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培  高虹 《科技与出版》2024,(3):136-143
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稿件评议的基本制度,是判断稿件学术水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剖析我国学术期刊传统匿名同行评议模式在开放科学环境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探索以开放同行评议为导向的同行评议模式,实现开放同行评议与匿名同行评议模式的有机融合。提出以开放同行评议的优势项补充匿名同行评议的劣势项,弹性化实施同行评议,根据期刊的学科特色差异化选择评议模式,构建多种模式的交互式同行评议平台,促进学术合作与同行评议资源共享等优化路径,对完善我国学术期刊现有同行评议机制,提升同行评议质量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郑昂  雷雪  马峥 《编辑学报》2023,(4):466-472
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逐步成为开放科学环境下预印本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和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有益补充。本文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服务的开展方式归纳为第三方平台的评议和出版服务、预印本平台采用的第三方服务以及学术期刊采用的第三方服务3种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从评议对象与评议内容呈现方式、评议质量控制机制、评议人激励机制、学术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优越性,并结合国内同行评议现状总结该模式对我国业界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开放科学的蓬勃发展,科技期刊从传统同行评议逐步演化为开放同行评议模式,使得读者成为同行评议的参与者之一。本文深入分析对比了传统同行评议模式与开放同行评议模式中“作者-期刊-审稿人-读者”四者关系变化。研究发现,开放同行评议促进了读者与其他三者的交流关系,扩大了作者受益范围,对审稿人和期刊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转型需要追求缓而稳的节奏,制订明确规定并充分发挥期刊的媒介作用,帮助作者、审稿人和读者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以保障四者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王海蓉 《编辑学报》2023,(2):147-151
对国外开放同行评议(OPR)的期刊进行研究,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模式;详细介绍了开放同行评议的主要价值;从透明度和开放性2个维度出发,讨论了开放同行评议的3个层次及其机制。参照7大公开要素,对开放同行评议期刊的透明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并研究了透明度等级对相对引用率RCR和社会关注度Altmetrics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度等级高的开放同行评议期刊在学术影响和社会传播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开放同行评议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和个案研究等方法,调研了现行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类型模式,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对不同评议模式的认可度,以及对新型平台和工具的接受和参与程度,分析了预印本和Publons对同行评议的影响。文章提出,在开放科学环境下,应将盲审模式与开放同行评议有机结合,探索最优评议模式,以提升同行评议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同时要鼓励中国科学家深度融入国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活动,以进一步为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发挥作用,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国家战略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6.
结合文献调查、网络调查、案例分析,以主导主体作为首要划分标准,归纳开放同行评议模式,并基于协同理论从开放主体、开放形式、开放流程三方面剖析不同模式协同运行机理。现行开放同行评议模式可归纳为传统学术期刊、预印本平台、开放出版平台、开放评议社区四大类,根据各类别实践特点进一步细分为10种子模式。不同模式涉及不同的主体、形式、流程,其协同机理各异,学术共同体应结合各自需求与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评议模式并规范协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学颖  罗萍 《编辑学报》2016,28(3):220-223
为了解决同行评议中不公平、不透明、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改变审稿方式,采用开放同行评议的办法.在分析开放同行评议透明、交互、高效、共享、完整实质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开放同行评议的审稿模型,并指出制订规范的编辑出版政策,构建专业化投稿和审稿平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是实施开放同行评议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开放科学运动、国内科研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出发,针对我国现行同行评议面临的挑战,指出改革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必要性。立足同行评议的目的,提出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改革应向减轻评议人负担、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评议方式、建立事后评议机制4个方向发展,并提出净化学术生态、加强制度设计、设定行为监督、建立激励和反馈机制4条保障举措,最后对同行评议改革的模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晶晶 《编辑学报》2017,29(2):200-203
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梳理的方式,结合具体案例,如Elsevier、Nature、PLoS、F1000 Research等,对国外开放获取期刊的同行评议方式进行研究.认为结构化同行评议、发表后开放式同行评议以及第三方独立同行评议,各有利弊,应该取长补短,优化评议方式,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作为学术质量把关者和过滤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证调研法,整合、分析Orvium平台相关网络信息与文献,分类剖析Orvium平台特色服务运营模式.提出Orvium平台在零延迟即时发表、持续透明协作同行评议、升级科研成果分享度、全面贯彻同行评议激励机制、出版内容质量提升、贡献者分享出版收益、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科学出版等方面优势显著.建议我国科技期刊应创建透明可信的科技论文出版管理工作流,构建公平普惠的科技论文出版收益分配体系,探索开放获取的科技论文研究数据交易模式,打造动态自进化的科技论文同行评议专家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同行评议作为一种评审制度一直受到"主观"而不够"客观"的批评。