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作为铜资源消费大国,保障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计算和评价中国铜资源的社会存量可为中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本文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MFA)方法、Weibull分布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并结合Minitab软件计算了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报废量和铜资源的社会存量。计算结果显示:①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理论报废总量为1521万t,社会蓄积量为6504万t;②2013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38.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③以国内废杂铜为原料的再生铜产量占再生铜总量的36.5%。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国内铜资源报废量和社会蓄积量将会持续增加,未来将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国内的废杂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再生铜的原料主要源于进口废杂铜,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废杂铜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精炼铜消费量持续增长和自给能力有限以及进口受限的综合压力下,再生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铜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在中国铜资源禀赋条件差的条件下增强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杂铜的利用效率,来保障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2.
邸敬涵  温宗国 《资源科学》2021,43(3):612-625
资源产品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在对全球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跨境环境影响转移。传统仅从国家或产业层面评估国际贸易中单一环境要素的隐含流已远无法满足国际谈判与博弈中的精细化决策要求。本文以铜资源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产品级、多环境要素的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及隐含流核算体系,选取了2018年6种铜资源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核算了铜资源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对各国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及在各国之间形成的多环境要素隐含流。分析发现:①不同资源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的环境影响类别、国际贸易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和所形成的隐含流规律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②铜资源产品的国际贸易带来了全球环境影响的显著增加,其中,约97%来源于铜矿、粗铜、精炼铜等原材料产品的贸易,主要流向原料国,其余3%的贸易环境影响增加来源于铜废料的国际贸易,主要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③总体上,在铜资源的国际贸易中主要形成了“发达国家→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全球环境影响转移链条。根据研究所得结论,建议在资源产品国际贸易谈判博弈和环境政策制定中,应综合考虑多环境要素,并结合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资源产品予以精细的差别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新疆铜资源开发利用前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建新 《预测》1993,12(6):32-36
出现了全面的资源贫化和枯竭,迫切需要加速铜资源勘探开发和建立新的铜矿产接替基地。“七五”以来,新疆接连发现了几个新的大中型铜镍矿,有的已进入了初步开发阶段,为了使铜资源优势得到发挥,新疆已开始建立了铜的冶炼加工业,将开始生产出部分深加工铜镍矿产品。但是新疆能否成为二十世纪我国铜工业的接替基地之一?新疆铜资源开发的市场前景如何?发挥新疆的铜资源优势应采取何种策略?新疆铜矿原料生产与冶炼加工业的经济规模应如何确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了预测新疆铜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制定新疆铜业正确的发展策略,首先对铜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影响铜市场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由于铜矿产是可耗竭的资源性工业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低品位废杂铜冶炼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技术,阐述了低品位废杂铜冶炼烟气处理的关键设备的技术要点,为其他同类公司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及遏制有害物质的产生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废润滑油再生资源产业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先斌  廖兰 《资源科学》2006,28(2):186-190
废润滑油再生后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能源。然而,在对其进行再生时,使废润滑油的资源和能源特性得到最大化利用和环境影响最小的重要措施和前提是,对其实施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废润滑油再生资源的产业化问题,属于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研究范畴。它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由于石油类资源短缺导致其在制造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方面所产生的压力,从而使我国的生态恶化和资源超常规利用两大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决。因此,本文就废润滑油目前的回收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在实现废润滑油再生资源的产业化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重庆市的具体情况为例,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措施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晓秋  倪吾钟 《科技通报》2006,22(5):704-707,724
通过文献考证,收集整理了浙江省古代铜矿和银矿开采和冶炼的相关记载,探讨了其资源和环境意义,为古代矿产资源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如:新的超积累植物和矿产资源的发现,消除由于古代冶炼引起的潜在的环境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志红 《科技风》2014,(17):228-228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同时也是铜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目前,我国铜原料的相当一部分需要通过进口来进行弥补,随着国内冶炼产能的不断扩张,进口铜原料价格不断上升,进口铜原料的保值与增效成为我国铜企业必需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国资源禀赋条件和生产、消费水平不同,各种资源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利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全球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但出口国为了提供出口商品,需开采本国资源,这一方面降低了本国资源的保障程度,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的生产和本国资源开采加大了本国的环境压力;为发展本国经济发生的进口则对进口商品来源国的环境产生压力.因此国际贸易总是伴随着环境负担的转移.为了定量衡量实物国际贸易中附带的环境负担转移,本研究运用生态包袱概念和算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国际贸易对本国环境和别国环境引起的环境压力,并对中国这一时期的实物国际贸易做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间以重量计算的中国的物质进口量为每年1.0×108t~4.0×108t,年增长率为11.3%;进口商品所附带的生态包袱为每年4.3×108t~25.0×108t,年增长率为15.6%;出口量为每年0.8×108t~1.9×108t,年增长率为7.5%,出口商品的生态包袱为每年3.0×108t~12.5×108t,年增长率为11.2%;实物贸易平衡(进口盈余)为每年0.25×108t~2.1×108t,总体趋于增长;生态包袱平衡(进口物质附带的生态包袱-出口物质附带的生态包袱)为每年1.1×108t~14.3×108t.1990年~2002年间中国每进口1t的物质对物质来源国的环境造成约4.2t~6.7t的环境压力,而中国出口1t的物质对本国环境产生大约3.9t~8.3t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建筑固体废弃物生产和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我国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现状,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循环再生等5种方式,分析了这5种方式的优缺点、发展趋势和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在建筑施工过程及房屋拆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7类固体废弃物,包括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钢筋、废竹木、废玻璃、废弃土、废沥青等的处理技术和再生产品.  相似文献   

10.
