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谭雪静 《编辑学报》2017,29(1):93-95
为提高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在中国知网中检索了《海洋科学》1994-2013年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的源数据,从刊文量及零被引率的变化、零被引论文外审专家评审意见、基金论文零被引等3个方面对零被引论文做统计和研究.认为加强选题策划、加强审稿工作、加大退稿率、不发“人情稿”,即可避免零被引,从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书军  朱全娥 《编辑学报》2010,22(2):141-142
通过对2篇发表在国内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分析,认为论文的被引频次决定于其内容质量,即发表在影响因子不高期刊上的论文同样可以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和被引频次。进而认为争取优秀稿件、扩大显示度并力求尽快发表,是提升刊物影响力和被引频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编辑学报》高被引论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建合 《编辑学报》2010,22(6):562-564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编辑学报>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数据库共收录<编辑学报>1989-2009年原文3 508篇,被引文献2545篇,被引率为73%,总被引频次为1万5 863,单篇最高被引频次71;较少的论文拥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前100篇高被引论文中,栏目高被引论文数最多的是<理论研究>(46篇),个人高被引论文数最多的是游苏宁(6篇);前10篇高被引论文每年都在被引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从主题视角对环境科学领域的零被引论文进行分析,对比零被引论文与高被引论文在文章内容、外在指标方面的不同,揭示零被引论文存在的原因。[方法/过程]首先,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国内环境科学领域的260篇高被引论文、907篇零被引论文的摘要进行PLDA主题识别,然后通过主题相似度计算发现主题间的关联,以主题热度作为内部指标,发文时间、发文期刊作为外部评价指标,最后,把论文主题内容与外部指标结合进行零被引与高被引论文之间的相同主题、不同主题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在研究主题相同情况下,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是影响零被引论文的主要因素;在主题不同的情况下,论文研究的主题内容是导致零被引论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分析科技期刊论文被引分布的规律,从文章类型、选题方向、学科特点、作者及其机构、基金项目5个方面探讨高被引论文的主要特征.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应加强组约及刊发综述性学术论文,及时跟踪报道学科研究热点与发展前沿,关注重点团队及培养核心作者群,关注并分析论文的实际内容,注意栏目设置与专题出版,提升期刊文献的显示度及检索的便利性,以期为编辑在组稿策划、宣传推广及寻求高被引作者等方面提供参考,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应用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获得10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2003-2012年发表的、总被引频次≥80次的84篇高被引论文.研究分析了84篇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发表年代、作者和作者的机构,以及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等,探讨了最近10年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期刊零被引论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将生态学期刊(7种)单独列为一个类别。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这7种生态学期刊2008年刊发文章在6年内(2008—2013年)的零被引论文数量和下载情况,分析这些零被引论文的文本信息、作者信息、基金资助情况,以期为期刊发展、作者写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了河北省本科院校图书馆发表的高频被引论文,根据发表年代、期刊、作者机构、合作情况、高被引论文,以及高频被引论文作者等六方面情况的统计分析,以期揭示河北省本科院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有别于一般论文、具有什么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对成功投稿国际期刊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化学领域8 585篇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①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明显比一般论文多;②高被引论文比一般论文更倾向于引用声望值和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论文。对希望投稿国际期刊的国内科研人员的启示:合理地多引用高质量的期刊论文有利于论文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提高,无须顾虑参考文献的篇幅影响稿件的采用。  相似文献   

10.
钟伶 《图书馆学刊》2013,(2):135-137
对2002~2008年学科馆员研究高被引论文从年代、作者、期刊、机构、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国内学科馆员研究高被引论文共134篇,总被引频次达4868次,形成了研究相关重要期刊、重要学者、重要基地,发现学科馆员研究文献处于被引高峰期,但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利用专家审稿意见处理稿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  葛建平  苏磊  蔡斐 《编辑学报》2016,28(1):47-49
经济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科学活动中,它是一种科学观和方法论.在科技期刊编辑活动中,科技期刊编辑的经济原则是一种必要性思维方法、一种概括性思维方法和一种简易性思维方法.文章论述这一原则在选稿、审稿,优化论文结构、内容表达方面的应用价值,其中重点论述在引用、图表和数学语言方面如何应用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2.
周凯虹 《编辑学报》2016,28(2):142-143
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在编委会终审和稿件退修环节中,面对编委和作者2个不同对象处理好专家审稿意见的原则和方法.编辑面向编委会时,将当期稿件的审稿意见简明扼要地呈交编委会,并补充编辑所做的甄别、核实和分析工作,充分发挥学术性编辑的作用,提高审稿特别是终审工作的精准度;编辑面向作者时,消化融合、理顺明确专家审稿意见,并发挥编辑专业功底,从适合出版的角度出发,完善和补充审稿意见,帮助作者高质量地完成稿件修改.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材料科学与工艺》刊物的特点,根据送专家审稿经验,认为:在加强编辑自我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刊物涉及学科的分支;根据刊物所涉及的学科分支通过网络手段建立准确、详细的专家库;对于每篇来稿,根据稿件类型挑选合适的审稿专家,再结合编辑对稿件的熟悉程度选择如何送审;送审结束后要追踪整个审稿过程,掌握专家的反馈信息和登录情况,及时催审和补送。采用这些方法,可以保证审稿的质量和时效性,从而提高刊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陆宜新 《编辑学报》2013,25(4):352-353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在整个审稿过程中,编辑的作为非常重要:不仅要做好初审和选择审稿人的工作,还要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和信息服务、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核查专家审稿意见以及复查修改稿等工作,以实现编辑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丁佐奇 《编辑学报》2012,24(6):602-603
从审稿周期的把握、审稿意见的商榷、修回稿件的再审处理、发表周期的把握等4个方面,阐述利用编辑自身投稿的经验有助于完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蕾 《编辑学报》2014,26(1):37-39
修改说明是稿件退修过程中作者对审稿意见的回复,是作者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申诉权、话语权)和监督权的体现;因此是编辑质量控制流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本文针对科技论文中作者对修改说明重视不够,存在敷衍搪塞、避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一些现象,提出了改进措施并阐述了编辑在质量控制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医学论文作者单位标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昀  田云鹏 《编辑学报》2015,27(3):228-229
近年来,多作者、多单位署名已成为科技论文署名的新趋势.作者单位标注关系到论文责任单位的知识产权.研究生、进修医师论文发表、作者工作单位变更以及多单位间合作是出现作者单位标注不当的常见原因.期刊编辑加强对作者来稿的审查,提高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有助于避免作者单位标注不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陆宜新 《编辑学报》2013,25(2):159-160
专家审稿意见是编辑判断稿件质量的重要依据。编辑向作者转达审稿意见的方式不同,将对作者修改稿件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科技期刊审稿环节中专家审稿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编辑向作者转达审稿意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史冠中  姚戈  王淑华  李根 《编辑学报》2016,28(6):547-549
目前有些地球科学类国际期刊在文章致谢段中公布审稿人姓名,或者直接将审稿意见以报告形式刊出.分析表明:公布审稿人可为研究人员把握科研动向、跟踪研究进展提供帮助,具有科学研究风向标的作用;同时,公开审稿人可以使其规范自己的行为,审稿公开透明,起到监督作用,读者也可以通过审稿人甄别问题稿件,对文章进行选择引用.但是,多数审稿人对公开姓名持有保留态度,只有少数领域内的杰出的学者支持公开审稿人身份.本文作者认为:在获得审稿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公开杰出学者审稿人和绿色通道录用稿件的审稿人.由此可以获得读者认可,促进文章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