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余秋雨现象”点击为“云游”说、“媚俗”说、“流氓”说、“硬伤”说、“滥情”说、“帮闲”说等“六说”,对其褒贬意见分类予以述评,以认识余秋雨其人其文,窥见当今学界景况一隅。  相似文献   

2.
<正>“说题”是继“说课”之后一种新型的教学研讨活动。“说题”要比“说课”更具有针对性,是一种高层次的备课后的展示。“说题”与“说课”主要区别在于“说课”一般是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片段,在说清“教什么”“怎么教”的同时,更要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题”一般是说一道题或者是对同一练习中的题进行删减、改编、整合的诠释。一个好的“说题”,能反映出教师对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和对学情的了解水平,能使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结果,更关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的问题,以“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为例,按照说“解题关键”、说“问题设置”、说“解题过程”、说“综合提升”、说“解题反思”的流程,展开“学生说题”活动,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动脑、动手、动嘴去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4.
认识内在联系提高“说课”水平□安西县教委教研室肖木林“说课”要做到五说,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理论依据。诚然,这五说都各具一定的独立性。“说课”时需要抓住它们的特点,说深说透。但同时还要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领会“五说”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说课新思考     
综合性很强的说课艺术,贵在创造,贵在灵活,贵在特色,这也正是同样一节内容,不同的说课者会有不同的说课效果的根本原因。笔者从说课过程中的五要素(教材、学生、目标、流程、设计)出发,并结合相关说课稿进行阐述---如何说“透”教材,说“准”学生,说“清”目标,说“明”流程,说“亮”设计等,相信对于如何去构思说课稿、如何展示说课的艺术魅力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教学训练中的“听、说、读、写”之“说”理应与“听、读、写”受到同等重视。但是由于在决定学生升学的考试中鲜有考到“说”的内容,教师也就认为“说”的训练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尽管教科书中对“说”的训练作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和安排,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是很少舍得花时间进行训练的,对“说”的训练不是放弃,就是淡化,导致许多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列举了关于王国维死因的种种说法,分别是“殉清说”、“殉道说”、“感情性格复杂矛盾说”、“主因诱因说”、“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指出每种说法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学术意义;钩稽了王、罗两家后人对王氏死因的看法,排除了“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用心理分析、文化性格研究等方法研究王氏遗嘱的意蕴,综合当时与王氏密切接触者的描述资料,认为陈寅恪主张的“殉道说”最能准确地揭示王国维自杀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对研究社会大转变时期士人的矛盾心态也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口头作文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对这种形式加以重视。 首先,口头作文具有“复合学习”的优势,它将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说文”的过程,也是“听文”的过程,要听出说文的“关节”,听出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驾驭等等“机窍”,这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而“说文者”边想边说,边说边想中所体现的“说文”水平,也处处显示了平时“读文”的功底。因为“说文”的章法与“文章”的做法同出一辙,口头语言亦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文章”语言的熏陶影响。同时,口头作文也是“书面作文”的前提和“操…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描写中,常会出现“说”,如果一律用“某某说”,就会显得单调。可以适当调整,使“说”灵活多样,吸引读者。一、“说”的位置。“说”的位置可分三种,根据情节灵活安排,以《皇帝的新装》为例:  相似文献   

10.
谈教师的说课艺术梁善荣说课,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创举,是教研活动不可忽视的一环。开展好此项活动,将大大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作为说课活动的主体,必须努力使说课的每个环节到位,做到“说深”、“说实”、“说准”、“说精”,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余秋雨现象”点击为“云游”说,“媚俗说”,“流氓”说,“硬伤”说,“滥情”说,“帮闲”说等“六说”,对其褒贬意见分类予以述评,以认识余秋雨其人其文,窥见当今学界景况之一隅。  相似文献   

