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是生活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儿童生活的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头活水,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取素材,恰当地呈现素材,同时,全方位、立体式地对这些素材进行比较、剖析、综合、拓展,使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了解生物学的核心问题。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都是从生活中产生的,课本中讲述的很多知识,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因此,我们要积累生活素材,并把它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激活高中生物课堂。一、设计生活化课堂导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  相似文献   

3.
课堂道德生活是指让课堂生活既要合乎道德的要求,体现道德的关怀,又要孕育道德的心灵,洋溢道德的光辉.课堂生活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课堂生活理应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但是,审视我国目前的课堂生活却发现课堂生活的道德意蕴缺失,背离了教育的本真意义.构建课堂道德生活,需要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创设道德的课堂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让生活素材走进职业高中政治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为素材,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时事政治、影视资料以及走向社会实践,以期学生感受生活、分享生活、回归生活,从而达到生活感悟和知识体验的统一与升华。  相似文献   

5.
李小平 《考试周刊》2011,(43):98-9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其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数学是人类在生活、生产中逐步认识、发现、总结、发展的一门科学,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入门知识,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孙玉凤 《考试周刊》2013,(52):153-154
生活中存在大量与化学学习有关的生活素材。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生活素材的选取,所用的学习材料缺乏典型性、启发性,就会影响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素材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将使课堂学习内容鲜活起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如何捕捉和应用社会生活素材投入学习情境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很多教师埋怨现在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不愿意思考,也不会思考.从众多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这与教学方式有关.知识本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建构主义教学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20多年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积累生活素材,探索让师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进入教学过程,让生物教学真正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之言“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枯燥乏味的。为此,每一位政治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活力在于课堂,学生学习的活力在于生活”,做一个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活用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品德教育"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要以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确立学生在品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注重心灵沟通、引导学生"认同",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数学服务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好数学,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践行"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思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入手,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生活内涵,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构建高效的智慧数学课堂,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为学生的道德形成之路奠定基础.所以要想上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在生活中找品德,引导学生以生活为课堂,让课堂真正回归生活,为孩子们的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都特别关注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希望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锻炼自身能力。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核心素养的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方法以及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结合生活素材,科学地开展初中生物实践教学研究。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多方面对生物高效课堂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学生生物学习能力,以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就必须通过选用生活素材让学生领会政治书本知识的生活意义。生活素材的选用要准确、经典、新颖、时代感强,才能提升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兴趣,营造高效思想政治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5.
周廷猛 《小学生》2010,(10):6-7
学习材料选择合理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直接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应该怎样从生活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素材呢?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拓展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使得学生们可以在实际活动中,形成高水平的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凸显出学生在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有效地进行道德法治方面的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纠正学生们的思想,还能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重点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展开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生活即是学,学即是生活",这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动态进行的,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生活德育的理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德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正>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课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这要求政治教师在遵循学生生活逻辑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力求在道德体验中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得以发展、道德情感得以熏陶,从而不断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笔者以"股票、债券和保险"为例,创新讲授视角,基于生活逻辑将德育韵味渗透于教学之中。一、以网络热词创设道德情境网络热词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特点,贴近学生生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如何认识当下的课堂道德生活,如何规划兼具道德本性与教育意蕴的现代性课堂?这种思考必须回归道德本性和教育本质,从是否促进学生实现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去理解。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培育等维度的思索与规划,可以动态地诠释和践行课堂道德生活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于生活的孤立的道德。小学德育课程要使学生在品德学习中找到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因此,建构“生活德育”课堂,非常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建构“生活德育”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