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2.
罗舒 《新闻窗》2005,(3):21-22
在贵州日报总编室负责编辑二版的稿件,人手紧张时,还帮着看一版的稿件,一张党报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用稿标准,这个问题便自然成为我常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精品”是这样打造的●总编室实习学员孟祥林能到军报系统学习报纸采编流程,进一步提高新闻采写能力,也算了却自己在基层搞新闻报道工作两年的夙愿。分在总编室三版组实习,我更是庆幸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是吗?经过“两关”,凝汇作者和编辑们大量智慧的“样稿”,每天如潮水般涌向总编室,这里为我提供了一个别人看不到的稿件怎样“过关斩将”走上版面的机会,也使我目睹了深受基层官兵喜爱的三版一件件“精品”出炉的全过程。好稿子一路绿灯好稿子编辑愿意编,编起来也轻松愉快。有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个月前,一名新疆部队的报…  相似文献   

4.
关于总编室工作的几点思考何龙思考之一:总编室在出版社的地位出版社以编辑工作为中心决定了编辑业务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特殊作用,也决定了总编室的独特地位。总编室应是出版社编印发协调、外事、版权、质检的管理部门,是参谋部、监督岗、协调所、宣传站、信息库,是上...  相似文献   

5.
一、又“忙”又“累”,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身为编辑,每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既要为已出版的书寻找市场,又要为明天的出书寻找选题。这套书刚下厂,另一套书的大样又改回来一遍,都细细地看呢,没有时间;不看那么细呢,又怕人说“无错不成书”。等到书上市了,销路好还好说,销路不好时就会怀疑自己在忙乎些什么……和众多的现代人一样,编辑们疲于奔命,费力劳心,面对无处不在的压力,他们埋怨、失望,有时候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无以应对。 同样的情况也曾在美国及欧洲不同时代的编辑群中出现。美国版《编辑人的世界》一书…  相似文献   

6.
1999年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五十周年,作为社庆活动之一,要征集本社的出版文物并陈列展出。在搜集文物过程中,总编室的同志告诉我,总编室存有一封胡乔木致顾均正的信。这封信的内容,早在1977年我到社时,就由社会科学编辑室主任孟庆远向我们传达过,让我们学习领会,并在编辑工作中加以贯彻。但这封信的原件这次我才第一次见到。胡乔木原信是放在中青社的一个老式信封中的。原信写在中宣部的便笺上,共4页。同时还有李庚给蔡云同志的一个便条,便条上说“均正先生要求将此件复印两份,给一份他存,我看可以。老人把这封信看得很重,当作党的领导同志…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微观和宏观的关系问题。所谓微观,就是记者或编辑手中的一个或多个新闻素材;所谓宏观,就是方针政策观念及其所要体现的宣传意图。新闻大都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凝化和升华。因此,一切采访活动和编辑活动,都不仅应该注意微观,更应该注意宏观。经常见到这样的记者:面对同一事实,如果采访对象的思想水平高,分析能力强,他写的稿子就相对地论点鲜明些,逻辑清楚些;如果采访对象就事论事,不得要领,他写的稿子也便是一笔糊涂账,甚至芜菁不分,有闻必录。也经常见到这样的编辑;如果记者…  相似文献   

8.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9.
辰目 《传媒》2016,(6):1-1
2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先来到人民日报社,在总编室编辑平台,向编辑和拼版操作员了解编辑、拼版等工作流程,勉励大家精益求精,把报纸办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60岁了,来报社工作时才20出头。当初,被安排到总编室上夜班,接着安排到检查组做专职检查编辑工作。这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长年上夜班,晚上工作,白天睡觉。年轻人对此很不适应,结果是经常晚上上班到11点后就控制不住地直打瞌睡,看稿子,把红墨水打翻在桌子上,倒在稿纸上,不得已,我在袖口上别了根大头针,一打瞌睡就用它掏耳朵,刺激神经。白天又往往睡不着,于是在屋里做操,踢腿,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作用与水平郑剑某报社的一位领导同志要出访,名片上原印的职称是高级记者,后来又重印一份,改成了高级编辑。因为他听说在国外新闻界编辑比记者水平要高一些。有人还谐谑,如果国外同仁一看,年过半百还在做记者,整天价到处跑,会笑话的。这位同志的担心是否必要...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新闻的眉目,一条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读者产生美感,也能美化报纸的版面。但是,一些记者、通讯员在写稿时却忽略了标题的制作,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内容好,标题无关紧要”,把制作标题的责任,推给了报纸编辑。其实,对编辑们来讲,编辑部每天来稿上千,若每篇都细看,恐怕也不太现实。编辑们往往采用“筛选法”,即先看标题,再看内容,如果标题引人,则“另眼看待”,若标题一般,一些内容好的稿子也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好标题,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诱惑。据笔者对100名军报读者调查,其中72人是先看标题,然后…  相似文献   

