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绩效工资是为了真实反映"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原则创立的,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师绩效评价反而因不能体现真实性,而颇受非议。真实而客观地反映教师绩效应以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为评价基础;关注教师绩效真实性机理构成的直观指标;重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因此,探究中小学教师绩效的真实性机理,是正确表征和评价教师绩效的基础,也是凸显绩效工资优势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显示出一种新的动态,由于绩效工资基本上没有体现出绩优绩效的效果,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增加反而降低,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困境。在绩效工资制度下实施有效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引导教师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欲望,是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走出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教师对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内容和实施情况的评价,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164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绩效工资政策普遍认可度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学校和教师对绩效工资政策的意义和功能认识不足、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不够合理、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缺失。建议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师要重新认识绩效工资政策,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更为公平合理客观的分配方案,真正发挥绩效工资政策激励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宁 《成人教育》2016,(2):87-89
继续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渠道,中小学教师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和自主专业化发展对继续教育经费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与现行继续教育经费制度进行梳理,结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制度转变的动因分析,提出在绩效工资的奖励性绩效部分设立“继续教育工资”,以期为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绩效工资制度是拉开教师收入差距,刺激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经过八年左右的全面实施,其对贵州农村中小学教育产生的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问题,如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缺乏公正民主性 、绩效工资制度无法起到预期激励作用 、绩效考核制度无法科学反映个人绩效 、绩效考核管理下忽视教师专业发展 、绩效工资分配破坏教师共同体等.通过增强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公正民主性 、建立多元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工资管理下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和重新塑造教师之间的共同体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完善绩效工资制度,以便其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     
《教育》2014,(3):15-15
英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新政“回头看” 近日,英国的智库机构“政策交流”发布了其对英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这一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报告,较为客观地概述了政策实施近一年来各方面的反映和效果,并提出建议。去年,英国教育部发布消息要求各学校开始修订教师薪酬政策,  相似文献   

7.
与个人绩效工资相比,团队绩效工资有利于团队合作,避免个人过度竞争,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基于学校的性质以及教师的工作特点,将团队绩效工资制度引入学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团队绩效工资制度发展背景、具体方案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总结其优点与不足,为我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对于提高教师地位、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是否能够实现,教师工作将会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伦理考量,绩效工资的发放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经费保障,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的标准如何进行确定,绩效工资的分配是否能够真正地做到公正、公平与合理等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在绩效工资实施中最为关心、疑虑与困惑的问题。中小学校的领导,尤其是对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的决策者,应认真倾听与了解来自一线中小学教师的声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与解决他们在绩效工资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疑虑,这样才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保证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付天贵  江雪 《教育导刊》2010,(12):37-39
教师对绩效工资的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劳动所得报酬的一种态度。本文通过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就教师对绩效工资的满意度进行研究,建立了教师绩效工资满意度模型,得到了满意度分数,同时分析了教师满意度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教师博览》2009,(10):18-18
绩效工资要向中小学班主任倾斜 教育部下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提到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教育一直所追求的,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体,更需要公平正义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评价的公平正义关系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科研热情,关乎学校管理的合理有序。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评价制度等不公平因素制约着教师评价实现公平正义,所以需要寻求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制度与体系,注重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价值,尊重、关怀、关爱教师,承认教师的权益和发展空间,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的价值体系,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行为导向理论为指导,构建管办评分离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分级培训新机制,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偏低与自主发展动力不足,培训机构实施培训不规范、效果差等难题。通过制定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分级培训标准与评价考核标准,建立分层次、逐级培训与多元评价机制,强化培训质量控制与过程监督,形成管-培-评协同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新体系,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科研越来越成为引领学校和教育发展的灵魂以及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动力。但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力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冷静思考。通过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思考,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师生满意度是教师和学生对所处学校整体情况的切身体验并基于个人感知和需要而做出的评判。师生满意度包括教师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教师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学生的满意度则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体现。由于中小学学校办学绩效难以量化、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以及教育效果的滞后性,因此,可以将师生满意度设定为对中小学学校评估的核心指标。此外,师生满意度调查的实施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学校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好师生满意度调查工作应当转变评估理念、明确调查指标、优化问卷设计、运用好师生满意度调查结果等改进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本研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实施水平、教师专业素养及学校教育质量,但校本研修仍面临着课程价值、教学改进、组织形态、内省发展等困境。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校整体发展中,面临组织构建、运行方式构建和内在情感力构建等领域的交叉性与系统的复杂性挑战。改进校本研修应关注研修自组织、课程目标以及笔墨文化的实现,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模型,建立学习组织、发现研究主题、实施课例研修、评价改进成果,从而促进校本研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与问卷数据显示,整体学业质量稳中有升,达标与优分状态良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扎实有效,城乡学业质量差距缩小,公办与民办学校以及男女生学业质量趋于均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县际之间学业质量不均衡,不同内容领域学业水平表现不尽相同,高层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学业测试工具的适切性需要增强等。根据影响中小学学业质量的"绿色指标"、区县层面、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四个维度的因素,大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水平,需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提升教育发展指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和任务应有别于传统的中考。学业考试应负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学业考试的变革应当是渐进式的变革,是考试的价值取向以及相应内涵的改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恰当地确定学业水平标准;二是如何在保证评价真实性的前提下降低难度。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小学审美教育普遍存在认知偏误、情感虚空、行为失范等现象,致使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失衡状态。究其原因与中小学教师审美能力分裂片面、中小学校审美教育实践应付、中小学生家庭审美教育环境薄弱无力等有着重要关系。为提升中小学审美教育质量,培养拥有美好心灵和丰富精神世界的学生对象,需要:中小学校突显美育地位,加强美育师资素质培训;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教育过程人本化;家庭和社区加强美育资源开发利用,构建合力互助的美育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首要工程,在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人文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鲜有系统研究涉及。基于此,本文首先在对人文素养内涵与价值定位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结构维度,提出人文素养的结构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大关键成分。其中,人文积淀是人文素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人文情怀是人文素养的动力系统,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审美情趣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其次,本文结合当前教育政策、发展科学证据、国际经验借鉴和质性调查分析,研制出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具体表现水平。最后,本文旨在为核心素养改革下中小学生人文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包括深刻理解人文素养内涵、探索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中小学人文素养研究与培养实践等。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的建构可以推进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教师评价方法观念,合理评价学生;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体系,促进教育实践发展;变革考试评价制度,深化教育改革。建构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以实证主义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为核心,两种评价方法之间相互补充、交融和整合,共同构成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