运动员在心理上不稳定,对细腻壶的处理能力不强;比赛中打法单一,不能针对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来合理对待;训练场地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请进来,走出去,组织国家队到世界冰壶强国去学习、训练和比赛;加强冰壶运动科研力度,培养冰壶运动的科研团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内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高校竞技实力发展的初级、抗衡和高水平3个阶段及制约其发展的条件因素,指出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应建立一条龙的训练体制。  相似文献   

19.
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篮整体实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继新 《体育学刊》2005,12(4):110-112
对中国女篮参加第14届女篮世锦赛和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篮比赛数据和比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向男子化、高大化发展,突出身体和力量的对抗,在球队整体攻防体系上发挥个人能力,是世界女子篮球的发展趋势;身体对抗能力差,个人能力不强,整体攻防不能给对手造成任何压力,对欧美女篮技战术特点认识不足,应对能力不强,是中国女篮与欧美强队对抗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多与欧美强队及欧洲的俱乐部队交流,在继承"积极多变,快速、灵活、准确"传统打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女篮现有的身体条件,提倡和发展对抗中的个人技术,尤其是"灵和准"的技战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张天峰  朱菊芳 《体育学刊》2006,13(5):105-107
通过对参加十运会女子垒球决赛的11支运动队的技术进行统计,并与九运会前8名运动队的技术统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我国女子垒球运动员的击球技术总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各队的防守水平较九运会有所下降;受规则修改的影响,投手水平呈下降趋势,优秀投手在比赛中的作用被削弱。建议继续加强击球、防守能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对赛场环境、比赛气氛的适应能力;创新投手训练方法,尽快培养优秀投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