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声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新业态,正面临优质内容匮乏、版权保护困难、用户场景化阅读需求复杂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探索其相对应的破局措施,为有声出版行业提出通过开展跨界合作提升有声内容质量和拓展内容分发渠道,采取政策、法律及技术手段保护音频版权,培养用户付费收听习惯,依托AI以及大数据技术挖掘有声阅读用户场景化阅读需求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出版行业也在其中.在相关国家政策规划的导向下,出版行业顺应趋势,积极探索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的可能.本文基于对人工智能与出版行业的关系分析,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内容生产、图书编辑、营销推广和用户需求挖掘等各出版环节的可能性,并据此总结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融合应用面临的问题,为出版业更好地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陈璐颖  宋建武 《编辑之友》2021,(4):19-26,33
5G技术将开启出版业由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的新阶段.内容生产方面,海量用户和机器直接参与内容生产,改变了生产主体间的关系,重构了出版流程;内容呈现方面,超高速率和超低时延的5G网络将提升虚拟现实内容的用户体验,各类传感器接入网络将推进数据的广泛采集,促进多维度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内容分发方面,信息载体的泛在化将带来全新的内容产品形态,促进内容的场景化分发,内容数据与用户数据的匹配则为内容精准化分发提供了可能.面对5G技术带来的挑战,出版机构应集中优势资源建设智能出版平台,连接出版行业的多元主体,将自身从内容传播的中间商转变为内容服务平台的运营商.  相似文献   

4.
胡德乾 《东南传播》2022,(3):109-111
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期刊出版流程、内容开发、传播方式的深层次再造。学术期刊论文音视频融合出版既适应了数字化时代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改变,更对防止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先从学术价值实现、用户心理、技术支撑三方面对学术期刊论文音视频融合出版的兴起逻辑进行了分析,继而深入探讨了这一融合出版模式的现状,当前学术论文音视频融合出版主要存在编辑音视频制作经验有限、音视频内容学术价值不足、论文音视频原创性内容较少等突出问题。通过加强用户思维构建、实现编辑专家化、创新内容生产机制等手段,能有效地推动我国全面实现学术期刊论文融合出版。  相似文献   

5.
刘峰 《编辑之友》2016,(8):19-22
对于出版机构来说,IP化经营从理念到系统性、可行性的策略与方式还需经过长期探索和反复实验.由于面向场景的融合能够引导出版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提升IP在融合生态中的影响力,所以这是Ip化经营的可行思路.文章在分析以IP为核心推进场景融合的内在逻辑后,认为可从强化场景思维应用、社群运营、打造“场景力”、提升IP内容与受众连接的契合程度、介入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深化对IP化经营策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和用户需求驱动下,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服务成为STM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大数据挖掘和推荐模型构建,出版商可在信息超载的环境下为用户提供高效、精准、个性化的内容推荐,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属性信息、用户行为偏好及场景关联度的混合推荐方式,并对基于用户层级的出版推荐应用进行了论述,为STM出版个性化服务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智媒技术革新与“四新”学科建设是当前出版传媒业和高等教育领域共同面对的两种新趋势。在加强“四新”学科教材出版的过程中,大学教材出版机构不得不转变理念与思路,加快前沿技术融入与应用,进行业务结构和出版模式调整,推进“四新”教材出版智媒化转型。当前教育出版机构在“四新”教材出版的智媒化转型方面以基于传统教材形态的数字产品更新,瞄准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教材开发,紧跟用户需求与习惯的使用场景营造为主要举措,试图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现有的“新型教材”智媒应用“只达其表、未进其里”,智媒应用过度依赖外包技术公司,“四新”教材建设发展不成熟,缺乏业界公认标准,“四新”教材智媒化转型对“四新”教材建设拉动力不足。“四新”教材出版应推动人员结构和生产模式“双转型”,提升内容挖掘和知识服务“双能力”,制定新型教材技术应用和质量保障“双标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四新”建设。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技术出现后,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在内容生产、流程管理、传播方式,还是交付形态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即生产主体多元化、流程管理协同化、传播方式场景化、交付形态多样化。数字出版逐渐摆脱传统出版的局限,向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出版等多种业态融合的趋势发展。本文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从用户画像、产品发掘与过滤、出版流程协同、供需链结构变化以及知识服务的深化等方面阐述了大数据对数字出版的应用价值,认为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实现用户体验的优化与迭代;构建知识关联体系,实现内容的发掘与过滤;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推动产品的协同运营;优化供需链结构,控制经营风险;加强资源深度开发,实现知识服务的更新迭代。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媒体融合的研究大多脱离用户的能动主体视野,如将其等同为媒体形态的叠加或技术的对接等。媒体融合不应仅作为内容的集成或用户的聚集,更应是以用户为导向的智能场景匹配。从实践维度而言,媒体融合需切实关注“自利式用户”,提升其互动性与控制力。理论层面,基于用户导向的媒体融合机制表现为,用户需求、新媒体技术等共同创造的媒体融合新样态,通过智能场景匹配为场景化的用户提供新型服务,并在感官重组、新需求促发中,重塑媒体融合的动态演进。用户核心的媒体融合,需反思个性化定制的推荐“过适”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出版活动正在逐渐引入游戏化这一内容呈现手段。文章结合DMC三元素概念对相关融合出版服务的功能设置进行综合考察。结果显示,目前一些出版内容服务提供者已经在产品制作、内容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游戏化的积极探索,游戏化元素能够通过用户的持续使用和社交关系的建立为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出版广角》2023,(16):32-36
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重视用户需求、满足用户体验,成为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出版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和需求,开拓新的出版市场,同时注重内容的优质化和互动性,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并逐步构建“以人为本”的精准推荐模式,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以用户思维为导向,不断推进出版与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场景维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为基础,基于用户需求变化,针对数字教育出版场景建构了四个维度,并展开实证调研进行假设验证.围绕移动化学习设备、定制化学习内容、情景化学习过程和互动化学习交流四个维度对数字教育出版的发展完善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迭代升级给予媒介更多功能和应用场景,并在社会互动中扮演多重角色。基于媒介可供性审视有声出版平台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也是回答有声出版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参照。从物质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动可供性三个维度探究有声出版平台的具体特征和发展路径,指出有声出版平台转型升维需要在物质层面完善智能生态、强化人机协同中人的主体性,社交层面深化情感凝聚、增强用户身份认同感,移动层面加强场景融合,引领移动音频新“声”态,进而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内容提质增效,打造高质量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流动聚合了需求,带来了全新的商业价值,从连接、流动到知识图谱构建都是为了精准感知需求与优化学习场景,建立内容产品与文本素材、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建设以教育出版机构为主体、用户阅读需求为导向、产业发展与客观现实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出发点。文章分析了我国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对策,包括敏捷团队构建、技术驱动创新、产品升级迭代、运营促进连接和生态系统赋能。  相似文献   