关键矿产资源作为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全球贸易网络频繁受到突发风险的冲击,对进口依赖型国家的资源供给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从关键矿产资源全球贸易网络和产业链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基于多层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关键矿产资源全球贸易模型,并提出风险传导机制对贸易网络突发风险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运用多风险场景仿真结果对网络节点的风险韧性进行评价。以镍矿资源产业链中6种产品为例,运用2018年全球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镍矿资源进口结构极不均衡,对供给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相对下游产品,中国对镍矿石、镍锍等产业链上游产品需求更为刚性,价格敏感度小。②风险所造成的价格波动对中国进口损失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风险韧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资源竞争能力,这与进口结构、占风险源出口份额、以及国家产业对于额外成本的转嫁能力有直接的关系。③同一国家在面对不同风险源时表现出不同的风险韧性。当风险源分别为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时,其风险规模每上升1%,中国因此而承受的镍矿资源进口损失规模将分别上升1.74%和1.77%,中国在面对来自菲律宾的突发风险时韧性较低。评价节点国家在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网络中的的风险韧性,对把控资源供给宏观形势,提高资源政策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油在制造业和其它工业领域的用量正在急剧增加, 然而机械油随着机械设备的运行周期的延长,不可避免会发生劣化变质, 成为有碍和谐发展的污染源.对废机械油进行回收再生工艺研究,有助于实现制造业的清洁生产,防止废油对生产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污染,缓解油料资源紧缺矛盾.对国内外废机械油常用再生工艺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制造业废机械油回用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新  任强  罗胤达  代涛  文博杰  王敏晰 《资源科学》2018,40(12):2329-2340
科学分析金属资源代谢过程和计算金属制品报废量是新时代下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使用了动态物质流与静态物质流相结合的方法、生命周期方法、Weibull分布模型和Minitab软件,计算了1949—2016年中国机械行业铁资源的理论报废量,并对13类机械产品在不同消费结构下的报废量进行动态对比。研究发现:① 1949—2016年中国含铁产品理论报废量为21.20亿t,其中机械行业理论报废量为4.10亿t,实际回收量分别为17.60亿t和2.80亿t;② 机械行业报废回收效率为68.3%,其中农业机械类、石油化工机械类、电工电器机械类和汽车(非交通运输类)等产品的报废量增长显著;③ 2016年铁资源生产阶段中国共投入铁矿石11亿t,经加工阶段后得到7.31亿t粗钢,进入社会终端消费量为6.73亿t,代谢过程资源损失率达38.8%;④ 2016年中国铁产品社会存量为83亿t,预计2025年将进入存量铁制品的快速报废期。未来中国钢铁产业的战略重点应侧重生产阶段的技术创新,以减少资源损失和环境影响,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钢铁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来解决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2):F0002-F0002,I0001
西藏多龙地区是我国最有希望取得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地段之一,为推动这一地区尽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运用物探、化探、遥感等勘探技术方法,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实施完成了西藏班公湖一怒江成矿带西段铜多金属资源调查项目,使多龙矿集区内的多不杂超大型斑岩铜矿、波龙特大型斑岩铜矿和拿若大型斑岩铜矿露出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杨建锋  马腾  王尧  张翠光 《资源科学》2018,40(3):526-534
定量描述铜矿勘查经济过程并预测其走向,是实现铜矿勘查形势中长期预测、制定铜矿勘查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经济发展对铜矿勘查影响传导链,通过文献综述与数据分析,从经济发展对铜消费需求影响、铜供需对其价格影响、铜价格对铜矿开发影响、铜矿开发对铜矿勘查影响等4个环节,分析了经济因素变化对铜矿勘查的驱动机制。分析表明,铜消费与工业化水平紧密相关,世界工业产业迁移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将对中国铜消费产生深远的影响;中长期铜金属价格随供需变化呈现交替上升与下行的周期性变化,下一轮铜价格上升波次来临取决于接替中国启动工业化的国家;矿产铜生产通常滞后于铜需求和价格变化,铜矿勘查的经济收益受制于铜矿的开发利用;铜矿企业根据全球工业产业格局与铜价格中长期变化制定相应的勘查开采计划,是平稳度过矿业下行期的重要基础。铜矿勘查是一项高风险市场行为,政策稳定、市场透明、可以预期的友好投资环境,对于铜矿勘查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玲  冉文春  袁增伟 《资源科学》2021,43(3):513-523
