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4年"超女"首播在中国电视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全民的"超女"热.2005年超女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透祖国的大江南北,根据央视索福瑞数据,在收视最高峰期,每5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看"超女",有近3亿观众在为"超女"加油,创下了仅次于央视春晚收视率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一、国内电视真人秀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005年,由于"超女"等选秀活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2005年的收视份额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峰,真人秀节目在该年度各类综艺节目中播出份额为14%,位居第三,但收视份额高达30%,位居第一。面对火爆的"超女",央视号称联手12家地方电视台气势凶猛地推出了"梦想中国",SMG推出《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推出了《绝对唱响》,山东卫视推出《天使  相似文献   

3.
梁佳玲 《今传媒》2014,(3):51-52
2005年"超女"将湖南卫视推向了顶峰,2006年步入"超女"后时代,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和"限广令",探究湖南卫视的后时代发展,笔者从市场,创新和整合营销三部分来叙述,讨论湖南卫视在"超女"后时代打出的稳招:平衡行政制度规范和自身商业化之间的矛盾,放慢原本飞速发展的脚步,重在制度规范下的合理调整,进行资源的重组,并且在对市场的再定义下追求不断创新,以更加差异化的传媒营销来保持其省级卫视领头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 长达半年之久的2005超级女声歌手大赛,日前终于在湖南长沙隆重谢幕."超女"一段时间里所凝聚的超强人气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5.
2005年到2006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市场上可谓出尽了风头,从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到2006年"梦想中国"与"超女"的火拼,"真人秀"成了各电视媒体炙手可热的节目形式.尽管研究者对"真人秀"冠以"娱乐化"的帽子,对它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但这些新兴的电视表现形式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更多电视台争相模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5年"超女"走红开始,粉丝作为一个群体的崛起成为传播领域中的热点。本文将结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中的三大理论分析当下中国的粉丝的典型现象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在这个问题就像当初"你知道‘超女’吗"那般炙手可热. 如果不知道答案,那一定是落伍!如果不知道详细、准确的答案,那就好象是"只听过‘超女'的名字,没有看过‘超女’的节目"一样.  相似文献   

8.
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是2005年突出的传媒现象。文章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传播渠道,受众的接受行为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实证分析了这一现象,得出异同于超女是平民化节目的观点,认为超女的本质是一档富于青春、时尚的娱乐节目和造星节目。  相似文献   

9.
杨青 《编辑学刊》2007,(2):69-72
一、"超女"旋风给期刊的启示 综观近年来的电视媒体,在一片繁荣与喧哗的背后,或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表现出明显的贵族化倾向或盲目模仿港台电视娱乐节目,媚俗庸俗,缺乏文化含量,甚至格调低下,令人生厌."超女"既非重大题材的节目,也非大制作、大投入的电视剧之类,照理是无缘收视率榜首的,更不要说大红大紫了.但只要我们冷静分析一下,这一结果又在情理之中."超女"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从"受众本位"的思想出发,研究受众动机,准确分析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牢牢把握住了受众选择媒介内容的心理倾向性,避免了贵族化与庸俗化的倾向.有人把"超女"的受众本位思想概括为"满足受众的接近权和话语权",笔者认为是非常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超女”现象的传播学实证分析——上海受众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夏天,全国刮起了一阵“超女”旋风,一时间,大街小巷、城里乡间,似乎人人争看、争说“超女”。激赞为“民主先锋”者有之。痛贬为“低俗文化”者有之,漠视为“娱乐快餐”者也有之,莫衷一是。直到近日,争论仍未平息。  相似文献   

11.
11月18日,湖南某频道《娱乐急先锋》播出内容中既有两届(2005年和2006年)超女健康成长的故事,也有过度炒作娱乐圈八卦绯闻的现象。"先锋大主编"板块,所报道的六条娱乐资讯内容,其中有五条是负面绯闻。  相似文献   

12.
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浪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和蔓延,不仅成为当时最为火爆的电视奇观,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超女”现象,不经意间,我们身边涌出无数的“玉米”、“凉粉”——310万条的短信投票使中性的“超女”冠军李宇春甚至成为“Asia’s Hero”而荣登《时代》封面……2006年,无论是从关注度,还是从比赛热度来看,“超女”已不再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13.
"超级女声"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乐川 《今传媒》2005,(9):20-21
经过49天共7轮的总决赛,湖南卫视“2005超级女声”这场旷日持久、风靡南北的娱乐盛宴,终于在8月26日晚落下了帷幕。在场外八百多万条手机短信的参与、上亿观众的期待下,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分获年度全国总冠军、亚军和季军。然而,围绕“超女”的各种争论,并没有因它的暂告段落而止息,种种褒贬不一、甚至针锋相对的论词继续竞相交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最让人吃惊的是,《南方都市报》以“超女”捍卫者的姿态决然地发出“超级女声是庶民的胜利”的立论,并且连发社论多篇,矛头直指“超女”反对派。其实,除此以外,针对“超女”从教育、经济和…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的“超级女声”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成为一年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她的直接产品——超级女生,也在于其他衍生产品,如超女评委、超女主持人等有形衍生产品和语言等无形衍生产品。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超级女声”的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夏天,在泱泱"超女"中,中性化女生的胜利,宣示我们时代的性别审美在发生着变异。如果说21世纪是"她世纪"的话,这个"她"。是以急速社会化为背景的,中性是女性参与到我们社会工业流程中自我锻造的一种生存之道。道可道,非常道,中性之道,还需从人之本性中去发掘  相似文献   

16.
2005年“超女”将湖南卫视推向了顶峰,2006年步入“超女”后时代,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和“限广令”,探究湖南卫视的后时代发展,笔者从市场,创新和整合营销三部分来叙述,讨论湖南卫视在“超女”后时代打出的稳招:平衡行政制度规范和自身商业化之间的矛盾,放慢原本飞速发展的脚步,重在制度规范下的合理调整,进行资源的重组,并且在对市场的再定义下追求不断创新,以更加差异化的传媒营销来保持其省级卫视领头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能否不再PK     
"超女"走了,PK来了.随着"超级女生"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当初与"超女"一词一起走入人们视线的PK一词却在媒体上丝毫不减火爆.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每天的报纸、网站,PK的幽灵无处不在游荡."姚明PK伊朗小巨人""莎娃小克半决赛PK""深足劳资双方PK进行中"……甚至还有南京某媒体用<南京菜价PK苏锡常菜价>作新闻标题的,反正,媒体PK起来惟恐落后,用PK成了前卫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中国内地歌坛是热闹的,更是寂寞的。热闹的是,网络歌手、超女和影视美女,纷纷跳出来挑战传统定义上的所谓歌手资格,想唱就唱,热出了自己的声势,闹出了自己的色彩;寂寞的是,2005 年的歌坛不仅没有王者,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线”人物。  相似文献   

19.
侯利强 《传媒》2006,(7):69-70
毫无疑问,"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将再次引爆今夏的激情.然而,由于娱乐商品的易碎性、边际效用的递减性和渐行渐远的狂欢性,"超女"的流行虽仍将持续若干时间,但作为娱乐节目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存在,其长远发展并不乐观,生命力的长度和韧度有待考验,今年是其转折时期的"拐点".  相似文献   

20.
找回自己     
如火如荼的超级女声成为2005年中国电视的一大独特的风景。数十万的参与者与上亿的观众,在这方荧屏上寻找什么?一名超女说:参加超级女声,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是的,超女们在这里寻求自己的梦想,而观众们又何尝不是在寻找自己,寻找逝去的青春的身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