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医院科研团队虽然明确了解所需要的知识与具有外部嵌入知识来源的有效性,并利用多种多样的工作实 践途径来促进内部隐性知识的转移。但是,医院科研在实践中仍然存在隐性知识转移的困境。文章对科研团队对怎样 组织与设计知识转移实践的方式以及达到什么程度才符合知识转移和达到共享的目标、如何把这些知识存储到团队的 知识管理系统来管理和捕捉隐性知识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把研究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思路集中定位在医院科研工作实 践过程中,分析医院科研团队工作实践情境中知识重组与知识转移关系,希望通过建立跨职能科研部门以及工作实践 情  相似文献   

2.
知识粘滞是阻碍知识转移的决定性因素,降低知识粘滞程度,提高知识转移绩效,是提升科研团队能力,实现合作创新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探索科研过程中知识粘滞形成的动因和作用因素,运用知识转移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分析方法,在情境建模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粘滞演化动力模型;动态模拟认知因素、转移情境以及转移动机三个维度对知识粘滞的影响关系,从宏观方面探索科研团队中隐性知识粘滞的演化路径,从微观方面剖析各因素对知识粘滞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显示:知识粘滞程度受不同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的演化特征,随着双方认知吻合度的增长表现为先匀速增长后保持不变、最后呈指数增长的趋势;激励机制和外部压力等因素对知识粘滞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过大会引起团队内部“搭便车”现象,产生一定的致弱作用;转移动机与知识粘滞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知识吸收能力越强,知识的增长速度越快,受知识粘滞的影响就越小。研究科研团队中各影响因素对知识粘滞的震荡作用,对指导科研团队建设和提高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6。表1。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3.
把认知情境引入到知识管理系统内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能激发个体和群体转移知识意识。认知与心理行为、情境在知识转移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它们之间能产生双向互动作用。当前隐性知识转移工作的根本困境在于缺乏认知情境对心理行为的激发而显得迟钝,有效的隐性知识转移方式是因认知情境而权变的。在寻找对隐性知识转移研究的同时促使我们要运用认知的观点对隐性知识转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情境知识为切入点,探索情境知识的性质以及显性知识与情境知识在本质上的差异,对情境知识不仅具有隐性知识的特质,而且还具有半衰期非常短的特质进行描述。提出情境起到隐性知识突现的催化剂从而使其达到知识转移目的的作用,同时对知识转移情境体系运行机制的框架设计进行探讨性研究,说明构建情境知识转移机制对知识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情境知识转移行为关系研究,发现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社会性动机、关心组织动机以及近景与远景动机。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内涵结构归纳得出:情境下知识转移存在着角色泛化与狭窄、强调知识转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积极主动性的特点;对隐性知识转移前因与后果变量有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从个体和群体层面指出了研究知识转移行为的异同点,为中国情景下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隐性知识地图:虚拟科研团队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才唤 《图书情报知识》2011,(6):107-112,119
通过内部专家与外部专家之间的文献引用关系构建隐性知识地图是组建和管理虚拟科研团队的一种有效策略。文章以某科研机构为例,以“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中的文献引用数据为基础,应用Ucinet和Netdraw等软件工具进行研究,得出虚拟科研团队组建管理的具体步骤和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认为,在应用合著、引文、博客等各种策略构建隐性知识地图的过程中,应主辅结合,综合运用,扬长避短,适时调整,以达到虚拟科研团队组建管理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知识转移的特点分析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风险产生的机理及其的主要表现形式, 并在此基 础上,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与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馆员知识产权培训来增强馆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利用 技术措施以保障自身隐性知识转移的效果、营造和谐的情境以提升隐性知识转移中知识共享与共知、组建咨询团队以 形成隐性知识转移中产生的知识产权保护凝聚力5 方面提出了知识产权风险规避策略,以期将知识产权风险降至最低限 度,实现图书馆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野中部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揭示了20年前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流程和原理,而在Web 2.0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柔性的创新型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始来源于促进组织外部大量网络用户外化其隐性知识的能力,这种组织的知识创新原理与SECI模型存在差异.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和集体智慧理论,提出了Web 2.0环境下的网络知识创新螺旋转化模型——SE-IE-CI模型.研究发现:SE-IE-CI模型中的知识创新可分为组织内部社会化、组织内部外化、组织外部内化、组织外部社会化和外化、组织内部组合化和组织内部内化六个历程;知识创新的情境包括起源情境、对话情境、网络实践情境、网络系统对话情境,以及组织内部系统化情境和实践情境;网络协作创新模式下的知识资本来自于初始创新团队和无数网络创新用户.