13.
正《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明确规定了出版社总编室的性质和职能:总编室是编务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它是总编辑的指挥和参谋机构,基本职责是组织编辑工作各项计划的制订、实施,协调各环节的关系,联系作者、读者,管理版权业务,为编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图书质量的提高。这是对总编室四大基本职能——管理、组织、协调、服务的具体阐释。其中,管理工作,既要大处着眼,又要小处着手:大到全社重大政策、规章制度的参与起草、制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收到农民日报社寄来的样报。当翻开报纸,只见里面夹有一张名片,正面印有农民日报总编室一位编辑(记者)的姓名,名片反面却印有他做编辑(记者)的四条约束之规。现摘录如下: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看了这张既没有官职和头衔,又无级别和职称的普通名片,使我对这位素不相识的编辑(记者)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时下,社会上流行的“拉关系、走后门”不正之风也影响到一些新闻单位,出现“关系稿”、“人情稿”。许多基层通讯员叫苦不迭,又别无办法。有的就把点子用在拉关系上。  相似文献   

15.
编辑在整个编采业务中位置极其玄妙,如果把最终成品视为菜肴的话,用厨师来形容编辑就再恰当不过了:总编是“厨师长”,主编是系列“主厨”,责编是具体操作“厨师”。看他们什么?既要评厨师对用餐者所需所求而开列的宴席菜单,又要看整体荤素搭配、口味补调,还要品每一道菜的创意、内涵和外观。内涵是看营养价值与味觉感受,外观是看观赏性与诱使因素。翻译为新闻术语则为策划、处理、制题等业务功底。下面我们分别从今年评为优稿者身上剖析一下编辑工作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6.
何春龙是中国青年报总编室主任,从1978年中青报复刊起到如今,他在总编室做夜班编辑已经长达17年。由于他是中青报地道的“夜班元老”以及这许多年来为报纸版面做出的不凡贡献,因而被报社同仁戏称为“第一版面”,前不久荣获首届新闻“百佳”称号。 何春龙做了17年夜班编辑,难能可贵的是他安心,更难得的是他把编辑好版面当作人生事业追求不懈,总是有一种想在有限的版面上施展自己的创造欲望。他心无旁骛,乐此不疲,年已不惑,立定此业不惑。  相似文献   

17.
总编室是出版社负责管理编辑业务的部门,协助社领导处理编辑工作的日常事务,对编辑业务起到组织、检查、督促、协调的作用。从总编室的职责范围不难看出,总编室是出版社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精神及社领导的有关决议,需总编室去落实;选题计划的调整、增补,需总编  相似文献   

18.
我以为,图书编辑可分为选题策划编辑和图书文案编辑。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同,任务不同,他们应各司其职。 一、什么是策划编辑,什么是文案编辑 现在已经有一些出版社在社内设立了策划编辑的岗位。我们一般认为,策划的工作主要有两点,一是选题策划,二是宣传促销策划。如果单纯从策划编辑的定义看,工作侧重前者。策划编辑根据市场的变化,搜集信息,分析选题的市场走向,分析作者、分析成本的构成和读者可能需要的倾向,最后提出图书选题。文案编辑的工作是根据制定的选题策划,进行组稿,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等。 二、编辑不一定…  相似文献   

19.
在总编室编审这个岗位上,笔者每天要编发大量的新闻稿件。既有记者采写的.又有经编辑编发来的通讯员稿件。实事求是讲,大多数稿件从采写到编辑都比较到位,但从编辑角度来看,还有一部分稿件不成熟,可挑的毛病较多。这里把自己平时在审发稿件时记载下来的实例整理一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光有文字报道而没有新闻照片是不能成其为报纸的;同样地,如果一张报纸只有好的文字报道,而没有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也是不能成为一张好报纸的。”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在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这样说。此次会议于8月19日—26日在银川市召开,62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要闻版编辑和摄影部(组)主任(组长)会聚一堂,专门研究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这在我国新闻事业史上还是第一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我国报纸宣传工作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