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对人的主体精神的热切呼唤,要求高中学校教育对此作出积极的响应。寄宿制高中学生每周有五天24小时在校生活,这必然对学生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如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相对于以走读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学校而言,寄宿制学校如何培养学生主体精神与自主能力,这是学校成功与否、学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A0):157-158
在深圳特区乃至全国,寄宿制高中的兴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发展空间,很大程度解决了城市生活中存在的高中教育问题。与非寄宿制高中相比,寄宿制高中本身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如能让学生更早适应集体生活,培养学生人际交流的能力等,而在这种类型学校的高三的新任班主任,由于高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寄宿制高中的毕业班学生本身的特点,新任的高三班主任在工作中将有可能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作者将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是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调查发现,全寄宿制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包括自我同一性统合危机、学习适应障碍及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班主任培训、家校携手等途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集中办学后,寄宿制学校不断增多,学校管理无论从管理理念、职能,还是从管理方式上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已不仅仅是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目标。创造优质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文明习惯、自信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办学的质量追求,是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本身的关键所在。是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都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大力推行寄宿制教育。特别是我县,学校布局调整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全县各农村乡镇都实现了一乡一校、寄宿制办学。这些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撤并前规模较小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前其课余日常生活多由父母家人照顾,实行寄宿制后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地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庭亲情氛围的缺失和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给其心  相似文献   

6.
高一新生适应高中生活是一件紧迫且有意义的事情。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笔者作为班主任兼英语教师,实施了建立学生学习日记档案,并推广听说读英语学习的策略,成功地完成学生英语学习模式的转变,并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一、建立学生学习日记新学期已经过去一半了,班里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适应了高中的新生活,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上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寄宿制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借鉴,对做好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虽说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由于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缘故,他们还是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利用心理学积极因素做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疏导、转化工作,是我们寄宿制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学生适应与寄宿的关系;二是寄宿制学校中的家庭与社会教育;三是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适应与发展。农村社会与教育发展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寄宿制学校在学生适应问题上的劣势,也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适应寄宿制学校的文化生活是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处理好寄宿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是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适应性、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方面。从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适应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学生校园文化适应的具体类型,并从文化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寄宿生校园文化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大多是因升学考试失利,未能上高中,被迫读中职;且农村籍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或工作的学生占大多数。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身份、追求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原有的心理结构被破坏,心理平衡被打乱。他们在克服各种不适应的同时,力图建立新的心理结构,达到新的心理平衡。在这“破”与“立”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普通性的矛盾和冲突,这样便形成了中职学生比较特殊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寄宿制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离开家庭,入住学生宿舍,过上集体生活,难免不习惯,依赖他人,有想家的思想情绪。寄宿学校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封闭式的,学生更需要情感上的交流,更需要友谊和关怀。可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常由于心理健康欠佳,人际关系不好,导致有焦虑、恐惧、孤独之感,有的甚至对人有怀疑、敌对、攻击之举。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近半数以上存在种种心理问题及问题行为,如厌学,离家出走,与家长、老师情绪对立,拒绝接受其教育,甚至还出现过自杀事件。这些情况在寄宿学校学生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寄宿制学校学生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发展是生长着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脆弱的或有缺陷的人格往往跟其所生活、学习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不论是由家庭进入小学,还是由小学进入初中、高中,其学习无论从时间还是方法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和方式发生变化,需要在短期内很快适应,并完成个人角色的转变。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有的烦躁、不安,有的变得抑郁,有的变得喜怒无常,无缘无故地乱...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现代寄宿学校学生心理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环境适应不良所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2.性心理及早恋问题;3.学习困难与应考焦虑问题;4.人际交往问题。考入寄宿制中学的初一、高一年级新生由于脱离家庭,离开父母来校寄宿独立学习和生活,因而入学初的一、二个月内,一些学生由于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产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地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深入实施,农村地区教育基本实现了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高中向城市集中的目标,学生从六七岁开始就在学校寄宿就读,长期生活在学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最基层的单位是班级,接触最多的人是班主任。所以,寄宿制中小学班主任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增强责任感,创建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班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寄宿制中小学班主任的第一个角色:慈母寄宿制中小学生年龄小,长期远离家庭,缺少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寄宿制中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第一个角色就  相似文献   

14.
高一新生进入新的环境,开始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生活习惯变化、学习压力增大、人际交往趋于多元、自我定位不当等,普遍出现不适应现象。学校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发挥心理课的作用,借助仪式帮助学生告别初中生活进而主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创建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快速适应高中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朱家角中学是一所有6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两年多前,学校易址新建,成为上海市又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学校地处朱家角镇区,新的校园环境宜人、设施一流,又浸润于千年古镇文化底蕴之中,这使学校获得了难有的发展机遇。这两年,我们根据"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关注人的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教师、学生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出发,在全校大力倡导和谐管理,全力建设和谐家园,以此提高办学水平和探索立足本校实际、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化寄宿制高中自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朱家角中学是一所有6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两年多前,学校易址新建,成为上海市又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学校地处朱家角镇区,新的校园环境宜人、设施一流,又浸润于千年古镇文化底蕴之中,这使学校获得了难有的发展机遇.这两年,我们根据"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关注人的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教师、学生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出发,在全校大力倡导和谐管理,全力建设和谐家园,以此提高办学水平和探索立足本校实际、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化寄宿制高中自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对艺术类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再一味要求学生学习文化课程,而是将较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了对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上,为了满足艺术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寄宿制艺术类高中逐渐建立起来了。对于寄宿制艺术类高中学校而言,其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既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德育教育,还需要班主任教师在明确德育工作基本方式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生泰 《青海教育》2014,(11):13-13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就如何做好此项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是我在担任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期间的一些做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摸清底数,建立学生信息档案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及时调查处理,这就需要我们熟悉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在寄宿制学校中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寄宿制学校与其他学校不同的地方在于学生学习、吃住都在学校,这就决定了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更为辛苦,责任也更重大,而且工作是全天候的。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三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表明,当前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低龄学生消极适应突出;学习任务重、生活单调;自我适应能力不强;学校归属感缺失等。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在政府增拨教育经费的基础上,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进家校合作,从而使学生快乐健康地发展,更好地适应寄宿学校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一年级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新校园、新教室、新老师、新同学、新的学习内容。新的环境最初给学生新的心理体验和新的成功欲望。因此,他们表现得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一副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在入校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对学习环境的熟悉,新鲜感的逐渐消失,特别是经过几次单元测验或考试以后,一些问题和矛盾便暴露出来,造成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一、高一新生学校适应不良的表现(一)心理表现1.孤独。高一新生对新集体中同学的情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状况等都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