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势能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以高校中的科研团队为基础,从任务目标和人员构成的二维视角,探讨高校科研团队的组成模式。深入分析知识提供方特性、知识接受方特性和知识特性3个因素对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在知识转移影响分析的成果上,基于知识势能原理,建立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势能矩阵,探讨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转移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服务外包兼取市场合约与企业内部合约的优势,能够很好地促进发包商与承包商之间的隐性知识转移,因而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在此基础上,分析服务外包中隐性知识转移的路径和微观机理以及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要的科学资产和公共信息资源,科学数据正在爆炸式的增长。因此,整合科学数据,完善科学数据管理,实现科学数据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家农业数据共享中心平台进行分析,提出促进科学数据共享的对策,认为科学数据的共享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科研资助机构相关政策的扶持。应充分重视科学数据共享的战略地位,解决科学数据产权保护的问题,提升科研人员的共享意识,培养科学数据管理的专业人才,探索科学数据共享的增值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精神契约的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离不开精神契约的支撑。激励、信任、文化、沟通、学习等要素的融合共同搭建起精神契约的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和团队维度平台,从而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破解隐性知识的传递机理是寻求知识创新与管理途径的必要前提。本文以J.J.汤姆逊管理时期的卡文迪什 实验室为例,分析不同种类的隐性知识在面对面交流平台中的传递路径。研究发现:开放式的面对面交流平台有助于 基础研究部门隐性知识的传递。其中,与实验相关的辅助技能型隐性知识主要通过与外界同行的面对面交流被个体整 合利用,关于选题和实验方法的核心技能型隐性知识及其背后体现的思维和理念的认知型隐性知识则主要通过师徒之 间的面对面交流被个体内化吸收。认知型隐性知识相比技能型隐性知识,对促进知识创新和管理具有更深远的价值。 技术守门人首先要保证能充分调用技能型隐性知识的资源以备科学共同体研究之需,其次是努力塑造科学共同体的研 究惯例和文化氛围。本研究有助于科研单位或组织通过理解隐形知识的传递机理,优化其知识创新与管理的流程体 系,提升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为更好地发挥组织惯例的作用,提高知识管理绩效,针对惯例的知识属性,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概括惯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构建惯例演进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模型。[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国内外惯例研究与知识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个人惯例、团队惯例、组织惯例3个层面,分析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惯例形成机制,并结合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利用等4个知识管理流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通过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和知识管理措施的提出,为组织实践提供管理启示。[结果/结论] 惯例的演进是通过组织学习来实现的,作为知识的集合,惯例在演进的过程中,先分解为搭载了隐性知识的惯例模块,经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信息传递,完成隐性惯例到显性惯例的转化,并以此规范成员的活动行为。同时,不同层次的惯例在知识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的知识管理措施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移动互联网所处的信息生态环境入手,在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收集企业相关数据,以验证构建的概念模型.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为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新的概念模型,从而深化信息生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应用层面为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相关的管理理念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在关键技术领域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知识竞争中,隐性知识能带来竞争的巨大优势。随着对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隐性知识的保护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文章探讨隐性知识的界定和非正常转移的形式,以及目前相关立法的状况,并就如何避免隐性知识的非正常转移和保护个人的竞争优势和利益提出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意义]探究知识创新扩散路径下的隐性知识扩散和转移行为,据此构建蕴含专家学者隐性知识的知识地图,对推动知识共享与创新至关重要。[方法 /过程]首先从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地图融合的角度明确创新扩散驱动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原理,在此基础上建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流程模型,并以微电子领域为例,围绕主题、学科、机构、地区4个维度内的创新扩散路径,衍生出隐性知识载体的内在关联,借助可视化方式构建隐性知识地图,探究专家隐性知识扩散和转移行为规律。[结果 /结论 ]提出以创新扩散为驱动的微电子领域内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方案,追踪知识创新扩散脉络与隐性知识载体间知识流动行为,可充分满足专家定位、团队构建、专家推荐三个场景下的独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