12.
《说文》连篆读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在许恒伪《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说解:“离,黄仓庚也。”“参,商星也。”后人读之,皆不可通。《方言》:“黄,自关而东谓之,自关而西谓之鹂黄,或谓之黄鸟,或谓之楚雀。”显然,“离黄”、“黄”、“丽黄”为同词而异定写,“庚”即“”,后者为此类化加旁,《说文》此条应读作“离黄,仓庚也。”又,参、商皆易名,《说文》的说解自然不通。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训参”为商星,此天文之不合者也。”《说文》此条显然应该作“参、商,星也。”《说文》中此类甚多,显然不能轻易地说“五经无双”的许叔重昧于天文…  相似文献   

13.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基本环节。其中的“说”是重中之重,抓好“说”,不仅有利于学生“说”的素质本身的形成和提高,对于以“说”促的。现在的小学生大多谈“文”色变,遇到老师布置写作文便如临深渊。究其原因,他们往往说是无东西可写,无话可说。仔细分析,在肯定大多数语文教师讲的要善于思考,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忽略“说”的重要作用,以“说”为突破口,抓好作文教学。一、摆正“说”的位置。“思想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这句话,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化和批评一贯强调“德”说。刘勰《程器》篇中提倡“德”是其作批评论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德”与其“养气”说,“神思”说、“才、气、学、习”说,构成作创作的综合素质。“德”是作创作素质构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刘勰的“德”说不仅强调“”与“德”的关系并突出了“德”的作用,而且“德”说弘扬了作批评中的人意识、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论黄侃先生《说文》学研究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柢”说阐述《说文》之价值,以声音推求《说文》之本字,以“笔势”、“笔意”说研究《说文》中字之本义,以“孳乳”、“变易”说系联《说文》中之同源词,以《说文》来探寻方言之本字、考证古音,以系统论阐述研究《说文》之方法,构成了黄侃先生在《说文》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它们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听”是“说”的前提,是“说”的基础:“说”又是“读”的必要准备阶段:“写”则是听说读能力的语言概括,是听说读综合能力的再现。但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尤为突出的是忽略“说”与“写”的训练。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有意识的将“说”与“写”结合起来,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学完《口技》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口技节目,每组推荐2—3人,上台表演口技,这样就有模仿火车进站的、有模仿孩子撒娇的,还有国…  相似文献   

17.
艺术真实观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范畴,西方以“摹仿说”为主,后来的“镜子说”,“复制说”等都是“摹仿说”的延伸与发展,中国以“言志”为发端,以后的“情志说”,“传神说”,“写意说”都沿着“言志”的方向演化,这两种真实观通过中西方方文艺中的“再现”和“表现”反映出来,随着中西方文艺中的“再现”与“表现”的演化与发展,这两种真实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肖玉琳 《福建教育》2007,(12):31-32
为了让学生在说写训练中发展多向思维能力,提高自主表达的水平,增强乐于创新的欲望,教师应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从低年级开始抓实、抓好说写训练。如,让学生说说“看”的近义词,学生可以接连说出盯、瞧、瞄、瞟、瞥、瞪等宇;关于“死”的同义词,学生也有多种说法,牺牲、去世、逝世、过世、献身、捐躯,等等。再如,怎么形容“早晨”,学生有的说“旭日东升”,有的说“雄鸡报晓”,有的说“晨曦微露”,有的说“地上铺了一层白霜”,还有的说“叶上滚动着露珠”。  相似文献   

19.
德育书简(20)     
20 关于德育的“主知说”、“主情说”与“主意说”H 君:你好!来函提到,我国有关德育的经验介绍中,常有“以情感人”之说,倒也行之有效。还有人提倡“情感教育”。说得远些,在德育理论史上,早就有“主知说”、“主情说”与“主意说”等不同教育价值取向。你问:这类教育价值观念如何发生,其理论根据是否充分可靠?姑且就你提出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碧维 《双语学习》2007,(7M):102-102
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的活动途径,强调教师设置的多个任务之间要形成任务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说”,以“说”能力的提高带动“听、读、写”的能力。学生爱说、会说、善说,从句说到段,再从段说到口头作文,直至最后与“写”的行为接轨,达到“终极”目标。这就是任务型的“说写”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