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但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元素”仍有不足。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创造提供了依循。基于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需要在微观上为之提供合理的实践机制,而大学集群治理在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治理主体、文化建构等各维度上集中反映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逻辑,因此是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机制。这也意味着,探索实施大学集群治理是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2.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全面突破,是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基于共生理论,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13所高校、8家企业在校企合作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三级编码分析发现,校企深度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仍面临共生单元选择的“貌合神离”、共生模式构建的“联而不盟”、共生环境支撑的“角色缺位”等深层困境。基于研究发现,从丰富共生界面功能,提高共生单元兼容度;优化协同创新生态,推动共生模式混合相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培育正向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校企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世纪我国社会转型,我国必然实现从传统体育体制到现代体育体制的转型,并重构我国现代体育大厦.在可供选择的诸种模式中,以为新型举国体制是可行的,这种新型体制不仅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能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的能动性,从而实现国家任务和大众体育利益和谐统一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通过战略规划和公共政策动员、组织、引导治理资源的集聚,协同多元主体实现高效治理的组织体系、制度安排和动员机制。新型举国体制延续和强化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更加凸显市场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治理优势,为创造和长期延续中国发展奇迹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和体制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统筹规划机制、组织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正面激励、监督问责等保障机制,是新时代优化新型举国体制运行机制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高等教育举办主体多元化体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21世纪初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目标的强大动力。该文在分析和界定“高等教育举办体制”的主要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经济体制决定教育体制和教育发展必须以体制或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原则,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举办体制的目标模式,描述了这一目标模式应是“主体多元,依法举办;公立为主,民办为辅;目标共同,地位平等;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指出了构建高等教育举办主体多元化体制的切入点是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并为其举办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治理全局来看,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已溢出体育、科技等领域,成为高等教育建设、发展与治理的重要制度机制。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意义上,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及其运作有着强大的财政机制与财政逻辑。作为一项高等教育财政制度,项目制实践也蕴含着高等教育新型举国体制的形成基础:财政项目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将国家高等教育战略落到实处;财政项目制的制度框架始终秉持“有为政府”的主导作用;财政项目制以多重资本的身份调动多方行动主体“集中力量办大事”。技术化的项目建设使财政项目制未能充分引导高校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对接,财政项目制实践的制度异化使学术创新发展缺乏可持续性,财政项目制引导的协同效应不明显,有组织科研被悬置。因此,从完善财政项目制的角度构建高等教育新型举国体制,应改变技术化的项目建设行为,强化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项目考核;突破传统的“唯项目”等制度模式,构建促进学术多元、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制度机制;推进“揭榜挂帅”等制度实施,全方位集中、整合力量,发挥财政项目制的协同引导效应,促成有组织科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造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其使命担当包括瞄准寻求重大原始创新突破、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锚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个方面。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范式需要在目标定位上实现从注重“经济使命”向更注重“混合型使命”,在组织方略上实现从注重“自由探索科研”向更注重“有组织科研”,在类型特征上实现从注重“节点式创新”向更注重“全链式创新”的全面跨越,以积极回应科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立足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发展上“寻突破”,在提升产学研用合作核心竞争力上“谋先机”,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上“下功夫”,将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范式转向的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8.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引领,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打造产业链链长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积极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构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维度看,“公民社会”只是一种处理国家、组织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机制,一种社会运作体制,一种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一种社会建设目标。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无论从概念上,或是从价值观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不宜把“公民社会”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维度看,“公民社会”只是一种处理国家、组织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机制,一种社会运作体制,一种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一种社会建设目标。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无论从概念上,或是从价值观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不宜把“公民社会”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构建是事关培训工作效益与质量的非常重要的组织机制问题。“八五”、“九五”的校长培训模式弊端明显,借鉴现代西方能力培训经验,确立“按需施教”是构建“十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起点;能力开发是“十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标定位,自我发展能力是提高培训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学生是就业的重点群体,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目标。文章首先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归纳提炼为“一个目标、两个关键、八个着力点”,即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把握“好就业”和“就好业”两个关键,抓住“稳就业、通渠道、缓矛盾、促信心、增收入、提素质、优条件、保权益”八个着力点。接着以装备制造行业为例,从就业渠道、人岗供需、就业质量探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的三大现实挑战。最后,基于政府、高校、企业、教师与学生多元协同培养机制提出构建新型就业生态系统,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及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等对策建议,为助推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芯片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最需要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兼具全栈式理论知识与全链条工程能力的人才,是破解我国芯片“卡脖子”困境的关键。而要大规模培养芯片人才,需要降低培养门槛,在强有力的组织与资源保障下,通过科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知识融通、理实结合。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生一芯”教学改革项目为例,分析其在实践中构建的全栈式、全链条、大规模、低成本OOICCI芯片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与要素,从资源支持与组织建制、培养过程设计、主体行为激励三个方面剖析其实现机制,为科教融合培养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加速实现两个根本的转变北京大学教授范家骧《建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第一个转变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5.
贾超 《职教论坛》2024,(1):103-11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从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及其内在需求的认识入手,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解构为“物—人—治理”三位一体的具体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中,新型举国体制以其理论体系的目标优势、特征优势、战略优势、实质优势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提供新的逻辑理路。这一创新体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推进“物”的现代化;需要完善职业教育师生素养结构体系,推进“人”的现代化;需要优化职业院校组织治理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暴露出种种弊端。在简要论述“举国体制”产生、发展及当前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对制约“举国体制”变革的因素进行分析。体育目的偏执、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以及体育改革自身滞后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是制约“举国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这些分析,对变革“举国体制”,深化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成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但囿于办学条件、教育定位等原因,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本文从职业大学的办学定位入手,阐述“4+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课程建设及评估机制,探讨“4+1”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适应“两个根本转变”曲靖行署教委主任罗德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九五”计划和15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适...  相似文献   

19.
突破"股田制"农地经营模式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分割成为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主要体制障碍的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新一轮变革的难点聚焦在如何使分割小的土地嬗变成大片集中使用的土地,其有效对策是必须建立、培育土地有偿转让机制。在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土地流转形式中,“股田制”是一种新型的农地经营模式和农村经济形式。本文从客观根源及法律、政策层面上对“股田制”作了全面分析和释疑。  相似文献   

20.
辽源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同时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根据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把新材料发展作为接续产业的战略重点,作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实现“三化”目标,核心是加快发展,重点是工业突破;关键是人才支撑。在加快发展中,人事部门必须找准定位,精心谋划,努力做好“人才兴业”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