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探析理工科大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联合创作"课程建设方案 1.课程性质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传媒类专业都有开设"联合创作"这一称呼的专业课程.三亚学院传媒学院将"联合创作"课程设计为一门打通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三个专业的必修课程,32学时(均为实践学时),2学分.课程在"媒介融合"观念引导下,旨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学科、多艺术门类、多媒介融合的团队创作基本规律,以期更好地为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项勇 《新闻实践》2009,(11):51-53
今年夏天,笔者参加了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合作组织的专业培训课程,随后走访了ABC、FOX等美国广播电视机构以及专业节目制作公司,初步了解了美国传媒业发展的最新思考和动向。美国广电传媒对“微力量”的发掘应用,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曾红宇  颜家水  叶奕 《传媒》2021,(22):91-93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行业和传媒教学已成熟运用,对传媒专业课程调整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传媒专业课程教学呈泛在化特点,学习模式打破传统时空限制,突破教师单一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当然,无目的的泛在化学习会令学生迷茫,基于自觉自律原则,学生难以实现深度学习.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专业课程教学泛在化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全民媒介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引导,督促学生利用泛在学习获得更多新技能.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通论》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作者为美国学者杰伊·布莱克(Jay Black)、詹宁斯·布莱恩特(Jennings Bryant)、苏珊·汤普森(Susan Thompson),以及中国学者张咏华。该书共59.7万字,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其余分别阐述印刷传媒、电子传媒与新媒体、传媒的相关支撑产业,以及媒介的运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焦红强 《新闻窗》2009,(1):111-113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1992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缺乏媒介素养教育,造成了青年大学生的媒介知识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时代催生了传媒行业的剧变,对高校新闻教育进行改革也迫在眉睫.本文紧扣媒介融合的现实语境,深入剖析当前新闻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高校新闻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其根本应当回归人本维度.基于此论点,本文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三个方面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传媒之间的相互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以电视图书这一跨媒体出版物为例,分别从媒介特性、表现手法、传播理念与影响力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视与图书两大媒介合作的依据,验证了传媒融合是实现文化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媒介融合带来了媒介产业内部的革命性变革,也给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新闻学教育目前主要是为传统媒体培养编辑、记者,但是传媒产业变化的趋势,要求新闻教学单位必须考虑到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多元需求,进行较大的调整。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方面来看,新闻专业的课程必须包括人文艺术类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传媒技术类课程和传统新闻课程四个板块,并根据各个教学单位的特色需要,在它们之间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媒介融合带来了媒介产业内部的革命性变革,也给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新闻学教育目前主要是为传统媒体培养编辑、记者,但是传媒产业变化的趋势,要求新闻教学单位必须考虑到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多元需求,进行较大的调整。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方面来看,新闻专业的课程必须包括人文艺术类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传媒技术类课程和传统新闻课程四个板块,并根据各个教学单位的特色需要,在它们之间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1.
张美娟  张琪  陈聪 《出版科学》2016,24(5):72-77
对“2015年QS世界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排行榜”前100高校中的23所欧洲高校开设数字传媒及相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手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从其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就业去向等方面对欧洲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具体的分析,发现其呈现数字传媒专业设置院系比较广、教学的跨学科性与实践性明显、学制时间比较短、重视数字媒介研究方法创新的教学、学生就业面也较广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栏目编辑制作》课程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一大核心课程,与《视听语言》、《摄影摄像》以及《毕业创作及汇报》等课程紧密相关。当前传统的《栏目编辑制作》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媒介社会生态环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的专业需求,课程急需改革。本文试图从该课程问题出发,探寻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方面的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樊荣 《传媒》2021,(7):86-88
构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缓解院校教育和行业人才需求未同步的难题是本研究的核心.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传媒人才培养上所形成的"密苏里模式",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效经验,进一步总结其对我国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高校传媒专业发展迅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切实提高影视传媒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当下高校专业教学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立足影视传媒专业文学写作教学实践,通过明确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性教学理念,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尝试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改变专业考核形式等途径,力求探索出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德国高校传媒学科分为传播学科和媒介科学学科两个方向,其中传播学科重理论和研究,媒介科学科学重实践与应用。这与我国高校传媒学科通行的新闻学科与传播学科的划分方式截然不同。本文总结了德国高校传媒学科在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合理性,以其对比发现我国高校传媒学科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给全球的新闻业态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给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带来了挑战。美国密苏里大学新19学院从2005年开始新设了媒介融合专业,并且从本科层次一直延伸到研究生层次,他们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的做法和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在美国堂纳德.W.雷诺兹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博士看来,密苏里新闻学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务实和创新。他们既注重实践教学,也注重通识课程及新闻伦理教育,而且十分注重校办媒体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在孙志刚博士看来,美国新闻业虽然正在经历数字化的洗礼,但不失规范。对于传媒院校而言,媒介融合时代更要致力于培养严肃而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与提升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能力,是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出版专业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出版专业学生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类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已成为国内出版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普遍选择.不过,当下我国出版专业教育中这类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在如下“困境”中实施的:媒介融合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课堂教育的情境、脱离出版现场的教师、缺乏出版实践经验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是选择、理解媒介信息和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而对媒介进行规范化使用是提高媒介素养的关键。本文以烟台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对象,以媒介使用规范化和媒介素养为核心开展调研,并针对学生规范化使用媒介的程度不高、缺乏对媒介相关概念的理论化认知及普通院校媒介素养课程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唐筱童 《新闻窗》2011,(6):100-10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个舶来词,在国内也有"传媒素养"、"传媒素养教育"等提法。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大众特别是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陈长园 《今传媒》2016,(11):110-112
中国传媒行业特别是新媒体领域的迅猛发展对从业者和准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而目前培养高校传媒类人才的录音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并不多.本研究尝试将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引入到录音技术课程《数字录音与应用基础》教学中,结果发现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对此教学过程进行详细地梳理和总结,力图为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高校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模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