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文忠 《记者摇篮》2009,(11):84-84
电视是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协近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电视是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回顾辽宁省科协创办电视科普栏目的体会,笔者认为科协组织利用电视媒体拓展科普工作新渠道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多的需求。因此,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电视节目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科学水平以及公众的的科学素养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公众对科普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把科普节目做得好看,并为科学找到最适合的电视表达方式,达到广泛传播且有引领价值高度的效果,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一档高科技、高质量、高品位的科普节目,由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幻科普综艺节目《从地球出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苏庆谊 《今传媒》2011,19(3):82-84
《百科探秘》是一档独特的科普型电视谈话栏目,开播至今刚好五年,面临新的央视科教频道改版,由于栏目的同质化而被停播改版。那么作为科普型电视谈话节目,它与普通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定位和形态上既有类同,又有不同,几乎五年的节目实践中,它很难按照现有的谈话节目类型去概括和描述。而最终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混合形态。虽然这档栏目在收视和影响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央视唯收视的导向下,栏目也存在选题趋同化、范围狭隘化的问题,妨碍了栏目更好地向公众传达科普和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谢起慧 《新闻传播》2012,(2):99-100,103
科普场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设施,是长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对国家的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科普场馆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普教育功能、完成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使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科普场馆是科技传播的场所,其教育功能也是科技传播的效果,本文运用拉斯维尔关于传播的5W模式,来分析如何提升科普场馆在进行科技传播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艳萍 《新闻前哨》2006,(11):60-61
第五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目前电视是大众科普的最主要渠道。统计数据显示,高达93.1%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科学技术信息。虽然我国电观科普节目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普遍存在主题深刻、知识性强却枯燥乏味的问题,同时矫枉过正地出现故弄玄虚的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科普电视节目的可视性,使之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能够留住受众,成为电视科普人亟待解决和突破的难题。笔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科普电视节目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中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只有1.4%,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同一份调查还显示,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新闻,电视成为首选,占到82.8%,这说明电视科技新闻对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视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着严重问题,显而易见.的有:  相似文献   

7.
王丹 《新闻前哨》2004,(9):24-24
新闻媒体用科普作品去感染受众,是要通过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传播科学,让受众感到科学技术的深刻、生动、可亲、可爱,让受众在科普作品的熏陶中,培养科学意识,提升科学素养。如何实现这些,需要我们多加思索。笔者从CCTV-10大型电视科普栏目《科技之光》的实践中感悟到,科普作品中方方面面的细节展现是提高科普效果的绝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23日,中国科协公布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有基本科学素养,不及美国10年前的六分之一。与此同时,网上也公布了一组数字:全国每年的科普作品(包括电视科教节目)达3.2万件以上。中国的科普作品量多质差已是不争的事实。科普宣传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作为众多电视节目形态中的一种,电视科普节目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遭到大众化娱乐节目的挤压,很长时间中收视率垫底的窘境始终困绕着科普节目的创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娱乐化的浪潮开始席卷整个电视荧屏,科普节目的娱乐化也列入其中,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等栏目甚至于直接打出了娱乐化纪录片的口号,  相似文献   

10.
提高科学素养公众须要科普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当今,国际竞争已不限于某个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是国家整体素质的竞争.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而科技普及的竞争,就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竞争.专家指出,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树立科学精神,对科学知识(术语和概念)、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电视科普栏目因多种原因面临着发展在困境,本文基于电视与网络媒介融合的环境背景,利用媒体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电视科普栏目的生态困境进行系统分析,指出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不足,并探讨电视科普栏目良性发展的生态契机,提出基于电视科普栏目的生态定位、生态错位、生态借位和生态补位的“四位”策略,对电视科普栏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南洲 《新闻传播》2012,(6):225-226
电视媒介本身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使得科教电视成为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科教电视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足。除了国家政府的扶持外,还要进一步实现科教电视的商业化运作,提高科教电视的制作水平,才能进一步发挥科教电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琼 《新闻前哨》2009,(3):70-71
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人们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政策与市场环境为媒介科普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科普经费不足、缺乏制度保障、法律不健全、科普职业化发展缓慢、社会文化氛围急功近利、公众科学素养普遍偏低等现实境遇,又为媒介科普设置了重重障碍,对其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14.
科普创作是为普及科学技术而从事的创作活动。应该说,通过创作而产生的科普作品是科技普及的源泉。要使这种源泉变成有益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科普精品,创作者必须通过学习现代科技,开拓知识视野,深入社会生活实践,丰富创作源泉,掌握多种技巧。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说一说报纸科普创作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普网站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刘派  崔银河 《青年记者》2016,(32):55-56
科普网站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传播阵地.目前,我国科普网站仍处于发展阶段,对我国科普网站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有利于科普网站更好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示范科学精神与文化,有利于搭建科学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桥梁,使公众的科学需求和质疑能够及时得到回应,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高质量运行.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要求人们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评价问题而非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实现科技强国,媒体肩负着传播科学的使命,如今省城媒体的科普宣传现状如何?近期,笔者重点关注了省城9家媒体的科普报道,现圈其亮点,指出其不足,以期引发媒体深化科普报道,弘扬科学精神,满足公众科普需求,从而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助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博物馆在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营造城市科技文化底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各类科普场馆数量逐年上升,观众参观量与日俱增,教育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同时,新形势下国内科技博物馆也面临科学教育创新的转折点与急迫点。本文在分析国外科技博物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它们在新阶段教育研究、藏品管理、社区公众等方面的优势及创新特色,为国内场馆结合馆情突破现有瓶颈,对标世界一流提高自身科学教育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曾静平  郭琳 《现代传播》2013,35(1):115-117
科普传播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我国的科普传播在全球处于落后状态,公民科普知识的需求很大。在三网融合的条件下,厘清我国科普传播发展的历程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科普特点,对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更好的进行科普传播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应加强科普文献信息的开发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普献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国民科学素养不高的情况下,图书馆应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进行科普献的开发和服务工作.为“科教兴国”和两个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忠波 《视听界》2008,(1):86-87
中国科协在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发现,电视已经成为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比例达到了82.8%。科技信息在电视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科技类节目。科技类节目主要指以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为内容的节目,包含了科技类纪录片、科技类新闻、科技专题类节目等多种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