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促进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了解当前世界上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交流、分析、解决开放出版中的经验、困难、机遇与挑战,推动我国期刊开放获取出版实践,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联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将于2012年10月24日组织"OA Publishing Day——开放获取期刊运营与实践"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布达佩斯会议形成对"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内涵、实现方式的共识之后,开放获取运动获得了迅猛发展。数以万计的期刊都采取了开放获取政策,这些政策反映了期刊不同的开放度。由于开放度问题涉及诸多出版权限,因此,出版机构如何选择恰当的出版模式、作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出版商等,都是难题。在2012年的"开放获取周"中,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SPARC)、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和开放获取学术  相似文献   

3.
曾建勋  郑昂 《编辑学报》2021,33(4):359-364
开放获取运动给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带来变革.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危机,国际上的科技期刊积极回应:新兴出版商大量新办开放获取期刊;传统出版商开设OA子刊,化"危"为"机";多数期刊打造混合出版模式,实现转型过渡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期刊受到严峻的挑战: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发展不成熟,加速科研论文与经费外流;没有遵循国际OA标准,无法实行OA经营;政策制度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匹配.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开放获取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遵循国际OA出版规范,创立中国特色的期刊OA模式;发展国内英文版期刊,实行国内外APC同质同价;建立集中开放获取平台,推进期刊集约化发展;确认预印本首发权,无缝对接科技期刊的优先出版;强化OA出版质量监控,培育市场化出版生态.  相似文献   

4.
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机制在中国运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分析了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的合理性以及在中国运作的障碍,提出几点激励、保障"作者付费"的举措,同时还提出建立多元化"付费"模式,以弥补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的运营成本,保证开放获取期刊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放获取的日趋发展促使学术期刊出版机构逐渐加入开放获取出版的阵营,并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八大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开放获取期刊的考察,从其开放获取期刊的概况和政策分析比较传统学术出版商和开放获取出版机构的异同,重点分析包括质量控制、版权许可和出版费用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的数据库出版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的科学交流需求,数据库涨价对图书馆造成较大影响,"独家协议"给期刊社带来负面效应,而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影响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发展的除了科研人员、期刊社、政府部门等对学术期刊实行开放获取的态度外,开放获取平台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开放获取学术信息资源:逼近“主流化”转折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论文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分析开放获取期刊影响力快速提升的原因,介绍SCOAP3和PLoS等出版商积极介入开放获取出版的情况及在开放出版模式上的创新及其影响,指出科研人员和资助者已采取更为积极的支持态度和措施,开放获取学术资源正成为主流学术信息资源,研究图书馆面对这一颠覆性发展趋势,应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布达佩斯会议形成对"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内涵、实现方式的共识之后,开放获取运动获得了迅猛发展.数以万计的期刊都采取了开放获取政策,这些政策反映了期刊不同的开放度.由于开放度问题涉及诸多出版权限,因此,出版机构如何选择恰当的出版模式、作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出版商等,都是难题.  相似文献   

9.
开放获取期刊利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用户对其分布情况不甚了解.以DOAJ收录我国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为样本,详细分析其学科、出版语言、创刊时间和出版机构的分布情况,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以提高我国开放获取期刊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从开放获取与图书情报类期刊资源、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名录、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综合情况分析、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的来源渠道和文献格式、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的下载获取方式等多方面,对我国正在出版的38种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及其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林章碧 《编辑学报》2021,33(1):114-118
通过分析国外综合开放存取(OA)期刊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创办OA期刊提供借鉴.以《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为例,分析国外大型综合OA期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创办同类型OA期刊的意义,并提出3种运作模式.我国创办大型综合OA期刊可缓解国内期刊资源不足与发表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确保科技首发权、减少科研经费外流、培养良好的学术风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考虑3种不同的运作模式:纯商业、公立型和混合型,并设立相应OA期刊的管委会,为期刊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我国应吸取国外综合性OA期刊的经验和教训,将期刊质量放在首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综合OA期刊的多模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编辑对开放获取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现状以及实现开放获取(OA)的程度,预测国际OA对我国学术文献出版和传播的影响,采用问卷法调查全国学术期刊编辑对OA的认识.结果表明,编辑人员对OA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在对OA是否会降低发行量,OA采取作者支付模式的可行性以及OA论文的质量控制问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疑虑.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OA期刊促进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OA期刊的概述和特点分析,指出OA期刊对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和利用OA期刊进行期刊资源建设的原则,并提出利用OA期刊加强期刊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即熟悉国内外现有OA期刊、OA期刊的组织和利用以及调整图书馆期刊订购工作等。  相似文献   

14.
陈志贤 《编辑学报》2015,27(5):478-480
基于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对高校学报开放存取(OA)情况进行随机调查,分析高校学报OA的总体情况以及内容建设、服务功能、被链接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全文即时OA的高校学报占总数的62.2%,内容形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被链接程度低.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医学期刊不同广告经营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期刊广告经营方式分为专业广告代理公司独家代理、自营广告业务和混合方式。通过对这3种经营方式的比较,认为采用混合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Elsevier旗下的SDOL数据库中的219种材料科学类期刊进行有关OA方面的研究,调查发现,在OSD和DOAJ这两大OA平台上,这219种期刊的可OA情况不容乐观。在SDOL数据库中,可OA的材料科学类期刊种数为数不少,但其中可OA期刊全文的并不多。将这219种期刊区分为完全OA期刊、部分OA期刊和完全非OA期刊,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Elsevier中材料科学类期刊的OA情况不是十分乐观,需业界的进一步推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现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程维红  任胜利 《编辑学报》2007,19(3):196-198
基于《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所收录的1608种我国科技期刊,搜索并统计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OAP)现状.结果表明:我国OA期刊已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143种),但部分期刊OA出版的持续性较差,且大都为单刊OA,难以形成信息集成的优势;医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化学领域中OA期刊的数量相对较多,并且,在同领域中OA期刊的引证影响明显高于非OA期刊.认为我国的相关部门不仅要致力于组建稳定可靠的、有较大信息量的OA期刊网站,而且要关注学术论文的开放存档(open archive).  相似文献   

18.
辛均志  曾伟明 《编辑学报》2006,18(2):157-158
针对取消高校学报以校名冠名的看法进行讨论.认为以校名冠名不会影响高校学报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不在于刊名的更改,关键在于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正确的办刊思想.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学术期刊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周蓉 《编辑学报》2007,19(1):6-8
在简述学术期刊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市场经济规律与学术期刊办刊方式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市场化经营对学术期刊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如何使学术期刊健康成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1,608 journals covered by the Chinese Science & Technology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05 edition), we analyzed the open access (OA) publishing situation of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s. From this database we identified 91 journals offering full OA; a further 139 journals offered delayed OA. Data collected at three different time points (January 2006, July 2006, and January 2007) showed that the OA status of these journals is not stable; some OA journals subsequently became non‐OA. Most of the Chinese OA journals are not part of a larger aggregation, but are published independently. Relatively more OA journals are published in the fields of medicine and biology. Citation indicators of OA journals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OA jour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