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解决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模式简单、空间无序与领域扎堆等问题,应用案例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从空间辐射、产业匹配与功能耦合等视角,研究了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机构布局优化问题。研究发现,研发机构布局密度应与经济承载力相匹配,布局领域应与产业分布相匹配,布局功能应与创新价值链相匹配。结果表明:中小城市研发机构布局,应依据产业体量、财政能力、产业领域及价值功能,按照空间辐射半径合理布局,避免同类研发机构密度过高,充分利用有限研发资源,据此形成区域研发价值链。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中小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研发资源区域规划与配置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过程中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共享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探讨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可采取的措施及建议。旨在提高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为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科技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建设大型科技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体系,也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创新驱动为目标,充分掌握全社会的创新状况,依托各级各类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整合全市科技研发资源并放大集聚效应,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助力加速建设立足昆明、服务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文章通过对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计划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合理配置科技经费,提高创新效率.在分析科技创新环节、计划类别、创新体以及不同产业领域与空间地区等方面的科技经费分配要求基础上,建立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优化配置模型,旨在为实现科技经费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关依据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中,企业创新过程不仅涉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还涉及与新技术新产品相适应的研发资源配置方式。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大数据应用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资源错配,并利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中国52.83%的行业创新资本配置不足,62.26%的行业创新人力配置不足。大数据应用显著地改善了企业研发资本错配和研发人力错配,且在创新资源不足时这一改善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应用主要通过知识流动效应和技术壁垒效应影响企业创新资源错配。资源互补效应表明,数据要素效力的发挥还需要技术条件的支撑。本文结论为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促进我国企业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经济学诞生之日起,探讨经济增长的内涵与源泉便成为经济学界的重大命题,尤其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逐渐成为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当前,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梳理科技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研发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热点领域研究态势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府资助的产业技术研发项目对推动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科学遴选符合国家目标的优秀项目,合理分配和优化科技资源、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是世界科技管理部门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在阐述、分析日本经济产业省大型研发项目立项评估程序、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各有关单位: 科技成果转化与评价是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0.
科技金融投入是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方式。本文运用Malmquist TFP指数对广东地区的科技金融投入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得出如下结论:珠三角地区随着科技金融投入增加,其科技创新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珠三角对科技金融资源的使用与配置处于技术有效状态,科技金融投入逐渐达到规模经济最优;粤东西北地区由于科技金融投入不足,导致其科技创新效率较低,与珠三角差距在拉大。本文认为,广东省政府在今后制定科技金融政策时应注意平衡地区差距,引入市场化机制,发挥珠三角对粤东西北地区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创新要素投入以及产学研系统各主体联系强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对检验结果结合边际产出的原理展开理论推演,讨论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情况。得出以下结论:一、产学研合作强度对论文产出没有影响,对新产品产出有正向影响。二、无论是对于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还是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科研经费边际投入的推动作用都十分明显。三、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R&D投入存在资源匹配错位的情况,R&D人员投入相对过多,R&D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的作用与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家统计局与科技部公布的数据,对于高校与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资源、产出及效率进行比较,讨论了两者研发活动的侧重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等问题,建议在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高校和研发机构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准确定位,政府应加大对R&D、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权重加和模型和乘积模型,利用这两种模型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多系统技术创新效率;同时考虑具有共享投入与自由中间产出的R&D投入资源分配方式,对两种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权重加和模型有放大效率的风险,会导致效率值失真;相对于权重加和模型来说,乘积模型更适用于多系统的效率求解。此外,资源合理分配相对于不考虑生产系统内部R&D投入资源合理分配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大整体效率。因此,在提高生产系统整体效率方面,合理分配R&D投入资源比一味加大R&D投入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创新资源是开展研发活动、获得创新产出的物质基础,但研究发现在部分情境下充沛的创新资源反而会导致创新绩效下滑,引发“资源诅咒”现象。通过收集31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资源与治理环境数据,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创新资源和治理环境组合对创新产出的效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新产出效用较高的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体系化法律支持模式、竞争性市场驱动模式和管理型政府驱动模式三种类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治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体系、信息资源配置、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基础理论、配置原则、配置效率评价以及配置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国内外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方面尚缺乏一套成形的规范的理论体系,需要结合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以及区域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信息资源配置规模等要素,不断完善和丰富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研发政策、研发要素市场扭曲与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选择200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研发政策对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以及分区域差异影响,再探究其影响的传导路径。结果显示,研发要素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向扭曲态势与明显区域差异性;研发政策异质性效应显著,且在四大区域实施效果为东部最好、中西部适中、东北最差;在路径探索中,研发补贴、户籍管理、财政激励均能作用于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创新效率,而知识产权保护仅作用于研发资本市场扭曲影响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7.
周青  曾德明 《科学学研究》2006,24(4):539-544
协作R&D网络是高新技术企业获取创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与途径。本文采用技术创新标杆测试审计模型来对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发展过程与管理状况进行审计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绩效与网络化程度,与有效的控制、冲突管理和成果分配体系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的激励体系正相关,但不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深人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的管理特征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技术知识作为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的重要资源,研究其转化过程利于提高企业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创新技术引领与跨领域发展。[方法/过程]从技术知识转化视角出发,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利用系统分析、知识挖掘、知识溯源与节点评审等方法和工具,提出一种面向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的技术知识转化模型。[结果/结论]借助模型研制出的新型高承载推力轴承,为工程机械企业在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The concept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 and the firm's innovation system (FI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emise that firms that better utiliz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SI) available within their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 perform better due effect this has in enhancing the fir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ICs). The differen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a firm are regarded as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firm's innovation system.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within an RIS include external sources (EXT) and external expert organizations, the latter of which are referred to as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This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dual role of KIBS as both sources of and bridges for innovation in the RIS.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mailed survey using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The utilization concept and the dual role of KIBS we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ternal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affects al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firm, while external expert organizations affect only the firm's R&D 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capabilitie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RIS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empirical evidence on how firms can interact with the RIS by utilizing SI to enhance their TICs and achiev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机制问题备受关注,既有文献多从政策和企业财务等角度展开研究,鲜有文献分析技术型企业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本文创新性地将董事长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经历作为技术型企业家的表征,基于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技术型企业家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技术型企业家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补贴强度和R&D投入强度促进了创新产出。进一步考察所有制因素,发现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型企业家不能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也无益于增加创新补贴,但提高了R&D投入强度;而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型企业家通过提高创新补贴和R&D投入强度进而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本文拓展了高阶理论和企业家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基于企业所有制异质性视角,开创性探索了制度因素作用于企业家个人特征对创新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影响机理。这些发现对完善企业创新支持政策和发挥技术型企业家创新引领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