铜是支撑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金属之一,人类活动主导了地球上的铜资源循环过程。本文基于文献成果,运用元素流分析方法,从总体循环格局、关键铜流演变过程、社会存量时空变化和铜循环的未来可持续性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1910—2018年人类圈铜循环格局的动态演变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类圈铜循环强度显著增加,累计约有821.8 Tg铜资源从岩石圈中进入人类圈,其中约一半的铜以社会存量形式存储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另有381.7 Tg在铜循环各个过程中被损耗;②从关键铜流的区域演变过程看,人类圈铜循环已从之前的美洲为主导,转变为20世纪90年代起至2018年的亚洲为绝对主导;③铜社会存量的空间格局特征表明铜矿资源经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圈进行了空间再分配,经济发达地区累积了更多社会存量;④截至2050年,人类圈铜资源的供给能否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本文最后从矿铜和再生铜两方面给出了提高铜资源供给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铜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物质投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一  王青  顾晓薇 《资源科学》2005,27(5):27-32
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都需要物质投入,所有的投入物质或迟或早都会变成排出物质(废弃物或排放物)返回到环境之中.因此,通过测量物品(服务)的物质投入量就能估计其潜在的环境冲击.同时,测量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物质投入能够帮助生产者认清资源消耗的分布状况,锁定重点部位,为改进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决策支持.铜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铜的生产在提供了铜资源的同时,也消耗和搬动了大量的物质,产生环境压力.本研究以中国粗铜生产为研究对象,量化了我国铜生产的物质投入和生态包袱,并对其国际实物贸易环境负担转嫁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自金银冶炼产生的氧化渣中,采用小型鼓风炉进行还原熔炼、熔析炉除铜后得到铜渣,再经过火法冶炼浇铸成高杂铜阳极板,在低电流密度下电解精炼回收铜和贵金属工艺的特点及技术条件的控制,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铜来源于铜精矿的冶炼生产,铜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历来倍受各国的重视。铜精矿是有色金属行业中的重要资源,贸易双方对铜、金、银等计价元素有严格的要求,如何对铜精矿进行科学、准确的品质分析,取制样尤其重要,也是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确保取制样工作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为防止铜精矿的氧化,储存也是我们当前应该亟待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伟强  石磊  钱易 《资源科学》2008,30(9):1320-1326
以2005年为时间截面,以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为空间边界,定量地刻画了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静态图景.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国内消费的原生铝为726.2×104t,再生铝(仅考虑来自旧废铝的量)为166.3×104t,再生铝占国内铝消费总量的18.6%;中国已经成为铝的净进口大国,2005年从各个环节净进口纯铝438.3×104t,铝的总对外依存度为43.7%,在各种舍铝物质中,属于净进口的有铝土矿、氧化铝和废杂铝等原材料,而属于净出口的有未锻轧铝、铝加工材和铝金属制品等初级产品;排除含铝产品的制造环节以及使用阶段,各个环节损耗纯铝348.2×104t,其中来自铝土矿开采环节的占54.0%.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进出口结构、减少铝损耗量、增加铝循环利用量的政策建议.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可以从多年演化、空间分布等角度进一步定量地刻画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