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基于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内部视角,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知识共享主体、团队内部环境、知识共享平台、激励机制、共享知识特性等五个主要因素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研究假设,并构建了二阶因子理论模型。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科研人员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假设的成立,同时得出共享主体、团队内部环境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水平影响总效应值最大,其它三个影响因素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集成的图书馆知识整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集成和知识整合的因果关系看,知识原料是知识集成的来源和核心,而知识整合是知识集成的动因。在介绍知识集成整合机制相关概念的内涵、方式与目标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集成的三种整合机理:其中知识协调机理包括适应进化、择优弃冗、互补相容和协同旋进机理;知识融合机理包括显隐融合、新旧融合、内外融合和个组融合机理;知识契合机理包括知识目标和知识地图,所形成的一个完备的图书馆知识集成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但学科馆员的知识特性影响着学科服务知识整合的深度和广度。文章从知识特性和知识整合的视角,构建了学科馆员的知识特性对学科服务知识整合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构模型,详细剖析了该模型中诸要素间的彼此作用机理,揭示了学科馆员的知识特性、学科服务知识整合和知识交流共享三者对学科服务知识整合创新绩效的影响,再现了知识管理对提高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的重要性,为提升学科服务创新绩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同时,学科服务组织可从适当的授权与支持、有效的激励、多样性的可行方式等方面着手,降低学科馆员的知识特性对学科服务知识整合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大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论述研究型大学数字化图书馆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我国研究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全文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现有数字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研究型知识资源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较为成熟的图书馆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CDRS),从知识整合的视角来考察,明晰了CDRS知识整合过程,极大地提高了CDRS绩效。为此,在有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构建了CDRS知识整合流程模型,揭示了CDRS知识整合的一般过程和内在机理,详细地解析其具体途径和方式,从知识整合的视角为CDRS创新绩效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CDRS、CDRS咨询团队知识整合、知识吸收能力等相关文献的概念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CDRS咨询团队知识整合模型,揭示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CDRS咨询团队知识整合机理和规律,为CDRS咨询团队知识咨询的高效运行提供一个新思路与方法,进而提高CDRS知识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知识供应链的概念、特征及组织模型,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供应链中知识共事和知识创新的形成机理。并运用生物发酵过程着重阐述了知识供应链中知识创新的四种形成方式,最后简要描速了知识循环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探讨咨询团队知识整合过程,搭建了面向知识咨询的咨询团队知识整合形成过程模型,对该模型中诸要素进行描述,发现知识表现为由低向高流动,读者与咨询团队及其成员之间的知识扩散、知识整合能力、知识整合平台和知识交流与共享相互依存,呈现循环上升发展趋势,这将对咨询团队开展知识咨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强化知识管理对于咨询团队创新绩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12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支持下,《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在北京主办“知识服务的现在与未来”专家论坛。作为本刊今年新增设的“知识服务大讨论”专栏先导活动,本次论坛汇集业界专家、领导和实践者关于知识服务的思想、智慧与力量,进一步明确研究型图书馆(指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与科学专业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确立以知识服务推动研究型图书馆转型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10.
从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概念、特点、作用、用户需求及服务模式等方面,论述了个性化知识服务是深化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服务层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在进行知识生产的同时还要开展知识创业。大学跨学科研 究组织进行知识创业需要5 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项目申请与履约能力、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知 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当5 类能力得到满足时,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走向知识创业需要合适的创新路径:明确组织目 标,规划知识创业愿景;优化组织结构,构建知识创业团队;有效配置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发挥集成与转化功能, 实现知识创业。  相似文献   

12.
刘畅  李建华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0):143-150
[目的/意义]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情景,探究企业知识整合,为提升企业知识整合效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 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和知识整合进行理论回顾,围绕"创新性"和"生态性"两个本质特征探究知识整合过程与动力,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知识整合历经对外知识摄入和对内知识同化两个阶段,在企业创新源动力、产学研合作助动力以及创新环境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文章从创新环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个层面为知识整合的有效实现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势能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以高校中的科研团队为基础,从任务目标和人员构成的二维视角,探讨高校科研团队的组成模式。深入分析知识提供方特性、知识接受方特性和知识特性3个因素对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在知识转移影响分析的成果上,基于知识势能原理,建立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势能矩阵,探讨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把知识管理分为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和知识利用三个维度,构建组织忘记、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和知识利用之间的关系模型,揭示组织忘记对知识管理的影响机理,并对收集的248份有效问卷进行规范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忘记对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及知识利用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为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知识管理态势下情报学研究内容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总结用户与市场导向、研究定量化、重视网络和智能研究与学科集成化发展等4个变化,阐述近年来情报学研究内容在知识管理态势下的研究进展。认为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使社会更加关注知识开发利用,并使其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受这种趋势的影响,情报学研究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科技资源整合,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对面向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库形成路径展开研究。[方法/过程]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分析创新主体在区域知识库形成中的角色与作用,根据知识管理阶段解析区域知识库形成过程,从而实现创新知识由知识源到区域知识库的存储路径。[结果/结论]为促进区域知识库形成,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三者共同奠定知识基础,中介机构搭建扩散桥梁,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与市场知识。与此同时,区域知识库形成过程需要经历知识创造、知识扩散、知识编码与知识存储4个知识管理阶段。探究区域知识库的形成路径,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面向知识创新的科研团队数据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下影响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的核心要素,提出促进知识创新的科研团队数据能力模型,并对能力中的因素进行能力识别。[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对传统环境下的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研究维度进行总结,分析数据密集型环境下科学迅速发展所形成的科研环境,提出在新环境下科研团队数据能力的6个维度及其要考虑的因素,构建以促进团队知识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科研团队数据能力模型。[结果/结论]数据密集型环境下,科研团队数据能力包括科研团队的数据意识,基于数据意识的科研团队的数据检索和数据发现能力,组织、整合和管理数据的能力,描述和保存数据的能力,分析、利用数据并从数据中发现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数据辨析和评价能力。这些能力从知识发现、知识管理、知识整合、知识分享、知识评价等方面促进了科研团队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8.
IT项目知识管理模型与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我国IT项目知识内容体系不完善、知识管理流程不规范以及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满足知识管理的需要入手,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界定IT项目知识内容体系,建立IT项目知识管理模型与支持系统,对系统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实现IT项目知识系统化、自动化管理以及知识整合共享,提高了IT项目知识使用效率。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有效的改善项目知识管理流程,达到提高项目成功率的目的。最后指出IT项目知识管理支持系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使高校教育信息用户范围扩展,进而促使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探寻社会化服务路径.文章认为可以采用用户分析、知识整合、知识组织等方法,使社会化知识服务往复循环,不断增殖,从而深化高校图书馆职能、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