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对2000年出版的50种学术期刊论文中关于“本文”和“本研究”的用法进行了考查,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本文”和“本研究”用法不当的问题。针对典型性例句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2.
石翼 《军事记者》2005,(7):69-69
“来”和“去”是我们写稿时常用的两个字,但从学员的来稿看,许多同志将这两个字用错了。当然,有些人是由于粗枝大叶造成,也有些人属于不懂得这两个字的不同用法。这里,先举几个来稿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有的朋友问:现在媒体对“非典”和“三个代表”这两个词在使用引号时有些混乱:有时加引号,有时不加引号,不知哪种用法正确,还是加与不加两皆可?  相似文献   

4.
“中”这个词在河南方言里是个核心词,它的使用频率极高,河南人时时刻刻都在用它,犹如“贼”是东北话的标志一样,它显然成为了河南方言的标志。与普通话里的“中”相比,河南方言里“中”意义比较复杂,而且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也非常特殊。本文旨在对河南方言里“中”的特殊用法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揭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内涵——“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并进一步探讨实现“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国性的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工作,已经进行了十三年,可以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人们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识,却还存在不少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扫黄”“打非”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为此,有必要对这些误区进行分辨,使人们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理论思维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以此指导和研究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成绩。误区之一:认为“扫黄”“打非”工作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7.
萧风 《新闻天地》2005,(6):50-50
“萧”是一种植物,引申为萧索的意义,第二个内涵是“姓”。作为姓,从公元前682年宋国的乐叔大心在“萧”国受姓至现在,已经有2680多年了。历史上萧姓的帝王将相不少,文学、艺术、医学方面的名人较多。在南北朝时期,和王、谢、袁三姓,合称四大望族。根据国家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萧姓人口约708万,是全国100大姓之一,排列第30位。从我国最早的第一本姓氏专著《世本》到当代的所有姓氏著作,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类目复分加“0”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中图法》类目复分加“0”的复杂性,加“0”的作用、基本原则、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等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不属于加“0”而误加“0、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基于“推”模式的网络信息服务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焦玉英  索传军 《情报学报》2001,20(2):193-199
本文首先概述了基于“推”模式网络信息服务的概念和特征,并将它与传统的SDI服务进行了比较。在分析Push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推”模式网络信息服务的作用机理。最后,还介绍了“推”模式网络信息服务当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一些急待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生华 《视听纵横》2005,(6):101-102
人们一般认为:播音员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主持人因为在话筒前实现了自主说话,因而实现了话语权的回归。而在传统的概念当中.又是没有主持人的。只有“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的划分,事实上.所谓的“无稿播音”就是脱稿主持。但这样的一个概念,倒为我们研究主持人的“话语权”提供了一条路径,从话语权来分析,“有稿播音”实际上是“说话权”和“把关权”分离的.编辑行使了话语内容的“把关权”.而播音员则承担了把字转变成口语的“说话权”.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非常规战争”的研究,指出《中图法》“E86非常规战争”类目设置存在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孙华  蔡尚伟 《新闻界》2005,(3):94-94,96
本文作者此前提出的“西部电视特区论”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其中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西部电视特区论”即等靠要思想。本文从剖析将两者等同的认识误区入手,通过对“西部电视特区论”这一观点产生的环境、“西部电视特区论”的核心与特区精神、“西部电视特区论”与两个大局论的关系逐一进行阐释,以澄清西部电视发展理论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3.
“还行”表应答,在报刊、网络中随处可见,使用频率很高。根据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功能解读,可以分为用于表肯定、表敷衍和表否定三类。三类用法实际上是“还行”基本功能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语用解读。其语用动因可以用礼貌原则和交互主观性理论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4.
肖骏 《编辑学报》2018,30(3):253-254
针对出版物中“0”的用法混乱且有失科学性等问题,利用《现代汉语词典》中“零”的释义辨析了“0”在出版物中的作用:1)测量计数的起点;2)表示没有.结合《有效数字修约与运算法则》和《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提出了“0”的2点特殊用法:1)出版物中任何情况下不应用有效数字形式表示“0”;2)“0”后可不接任何单位及指示性数学符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才也有了各行各业的标准。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对其中的佼佼者,即所谓人才,自然也有业内的评说。何谓编辑人才呢?答案因人而异,概括言之,论述的重点似乎都离不开人的“头”、“眼”、“口”、“手”这四大感官。  相似文献   

16.
巩勇 《新闻前哨》2007,(10):34-34
本刊“校园焦点”从第8期起就学子们关心的课程与市场、教学与实践如何对接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这一话题的讨论本期告一段落。欢迎大家继续提供校园里的热点话题,我们的讨论平台始终为你们敞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龚 《大观周刊》2012,(43):363-363
“字本位”理论提出之后,汉语语法研究以何为本位又引起了学界的讨论,本文通过将英语中的“词”与汉语中的“字”在音韵、记录意义的方式、构成形式、语用功能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旨在发现其异同点及其背后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王秋萍  温学兵 《编辑学报》2018,30(5):480-482
科技文献中使用“形”和“型”时,出现“×型”和“×形”2种用例,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本文对当下科技文献含有“形”和“型”科技名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辨析了“×型”和“×形”2种用例的科技名词,并对二者的规范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