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媒组织在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众多的企业管理的理念已经逐步被引入到传媒组织的管理程序中,其中就包括被称之为企业发展灵魂的“企业文化”或称之为“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2.
刘建华 《传媒》2015,(4):67-70
文化走出去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国际传媒产品的文化差异程度,生产环节中生产模式的选择极为重要.“ABC”模式、“混搭”模式与“纯通适文化”模式是目前全球传媒生产中最常用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模式.本文对这三种模式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传媒这一概念有信息载体和传播组织两种含义。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作为工具或手段,传媒就是一种能够承载与传递信息的产品;如果将传媒作为一种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传媒就是指一种生产特殊产品的经济组织,也就是传媒企业。前者定义了传媒产品,后者定义了传媒产品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企业文化传媒论坛”日前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来自中宣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中国知名企业文化和传媒专家、全国200多名企业文化和传媒工作者出席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爱珺  童兵 《新闻界》2005,(3):20-22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要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传媒体制改革的呼声不断。“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传媒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客观上弥补了国家对传媒财政拨款的不足,改善了传媒的自身条件,但如今已经成为制约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传媒的集团化只是“物理整合”,而没有“化学反应”,跨行业、跨地区经营陷入重重困境,更没有力量参与国际竞争。传媒市场中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也影响了传媒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6.
《岭南新闻探索》2006,(F01):10-12
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发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以及广东省委提出的建设“和谐广东”、“文化大省”的要求,同时为了应对境外媒体的竞争与挑战,作为我省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必须与时俱进,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克服自身弊端.生产出更好的广播电视文化产品,才能满足并丰富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提升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的组建、发展和壮大,不仅为我省的广电事业应对竞争、迎接挑战、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最佳契机.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陈虹 《新闻界》2006,(6):96-97
传媒是社会文化的直接传播者,节目主持人既是文化产品的传播者又是制造者。但是,一些主持人自身却缺乏行使这种话语权力、生产品质优秀的社会文化产品所应有的视野和素养。因而在许多时候,主持人现实中的文化能力与传播中的文化地位便出现了层次上的错位。  相似文献   

8.
传媒这一概念有信息载体和传播组织两种含义.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作为工具或手段,传媒就是一种能够承载与传递信息的产品;如果将传媒作为一种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传媒就是指一种生产特殊产品的经济组织,也就是传媒企业.前者定义了传媒产品,后者定义了传媒产品的生产者.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传媒产品是信息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也因此是一种特殊商品.这就从本质上规定了它的生产者和产业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围绕自身产品(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生产。这种变异使传媒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成为自身文化产品的推销者,传播者的角色变更正使它的运作理念、制度安排、生产流程、叙述模式等发生着消费化的改变。商业逻辑正入主新闻传播并成为其内在驱动力,使得新闻传播这种人类的精神交往活动被物化。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包含复杂的意味,不可持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李岚 《新闻界》2004,(2):50-52
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是促进广电传媒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传媒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整合和竞争的潮流.导致一个重要后果便是许多以前各自为政的传媒企业产生了“跨产业”、“跨平台”、甚至是“跨部门”的合作动机,传统媒体由此破除了不同传媒间的传统壁垒,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08,(8):10-11
通常来说,传媒是社会组织(企业)公共关系的客体,是社会组织或企业打交道的对象。不久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主办的“湖北日报记者灾区行摄影展”.被业界认为是一次传媒公关的成功实践.不仅深深地感染着数万市民。而且成功地塑造了传媒形象,获得社会公众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2.
黄冰 《新闻窗》2013,(1):87-88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树立“用文化管集团”、“以文化兴集团”的理念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狠下功夫,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形象,增强了团队的士气,提高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传媒控股集团公司的模式选择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产品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特殊产品,我国传媒进行产业化改制,必须采取国有控股公司的经济组织形式,这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要比较效率与风险,选择既符合市场机制、又适应我国传媒特殊要求的公司发展模式。根据我国传媒集团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要设置“防火墙”,加强对传媒集团公司的监管,以保证传媒公司化改革不偏离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强调长远发展和后发制人的时候。传媒化越来越受到各种媒体的重视。无论是传统的报纸、电视,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传媒化成为推动传媒前进的原动力,也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美国哈佛大学所组织的一项关于企业常青的开拓性研究中,专家发现.企业成功的“4 2”法则,也就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成功法则:  相似文献   

15.
刘柏霞  秦留志  张红 《新闻传播》2009,(11):108-108
信息是传媒企业用于制造产品的基本原料,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同一信息为原料制成的传媒产品具有天然的同质性或相似性.可相互替代.这导致了传媒产业内企业的竞争极其激烈。若企业产品的产权规范不当.行业内更会出现盗版、虚假信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泛滥.进而不利企业产权边界的确定和价值边界的扩张.制约传媒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考察传媒资源、传媒产品的属性以及与产权的关系,来分析影响传媒业长远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本文的观点:要发展传媒经济.必须合理安排传媒资源和产品的产权制度、制定合理的行业约束契约。  相似文献   

16.
郝国庆  韦玲 《今传媒》2005,(11X):37-39
当代传媒用“娱乐至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构一切,用丧失痛感、近而丧失知觉的“糖衣炮弹”使我们慢性中毒,在这种“甜蜜恐怖”下,任何试图执传媒之牛角进行人文运作的努力都闪现出某种悲剧美。而陕西电视台近年来逆风飞扬,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上的一些努力,试图用文化“解毒”娱乐,便体现了这种挣扎。  相似文献   

17.
罗晓雯 《新闻世界》2004,(11):67-67
建国以来.我国的传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因而记采访工作也是党政工作的一部分.任何人接受采访亦被视为责无旁待的“任务”。现在情形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去年的报刊治理中.行政权力退出了较为广泛的传媒市场,传媒从编务到经营.均需自主管理.但由挂靠机关任命主要负责人、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舆论导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是“监督”概念.不是直接干预。这种新情况下讨论“采访权”.应注意记和传媒“权力”背景的弱化,采访成为记职业的一道工作程序.不再是特权。  相似文献   

18.
方正与现代传媒技术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正是一家源自北大,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中国出版、印刷和传媒领域提供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软件企业。30年前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注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正式启动,从此,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汉字的印刷与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也由此使方正公司与中国印刷和传媒技术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陈共德 《视听界》2005,(4):17-20
传媒产品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特殊产品,我国传媒进行产业化改制,必须采取国有控股公司的经济组织形式,这也是化体制改革的需要。要比较效率与风险,选择既符合市场机制、又适应我国传媒特殊要求的公司发展模式。根据我国传媒集团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要设置“防火墙”,加强对传媒集团公司的监管,以保证传媒公司化改革不偏离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20.
曹鹏 《新闻记者》2003,(8):37-38
传媒业在本质上不是资金密集行业,也不是劳动力密集行业,更不是技术密集行业,传媒业是智慧密集行业。传媒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在国内传媒市场,并不缺少人才,但是缺少的是让人才充分发挥智慧的环境与体制。1995年我在分析研究国内报刊市场时,提出当时报刊界基本上处于“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阶段,到今天,可以说基本上还是这样的格局。不少所谓“大腕”,其实只是幸运儿而已,拆开唬人的“画皮”来看,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近年来的一些传媒经济案,就都是极好的例证。当传媒业日益与国际市场接轨,西方传媒企业开始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