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术期刊编辑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防范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编辑应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意识,当好把关人和"守门员".编辑应采取以下措施:树立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杜绝人情稿、关系稿和学术泡沫;提高服务意识,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缩短发表周期;坚持"小同行"送审,发挥审稿专家在防范学术不端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将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王影 《编辑学报》2022,(6):645-648
通过实例从使用他人原始科研数据撰写论文,发现存在受试人群样本量、抽样单位不真实,或更换调查工具但调查时间不符合逻辑和调查时间与采用的研究工具编制时间矛盾等方面问题。本文以《护理学报》为例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对调查研究类稿件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核要点,并提出防范对策和建议。对于调查研究类稿件,编辑应在稿件的初审、二审阶段进行源文献挖掘,从选题、样本量、伦理审核、调查工具选择、资料收集方法和时间、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全面审核稿件的逻辑性及科学性,判断稿件是否存在潜在学术不端行为。建议科技期刊编辑部为调查研究类稿件匹配相应领域的编辑和审稿专家,期刊编辑重视加强自身学习及与稿件作者的沟通,从而有效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3.
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期刊编辑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我国现有的学术不端现象及产生原因;针对期刊编辑,为进一步减少学术不端文献的发表,提出几种网络检测学术稿件的方法及其他应对策略,使不端文献在编辑过程得到较好的抑制,这对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及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菲  孙琴 《编辑学报》2021,33(2):189-191
借助采编系统内置的未发表相似文献、已发表相似文献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寻找学术不端行为的蛛丝马迹;举例分析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一稿多投、抄袭、剽窃、拆分发表等行为消灭在稿件初筛阶段.提出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加强对作者的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期刊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能力;建立科研失信档案,实行信息共享,努力将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在论文发表之前.  相似文献   

5.
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骏 《编辑学报》2018,30(1):86-88
期刊编辑的初审工作是阻止学术不端稿件传播极为重要的环节,培养和加强编辑的防范意识与能力,有利于维护科研诚信和出版秩序.从学术不端行为不会消失、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是万能、学术不端行为日益隐蔽和期刊编辑囿于日常工作4个角度,分析培养和加强编辑防范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入职培训、定期宣传、积累传承经验和制订问责机制4条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编辑学术不端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行为。1.违背学术和伦理标准提出编辑意见:基于非学术标准、超出期刊范围和宗旨提出编辑意见;无视或有意忽视期刊论文相关伦理要求提出编辑意见。2.违反利益冲突规定:隐瞒与投稿作者的利益关系,或者故意选择与投稿作者有利益关系的审稿专家。  相似文献   

7.
选择2009—2010年《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因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退稿的84篇稿件,2011年10月利用全文数据库追踪其是否在其他期刊发表。结果显示:有34篇(40.50%)已公开发表,其中仅6篇有所修改,其余均原文发表,仍然存在学术不端;其中17篇(50.00%)在退稿7个月后发表,有7篇(20.59%)在3个月内发表。针对其可能原因,建议所有期刊联合起来,主动防范学术不端,重视稿件查重工作,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标准,提高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的鉴别能力,依托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建立共享问题数据库,以及加强对作者的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景周  崔建英 《编辑学报》2020,32(5):539-542
同行评审意见是期刊编辑用稿决策的重要依据,同行评审专家的来源和遴选与评审结果的质量和公平性密切相关。编辑为稿件遴选出评审意愿、专业、能力匹配,且时间充裕的审稿专家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本文基于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内容、动机及情感分析,提出一种同行评审专家的遴选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小同行”专家的发现,降低不同学术范式导致的同行评议误判率,为编辑的稿件送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职高专学报稿源质量差、编辑队伍弱的特点,提出积极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制定高职高专学报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普及利用"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提高编辑自身的学术识别能力,设立高职高专学报同盟,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防范中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贤 《编辑学报》2015,27(2):119-121
阐述编辑主体意识在学术不端防范中的重要性,分析编辑主体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工作中要发挥主体意识:收稿前对作者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初审时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学术不端;对发表前的稿件再次把关;主动借助社会监督;对有学术不端行为者进行惩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按国家有关网络连续型出版物管理规定,在CAJ-N出版传播平台上网络首发的学术论文可被认定为正式出版,其论文作者可以从"中国知网"下载或打印论文,作为正式发表的论文提交给人事、科研管理等有关部门.学术论文首发流程包括学术质量审查、政治审查、编校出版审查以及终审.其中,终审是论文首发质量把控的最后一道关口.为全面减少或消除首发论文的差错,从而保证论文快速及时上线,本文从网络首发论文终审编校需要注意的问题着手,对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校出版审查3个方面的审查重点进行了阐述,可为作者写作投稿以及入编期刊编辑部论文首发的编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以学术书评为分析样本的学术授信评价是对档案学经典著作的整体性评价,其评价指标Z’指数可作为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图书Z指数的计算方法,选取《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中的部分著作,以学术书评为计算对象,得出了它们的Z’指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档案学经典著作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该评价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是随着经典阅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其未来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正交试验类稿件的审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  李莉 《编辑学报》2012,24(5):450-452
以农林类A+和A类期刊题名或关键词含有"正交试验"或"正交实验"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依据正交试验原理,对各论文进行审读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表记号错误的占调查论文总数的20.29%,k值错误的占28.77%,R值错误的占27.97%,因素主次排列错误的占17.01%,最佳组合错误的占26.80%;经验证,有31.86%的论文方差分析各因素水平间均不显著。由于各种错误最终导致63.13%的论文得出了错误结论或试验设计失败。可见,正交试验类论文的编辑工作应予高度重视。作者从编辑的视角给出了识别、修正这些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术法律规范是学术规范体系之一,其基本内涵是在学术研究中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对学术失范的原因进行法理学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学术法律规范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及科学技术部《科研活动诚信指南》中关于一稿多投的内容。从对一稿多投的定义、界定和例外规定3个方面分析3个《指南》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及其对学术期刊编辑避免并处理一稿多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银周 《编辑学报》2015,27(3):249-251
由于多种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存在自身的不足,只能作为纯文字复制检测工具,对纯文字复制行为做出分析界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所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主体人员不能过度依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还应通过多种人工方式判别深度的学术不端行为,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隐式泛滥.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近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孔艳  张铁明 《编辑学报》2013,25(5):422-425
学术不端是世界各国都有的问题,但情况千差万别。我国近年来的学术不端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高校及期刊等方面综述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介绍国内外治理学术不端的现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坚守学术良心入手,修改版权合同,让作者提供"稿件专投承诺书",建立学术不端行为定期通报制度和个人学术诚信制度,由学术期刊建立遏制学术不端的"第三类法庭"等主张。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  郑鑫 《图书馆学研究》2004,(6):48-51,54
在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现状和服务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IC到AC: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婉  王萍 《图书馆学研究》2011,(16):82-86,89
随着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信息共享空间开始向不同的模式发展。学术共享空是信息共享空间功能的扩展。国外的学术共享空间两种服务模式即机构知识库和"一站式"学术支持服务,对我国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有三点启示:构建学术服务平台,提高人员素质和结构,加强评价与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