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结构化的高质量信息被埋入网络,却无法被传统的搜索引擎检索到,进而难以被挖掘利用.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设计一个基于隐形Web的信息查询系统,设计基于隐形Web的查询方式,并结合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获取并挖掘隐形Web信息资源,解决传统手工收集表单信息的弊端,缩短人工查询时间和减少费用,降低成本,便于维护,为实现隐形信息提取自动化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2.
Web2.0时代的网络民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用户参与为本质的Web2.0,以其开放性、真实性、自组织性、聚合性等特性为网络民意表达注入了新元素,Web2.0通过上述革命性的传播特性为网络民意表达搭建了以开放个人为主体的意见表达机制、以开放动态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意见组织机制以及以自组织的弱联结为主要联结方式的意见传播机制,从而使得网络民意表达变得更加开放多元、成熟理性和集中有序.  相似文献   

3.
认为赋予图书馆著作权作品获取权是基于对公众知情权、文化教育和表达自由等权利的保障,因此,图书馆的获取权有坚实的法理基础。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的获取权受到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只有法律设置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条款,同时采取因应之策,才有利于著作权法合理设计图书馆的权利,有效保障图书馆的获取权。  相似文献   

4.
1.公共档案馆的信息权利 信息权利是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行使权利的法律权利类型.它包含有信息财产权、信息知情权与获取权、信息传播自由权、信息环境权、信息管理权、信息秘密权、信息安全权(主要指载体)等子权利.  相似文献   

5.
Web2.0的特性及对信息服务的创新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b2.0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网络模式,它整合了现有的许多网络技术,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文章通过研究Web2.0的信息特性、信息服务模式、Web2.0环境下用户的行为特点,将其应用于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中,提出了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获取竞争情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现有的竞争情报研究大都关注如何从互联网中获取竞争情报,忽略了对Web竞争情报的可信性评价问题.传统的信息提供者通常要求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权威性不再是必须的前提.此外,互联网信息通常缺乏严格的审校,从而存在着大量的伪造、错误、篡改等问题.因此,深入分析互联网环境下竞争情报的可信性问题,对于提高Web竞争情报的实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在Web信息可信性评价和竞争情报可信性评价方面的工作进展,总结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Web竞争情报的语义和实体表示结构,进而提出了一个Web竞争情报可信性评价的基本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从而为进一步建立实用的Web竞争情报获取系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被遗忘权”衍生出来的“被记忆权”概念,聚焦于网络用户围绕信息保存、迁移和继承的权利。这一阐发将记忆权利限定在个体的信息或数据权利主张上,也让其带有几分被动意味。本文从记忆权利的内涵(主动与被动)、权利主体(个体与群体)、时空语境(数字与前/非数字)和义务主体(平台与公共机构和国家)等四个角度审视“被记忆权”概念,试图将之拓展为复数乃至复调式的记忆权利观念,由此激发其丰富的实证潜力和多元的规范及伦理意涵。  相似文献   

8.
Web2.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用户研究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它能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系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用户研究方式必然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权尤其是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因而,平衡个性化信息服务与用户隐私权保护的关系,实现个性化服务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当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认为赋予图书馆著作权作品获取权是基于对公众知情权、文化教育和表达自由等权利的保障,因此,图书馆的获取权有坚实的法理基础。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的获取权受到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只有法律设置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条款,同时采取因应之策,才有利于著作权法合理设计图书馆的权利,有效保障图书馆的获取权。
  相似文献   

10.
信息获取权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权利,将信息获取权法律化是保障社会公众充分获取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条件,信息获取权的立法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国外法律和国际性的立法文件中有不少关于信息获取权的规定,我国宪法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对信息获取权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1.
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任何人都要从外界获取信息。公共信息获取权被视为信息社会公民的重要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应充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公民信息获取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Web信息的快速增长与用户所需信息越来越难找的问题,结合实际,从呈现层对Web2.0网站信息架构的搭建做尝试和探索,为网站如何构建良好的信息模型奠定实践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信息传播和获取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普遍认为,媒介技术的革新大幅扩展了个体的记忆边界。在“记忆成为常态、遗忘成为例外”的背景下,立法需要引入“被遗忘权”(删除权)来矫正这种失衡。不过,主流理论往往忽视了媒介技术变革所引发的“记忆失控”现象。数字时代的记忆存在“媒介依赖”的特点,以各式平台为代表的数字媒介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控制用户信息的能力,进而导致个体对相关记录的掌控力度不断降低。面临平台方主导的删帖、终止服务等情形时,用户也时常无法决定何种信息可以被保留,其数字记忆显得非常脆弱。除了删除之外,用户与之对应的、被记忆的诉求也应受到重视。有必要在法律层面确立用户的“被记忆权”,这与“被遗忘权”所倡导的信息自决是一体两面的。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信息存档权及其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信息长期保存需要以网络信息存档权的发现和确认为前提.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存档权的内涵和构成,认为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等公共信息机构是网络信息存档权的权利主体.网络信息存档权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具体表现是:为国家积累数字文化遗产(或资产)提供保障,为公民信息获取权利的实现提供条件,为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资源.只有通过新的立法(如图书馆法)和对已有法律法规的修订(如档案法、出版法规)等途径,平衡各种信息权利的关系,才能有效实现对网络信息存档权的法律确认.在赋予公共信息机构网络信息存档权时,需要对其提出相应的义务要求.网络信息存档权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良好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能力以及科学的运作流程.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5.
随着虚拟技术在展示性活动领域的深入应用,档案虚拟展览正在成为开发档案资源、展示传播档案文化的主流形式。本文分析了Web3D数字展示空间技术对档案虚拟展览多种技术融合、沉浸式叙事表达、绿色经济多平台交互的重构,并进一步从确保档案展品的全过程安全、实现策展全流程的规范化、细化展览效果评价指标等三个方面对档案虚拟展览的规范化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Web1.0到Web2.0,用户有了“质”的转变,由被动方变为主动方。Web2.0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交互平台,在这种平台环境下则提出了“如何进行用户关系建构”这个话题。通过对Web1.0和Web2.0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对如何在Web2.0环境下进行用户关系建构进行研究,试图构建Web2.0环境下用户关系建构的路径,为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提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元数据解决方案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元数据体系。该体系采用XML/RDF技术和Web服务技术,用Web元数据资源来准确描述各类信息资源,并封装成Web服务,用户通过调用Web服务实现对元数据的使用。该体系旨在解决在信息资源系统中多种元数据并存的情况下所存在的互操作问题,实现多个信息资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透明、高效的信息检索平台。  相似文献   

18.
Web2.0环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内涵进一步丰富,外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在分析国外隐含"Web2.0思想"的信息搜寻模型基础上,构建了Web2.0环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框架,对框架的各要素及过程进行了论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WWW被公认为传播信息的高效率、低成本方式。Web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信息存储库,用户可以在其中查找所需要的信息。档案界已经注重到这项新技术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的机遇,一些档案馆已经制作了自己的Web主页。目前大部分Web主页是静态的,然而用户不仅希望在网上能看到档案工作简介等静态内容,更希望能通过互联网实现档案数据库进行查询等动态操作,本文就如何建立新兴的Web应用系统与传统数据库之间的联系,将静态文本的Web转向技术动态数据库环境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一、Web基本概念WWW的基本结…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获取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进行的政府信息化过程中 ,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一发展形势中 ,信息获取权必将成为我国法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权利。本文对我国信息获取权的概念、意义、设定基础、内容和限制等作了探讨 ,并着重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获取权应有的一些新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