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博士培养机构和博士生的质量,都堪称世界一流, 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许多国家作为典范而效仿。然而,美国 博士教育并不是十全十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 政治、经济及科学技术等原因,博士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迫 使美国重新审视博士教育,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教育实践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性是教育博士项目的主要特征,增强实践性是全球背景下教育博士项目改革的主要趋势,但在如何增强实践性这一问题上还有诸多争议。教育博士项目的实践性最终是通过教育博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体现出来的。借助Kolb的经验学习理论,认为教育博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互动的递进过程,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经历体验、反思、生产和应用四个阶段,从而构成一个“培养环”。根据相关研究和改革实践,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创新型教学方法、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训练以及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指导是影响教育博士项目实践性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增强教育博士项目实践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博士作为一种专业博士学位,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专业性体现为实践性。基于实践性的教育博士基本价值定位,教育博士的招生应重视对考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以实践需求为导向,设置实践性课程,教学上注重反思性实践,开展行动研究,把实践、反思与研究结合起来,反思实践、研究实践、为实践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与教育学博士的趋同,保证教育博士的专业性,提升教育博士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实践、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自身的培养方案,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培养系统。但是,由于教育博士质量标准参差不齐,以及在学位属性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表现趋同化,引起国内关于教育博士学位的争论不断。面对挑战与危机,美国一些大学教育博士项目不断改进,突破了传统哲学博士的模式,提高了教育博士的价值和意义。其实践、问题与挑战对我国教育博士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模式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对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电力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要求进行分析,对电力系统研究生教学和科研融合典范的Robert W.Galvin电力创新中心进行介绍,对其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总结,为我国电气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国外教育博士发展历史,以及教育博士与哲学博士区别的研究,显示实践性是教育博士的显著特征。重视大学与工作场所和职业之间的联系,重视提升学生对职业实践问题的理论反思、研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我国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状况,结果发现当前教育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教育上表现良好,但在科研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训练上比较薄弱,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表现出一定的学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博士(Ed.D)培养的"学术化"问题即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哲学博士(Ph.D)在培养模式上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美国教育博士培养机构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范德堡大学教育学院从培养目标、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师资、学位授予等方面改革了教育博士的培养模式。通过对其教育博士和教育学哲学博士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理解教育博士培养的专业学位特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博士的招生领域设置主要有以职业愿景和专业需求为导向的美国模式,以完成论文研究为目标导向的英国模式,突出科研课题、论文研究的澳大利亚模式,突出职业实践与合作研究的加拿大模式,以及突出职业实践与专业兴趣的中国模式。基于中西方58所培养院校的国际镜鉴,建议我国出台开放性、多元化、可供选择的招生领域设置指导性政策;打破领域、学科局限,开设以实践需求为导向特色课程;面向教育关键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开展高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博士项目的产生和变革为切入点,深刻把握美国教育博士项目产生及历代变革的内核规律。哈佛大学教育博士项目的发展是认识论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观相互博弈的结果,根源于专业实践在新型知识生产模式中的凸显。但在后续发展中,教育博士项目因与教育学博士项目趋同而备受质疑。教育领导博士(Ed.L.D.)项目和教育哲学博士(Ph.D. in Education)项目的出现使得研究取向和实践取向暂时得到平衡发展,也使得专业学位项目和教育博士项目的实践性被重新定义。教育博士项目的实践性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和知识范式,教育实践与理论具有同一性,两者可进行灵活有效的转换。基于此,提出我国应基于教育学学科本质,重新审视教育博士项目的实践逻辑,且对于教育博士项目的发展持有质疑和宽容的态度认知。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初首先开创现代博士研究生教育、为世界树立典范的德国大学,如今正在传统的"师徒制"的训练模式之外,建立研究生院等新的组织形式,推进结构化的博士培养模式。这一改革出现在全球化进程加速以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体现了博士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的变迁,代表了欧洲传统科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而对其制度特色、实践效果和未来走向的研究还应充分考虑本土制度文化因素以及机构和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11.
认为在教育博士的培养中应注重专业性向度与实践性向度。在落实教育博士培养指向时遇到了与教育学博士培养模式趋同的现实困境,教育博士合法性也受到质疑。指出只有通过改进制度设计,实行双导师制和集体导师制,促进教育博士的培养回归田野,才能最终实现教育博士的发展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英国大学自20世纪初开始发展博士教育,在博士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帝国理工学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和英国著名高校,设置融合型博士培养模式,在博士教育中突出“融合”优势,强化协同培养、跨学科课程设计、国际化能力、可转移技术培训等诸多元素的整合。融合型博士培养模式的产生有着其特定的背景,在招生要求、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及质量保障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取得一定成效。帝国理工学院融合型博士培养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如何创新博士培养模式,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培养,提升博士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博士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经过9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般的培养模式,并随着社会需要不断进行变革,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坚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主、突出第二代Ed.D.项目培养模式、追求制度完善与个性突出.  相似文献   

14.
对全国14所重点高校1400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模式运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发现:理论课比重大于实践课,双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比例很低,以学术性课题研究代替社会实践者居多,配套环境建设急需加强。未来,高校要突出实践性和特定职业性的特点,以完成横向实践课题研究和取得高级职业证书为目标,建立职业取向本科一专业硕士一专业博士培养对接体系;建立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制;增加前沿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大幅增加研究生教育投入,加速改善专业型研究生学习条件、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存在很大矛盾,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高等师范教育需要设计建构有效的实践教育模式: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性;整体设计专业实践活动;重视课程规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教师基本功,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开展专业化的课外活动,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  相似文献   

16.
职业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学术学位的本质属性,是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根本定位。从学位类别上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流程应以高水平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教育博士培养与职业资格之间的联系;从学位层次上看,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以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为支撑的高层次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活动上看,在学术知识和实践活动两方面各有侧重,不同于以认识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学博士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发挥着改造教育的重要作用。厘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定位,需批判地借鉴他国经验,明确职业性是教育博士培养的第一要义,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特征,完善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设置背景、目标定位、入学门槛、培养设计、课程结构、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以及发展状况等方面对美英两国工程博士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美国和英国的工程博士教育发展模式,既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充分利用“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机遇,在充分吸收和借鉴美英等发达国家工程博士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和职业资格之间的有效衔接,更好地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改革的重心之一.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实践性教学,对于电大成人在职学生尤具重要意义.为保证电大财经类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即确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制定统一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实践教学的全面质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注重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规范的法律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因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责难。面对压力,国内部分法律院系开始引进美国的“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它包括“诊所式法律教育“和“模拟法庭训练“课程。这种法律教育模式在诸多方面根本有别于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有效教师教育项目"突出见习实习教师教学临床经验建构,在见习实习内容、指导方式以及建设实验学校和专业发展学校等方面,对见习、实习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并积累起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提升教育见习、实习有效性,强化见习、实习在教师培养中的实践性、综合性、基础性功能,提升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内涵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