15.
以技术发展推动融合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具体体现是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为响应时代需求,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人卫融合出版平台,该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度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划。文章结合人卫融合出版平台的建设实践,从实施整体发展战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平台体验设计三个方面提出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思路,并基于此提出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应注意的四个要点,即组建研发团队、选择技术体系和架构、对内集成和对外对接、持续迭代和完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智慧出版是随着数字技术更新迭代而出现的新型出版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场景化、多维度和持续性的知识服务。本文以8本海洋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微信公众号、微博、音频及短视频等平台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海洋科普期刊智慧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内容生产方式、移动场景建设、组织模式变革和生态系统建构等方面探讨海洋科普期刊智慧出版的可行路径,为智媒时代我国科普期刊智慧出版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转型大潮之下,我国教育出版机构纷纷投身在线教育出版,并由固守传统观念转向注重场景营造,积极开发沉浸式产品,然而当前其普遍存在虚拟产品精准度低,教育成效转化率与场景感知率不匹配,终端平台融合性差,教育出版虚拟场景与实际场景不吻合,用户关系维护乏力,虚拟、现实空间的用户情感积累融合不够等问题.各教育出版机构要深刻把握沉浸式场景构建的虚实共生关系,在智媒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从产品、平台及用户三个层面着手,开发多元产品,建设集成平台,强化情感联结,以提升用户的沉浸式阅读学习体验,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与优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5G技术在出版产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文章梳理了5G技术在国内发展的政策背景与基本情况,分析了5G技术特点和典型应用场景,对5G技术与相关数字内容产业的融合情况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5G技术应用对出版产业的内容资源生产、业务流程优化和产业链重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出版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使用出版技术将出版符号与出版载体相结合并获取相关成果。出版符号、出版载体、出版技术是人类出版的“三元素”。文章从出版“三元素”角度提出出版载体的外在形态拓展和内在价值拓展路径,出版技术的平台化、社交化、虚拟化拓展路径,出版符号的全息化、场景化、服务化拓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内容赋能、产业互动、线上+线下、耦合突破的出版业态拓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融合出版发展的方向及推进路径,提出融合出版需要结构化写作技术、文本结构识别技术、内容审校技术和多元输出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支持,并结合智能协同编纂系统、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大数据服务平台等融合出版相关案例,指出在数智化时代,融合出版要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出版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