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伦理的四大目标:提升工科学生的伦理敏感度,使他们了解伦理的内涵、作用、范围和限度,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把伦理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通过将工程伦理课程设为必修课、加强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成果测评方式等措施增加工科大学生的伦理知识;提升工科大学生的伦理判断力、道德推理水平;增强工科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通过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认证标准的教育,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伦理价值观,在未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按照认证标准去规范自身的伦理行为;通过强调工程实践活动中的设计责任、监督责任及检验责任,强化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责任教育;通过进行工科大学生伦理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对预防各种伦理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间接经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那里学到的经验)和直接经验(参加具体工程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经验),培养工科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实践能力。工程伦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组建专业教师团队,把工程伦理列为必修课;以工程伦理章程为标准,规范工科大学生的伦理行为;将网络资源嵌入工程伦理教育;把工程伦理知识融入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2.
工程伦理教育在高校工科工程素质培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高校工科现行工程伦理教育开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优势,提出在工程训练实训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搭建了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框架。该项教学改革旨在加强对学生伦理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工程伦理问题,工程师通常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伦理素质:伦理意识、伦理规范和伦理决策。大学的工程伦理教育应该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使其具有工程伦理意识、掌握工程伦理规范,并提高他们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4.
工程恶性事件不断出现,反映出工程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本文就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国内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进行探讨,通过高校相关课程设置、学生认知状态分析,认为与未来工程紧密相关的在校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势在必行,同时提出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应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它向工程伦理教育提出了深化教育目标和内容、推动价值理性回归的新诉求。鉴于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育内容狭窄、教育模式舶来化等焦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工科"建设的诉求,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构建协同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引入宏观伦理以促进交叉融合,加强继承创新以推进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卓越计划"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积极有序地开展高校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迫切要求,也是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今后就业的客观需要,更是贯彻"卓越计划",为培养造就高质量各类卓越工程师提供后备人才资源保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 ,现代工程往往更具有社会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特性 ;现代工程技术对社会与自然界的影响 (包括效益与风险 )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复杂。因此 ,对工程师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工程伦理教学日显重要。当前我国工科学生普遍重理轻文 ;对工程技术有许多含混和错误的理解 ,例如技术中性论、技术统治论 ;对基本的伦理原则和工程师的责任、义务和道德底线不明确 ;在对国内工程领域现状的态度上 ,虽然痛感问题严重 ,但多数认为与已无关、无能为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中国高校普遍缺乏工程伦理教育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此 ,中国的理工科高校要切实重视工程伦理教育 ;加强对工程伦理问题的研究 ;开设课程 ,包括正规化、常规化的工程伦理课程以及在专业基础课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公共课中加入工程伦理内容 ;培训工程伦理学方面的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8.
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新工科建设的水平。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历史,可归纳为前工程伦理教育时期、基于实用主义的工程伦理教育和基于建制化的工程伦理教育三个阶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步晚、经验少,其教育理念模糊、理论研究薄弱、实践应用不强的不足促使工程伦理教育要创新发展,以此构建出工程伦理教育的新模式,形成理论研究的新体系,拓展教育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有少数工科高校开展了工程伦理教育与教学,但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相比,现状仍不容乐观。本文基于系统论的观点,从制度支持、专业认证、课程建设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培养体系,这将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工程人才,并推进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工程伦理教育和科学家、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共同发展的趋势,是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必须明确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科学家和工程师应遵守科学活动本身的伦理规范;另一方面,应该对科学的社会后果进行伦理评价。必须要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从教育体制、教育研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入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程职业活动的不断扩展,工程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工程道德教育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立足现实,从工程道德与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主要问题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使工科学生工程伦理教育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最后,通过论文的研究分析,为加强新时期工科生课程思政下工程伦理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工程伦理教育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加强对工科类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国外工程理论教育研究已较为成熟,尤其是美国和德国;国内有关研究尚处于启蒙阶段,较多研究为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实践方法。当前国内工科类大学在工程伦理教育课程上存在:宏观上,国内工程伦理教育主要表现学科划分不恰当和缺乏系统教育体系;微观上,国内工程伦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适合国内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成果评价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工程师伦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从国内实践看,主要期望通过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工程师伦理道德。这种偏重微观的工程伦理教育,主要围绕工程师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展开,着眼于培养合格的工程师。而影响工程师伦理的核心因素并不是工程师的个人伦理,而是社会对工程师的角色定位,即工程师在社会中的角色。如果能够意味着应当的技术命令大行其道,工程师与雇主的关系只是一种代理关系,那么工程师伦理将难以发挥作用。为此,在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工程整体与社会的关系,明确加强工程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构工程师与雇主的关系,增强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的话语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工程师伦理行为的引导与约束。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基石,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我校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论文介绍了工程伦理的研究现状、课程定位、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强调从学生抓起,落实工程伦理教育,将工程伦理内涵进行深化和推广,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油气类专业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是石油行业工程伦理实践和学校专业建设的共同要求,但存在师生认识不到位、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以及教学师资薄弱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完善工程伦理教育基础,丰富校园石油文化内容,准确定位工程伦理的教育目标,以及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诸如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公共意识淡薄等问题,高校亟须强化大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责任伦理就是要求责任主体对自我之外的他者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伦理义务。新时代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出现了家庭教育引导方向不清和高校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从激发大学生责任伦理的内驱力、培育责任伦理教育的系统化工程、弘扬传统伦理的文化精髓等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7.
在油气类专业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是石油行业工程伦理实践和学校专业建设的共同要求,但存在师生认识不到位、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以及教学师资薄弱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完善工程伦理教育基础,丰富校园石油文化内容,准确定位工程伦理的教育目标,以及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工程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也是国际工程教育的未来方向。本文针对中国高校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建构完善的工科课程体系、提高工科教师的工程素养、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以培养学生工程伦理实践能力为取向的工程伦理案例教学是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方法,工程伦理案例教学适应了工程教育回归实践的需要,也适应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了工程伦理案例的教育学转换。为保证工程伦理案例教学效果,对工程伦理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学习架构,要体现跨域整合与高阶学习相结合、自我建构与多向互动相结合、循序渐进与典型针对相结合、新型评价与教学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未来工程师的价值取向。随着工程对社会、自然的影响日趋加深,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推进,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必须在实践中创新,即: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立足中国工程实践的特点,以培养未来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为目标,以中国话语强化工程伦理规范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注意工程伦理实践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性;将场景叙事方法进行教育学转换,以提升学生工程伦理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