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构建海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测量了全国36个涉海城市的海洋创新能力,并利用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了创新能力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涉海城市的海洋创新能力呈现“金字塔”结构,能力较强的地区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海洋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余多数城市的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空间特征表现为异质性强、外溢效应不明显。因此,应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实现不同涉海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推进海洋产业集群与技术空间扩散,加快中国海洋领域的创新资源整合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对全国和各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在空间范围内呈现出"北高东高南低"的格局;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区域差距缩小的趋势;行政和政策优势对投入产出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各涉海城市可分为高效率型、规模有效型、技术有效型和低效率型四个梯度;"十五"至"十二五"全国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由高速上升转为稳中有进,"十三五"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最后,结合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通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原则,构建了由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以及创新产出三个一级指标七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择了青岛与法国的布雷斯特两个城市进行比较,发现青岛在人才储备、创新成果方面表现显著,但成果质量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仍需提高.此外,在设备资源的配置上和有效利用上仍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4.
根据蓝色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避免传统单一模型进行评价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引入模糊Borda数法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构建由多种评价方法组成的组合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全面。对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显示,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均衡;在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与投入水平方面优势明显,尤其是在科技人员素质、创新意识、政策扶持等方面表现突出;但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与广东、上海等技术经济活跃地区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成果转化已成为制约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构建三投入两产出的效率测度模型,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份2008-2017年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借助4个矩阵3个空间模型揭示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各省份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值总体不高且存在波动,其中海洋强省和经济大省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优势,而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干扰,各省份海洋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值较高,达到或接近于DEA效率有效,但规模效率值较低且严重影响到综合效率,提升空间很大;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对本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相邻地区虽有影响但提升幅度不大,其中资金投入、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洋高等教育等对海洋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影响,而海洋资源水平表现为负向影响;此外,海洋经济及其发展要素存在着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其中地理距离上的相互影响大于经济距离。  相似文献   

9.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11—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并引入时滞效应分析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中资金投入比人员投入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省际差异较大;海洋科技人员素质对于创新效率有1年的滞后效应;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利用水平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海洋科研人员素质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和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分别是影响高效率和低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对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剖析,指出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存在的人才缺乏、研究结构不合理以及研究力量分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制定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建设人才队伍、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海洋科技统一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我国海洋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是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广东、山东等海洋科技、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海洋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已现雏形。采用比较和举例等研究方法研究山东发展海洋特色协同创新的优势和具体实践,分析传统的海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及"十一五"以来协同创新模式的表现和发展变化,通过分析提出新经济形势下应从四个方面推动海洋特色的协同创新并提出政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杨俊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6,38(12):2244-2255
海洋旅游代表着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以当前海洋旅游资源为基础,综合分析沿海地区建设国家海洋旅游基地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旅游基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中的辽东半岛东部海域、黄海海域中的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东海海域中的闽南海域和南海海域中的海南岛以及三沙市等区域的沿海城市;②在海洋旅游资源基础方面,南海南部海域、粤西海域、桂东、桂西海域沿海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适合风景观光、滨海浴场、沙滩、海岛型等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协同开发;③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潜力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可依靠产业发展和潜力优势,改善资源环境基础,打造海洋旅游国际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协同城市群创新发展海洋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江苏省海洋经济国际化发展现状,并对目前海洋经济国际化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洋经济国际化发展提升策略,希望能充分发挥江苏省沿海城市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释放海洋城市空间,增强自主创新,全力推进江苏海洋经济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年—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向促进关系,相互促进效果较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市2009-2016年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干扰的各省市海洋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值较高,达到或接近于DEA效率有效;规模效率值较低且严重影响到综合效率,提升空间很大。邻接矩阵、经济距离矩阵和嵌套矩阵上,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对本地海洋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相邻省市虽有影响但提升幅度不大,资金投入、海洋结构水平和海洋高等教育等环境变量对海洋经济发展也都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DEA-BCC模型对2001至2016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产业效率进行测度,构建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海洋产业效率的关系,探讨科技创新与FDI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科技创新和FDI联合调节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会降低海洋产业效率;科技创新和FDI对环境规制与海洋产业效率的负向关系产生影响,且二者的调节作用可以互相补充。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时,FDI仍可缓解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效率的负向影响,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供可能。各沿海省份应通过加强提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并不断吸引优质FDI,缓解环境规制的约束,以达到环境保护与海洋产业效率的双赢,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海洋相关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误差修正(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结合市场资源配置、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 Da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2,以湖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框架,对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并不均衡,区域创新中心的"灯影效应"及区位锁定效应明显,知识溢出和创新扩散的空间集聚阻碍了湖北省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提出进一步激发区域知识创造活动的潜力,增强区域知识获取水平,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优化科技政策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环境规制增加了环保成本投入,改变了生产要素结构,势必影响海洋产业效率。利用DEA-BCC模型对2001—2016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海洋产业效率进行测度,构建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海洋产业效率的关系,探讨科技创新与FDI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科技创新和FDI联合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会降低海洋产业效率;科技创新和FDI对环境规制与海洋产业效率的负向关系产生影响,且二者的调节作用可以互相补充。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时,FDI仍可缓解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效率的负向影响,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各沿海省市应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并不断吸引优质FDI,缓解环境规制的约束,以达到环境保护与海洋产业效率的双赢,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ARDL-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