公开同行评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学者对公开同行评议的接受度如何是学术期刊实施该制度首要考虑的问题。[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学术论文公开同行评议的概念、相比传统同行评议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论述,接着就公开评审流程中的公开内容对来自中国各个学科及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中国学者对学术论文公开同行评议的接受度数据,并对中国学者对论文开放同行评议的接受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问卷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其中100%有发文经历,70%以上具有审稿经历,40%以上曾为国际期刊审过稿。调查结果表明,半数(占50.33%)中国学者对学术论文公开评审是接受的,在学术论文评审的不同阶段,中国学者的接受度不同。经过非参数统计检验,不同学科同行评议者接受度有所差异;是否具有国际期刊审稿经验的同行评议专家接受度差异不明显。论文相关分析数据可为中文学术期刊实施公开同行评议制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稿件遴选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锋  黄雅意 《编辑学报》2015,27(6):531-532
分析科技期刊稿件三审制中专家评审环节采用匿名审稿模式和公开审稿模式的利弊,以及编委推荐制对于科技期刊遴选优质稿件的突出优势.认为我国科技期刊在公开审稿模式尚未建立的现阶段,实行编委推荐制与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模式相结合的综合稿件遴选机制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Pillars of open science are often included within the editorial policies of scholarly journals, including policies on open access publication, availability of underlying research data, preprints and open peer review.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and analyse perceptions and editorial practices related to open access, preprints, open research data and open peer re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itors of scientific journals published in Spain, to gain an insight into editorial policies related to open science. Results and data were obtained by a combined method of online interviews an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The online survey was sent to editors from journals indexed in the Dulcinea directory, which at the time of the study included 1875 academic journals. A total of 420 responses (22.4%)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92% of the journals were open access journals, 2% of the journals conducted open peer review, 15% of the journals had instructions to allow archiving preprints, and out of 375 responses, only 59 journals (16%) reported having a policy on underlying research data.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re is a trend in favour of open access, but the perceived barriers to open peer review outweighed the advantages. There is also some reluctance to allow preprints to be made available. This concern might be because editors want authors and readers to read and cite the contents published in their journals, rather than their preprint versions.  相似文献   

14.
张彤 《编辑学报》2019,31(5):490-497
学术期刊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 OPR)内涵丰富,审稿流程多变。为了探讨OPR的开放层次,提出了OPR多层次模块化分解与组合思路,以期为学术期刊探索适合自身的OPR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模块化方法将OPR全流程的开放环节解构为3层,再进行组合;最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出版商和学术期刊实施的多种OPR制度进行分析。经模块化解构,先得到要素层的OPR功能模块;其次得到单刊实施层的7个开放子模块:众包审稿、开放指定审者权限、审者身份公开、原稿预出版、评议报告公开、开放互动和出版后期刊评议;再自单刊实施扩展至产业链实施层,得到刊群/多主体实施层的3个开放子模块:审稿外包、期刊间的评议报告转移和出版后外部评论;进而组合成OPR多层次模块化开放体系。多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各种OPR均可视为上述开放子模块的单一或不同组合形式。所提出的学术期刊OPR多层次模块化思想扩展了OPR概念外延,为显性理解OPR多变流程开辟了新途径,为OPR分类阐明了新思路,为学术期刊选择OPR制度并定制审稿流程提供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国外科技期刊开放式同行评议中参与者积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劼圻 《编辑学报》2015,27(4):319-322
开放式同行评议作为一种新的期刊审稿方式,因其控制投稿质量、加速学术交流、为有争议的科学发现存档等优点而吸引了许多学术期刊进行尝试.考察了几家有代表性的开放式同行评议期刊后发现,这些期刊中的大部分文章在评议阶段获得的评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尽如人意.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功利主义、文化障碍和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丁筠 《编辑学报》2018,30(2):145-147
预印本网站的风起云涌为传统的学术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分析预印本的特点出发,讨论其与学术期刊相比在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传播方面具有的优势及其未来发展存在的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学术期刊面对预印本带来的挑战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缩短同行评议周期、增加同行评议的透明度、实行开放获取和修订学术论文的评价体系等,以便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学研究对学术出版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