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从五十年代出版社逐渐建立起,编辑工作一直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而在编辑工作中,审稿又一直是编辑工作的中心.各级编辑人员的全部工作中,审稿工作都占有很大的分量.虽然审稿工作一向受到重视,但对审稿工作意义的认识,却可以说一直是不够全面的,而只是片面地强调了它的“把关”意义.人们不仅在口头上把审稿称之为“把关”,出版社的老编辑、领导对青年编辑也只是强调审稿就是“把关”、审稿就要“把好关”等等.以致于后来在一些文章中,也是这样说.日渐月染,审稿就似乎即“把关”,“把关”就似乎即审稿,二者仿佛变成为同义词了.将审稿等同于“把关”,实际是以偏概全了,是没有全面认识到审稿的意义.所谓“把关”,指的主要是“把政治关”——虽然有时其意义是超出“把政治关”,但实际就是要防止政治性错误.政治性错误自然是应该防止的,不能让我们的出版物中出现政治性错误,因此,“政治关”是应该要“把”住的,这点自然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审稿工作就具有政治性工作的性质.把住政治关,无疑也就是审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审稿的意义、作用决不仅仅是“把关”,因而也不能把审稿与“把关”等同起来.“把关”只是审稿意义、作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观点摘要     
胡国臣: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编辑管理体制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国臣在“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特点与创新研讨会”上说: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编辑同时进行选题策划和书稿加工,由于发稿出书任务重,编辑2/3的精力放在了书稿的审稿和加工上,选题策划的力度远远不够,被动选题占了较高比例,造成选题整体质量不高。许多国外大的出版公司内部的编辑人员基本上都是策划编辑,而审稿工作基本上由公司外部人员完成。而国内出版社大多还是以传统的工作模式为主,编辑既做选题策划,又做书稿加工,虽然有一些出版社实行了策划编辑制,但…  相似文献   

3.
近来听到一些反映:“出版社的编辑部审稿太严了”。“编辑改作家的稿子,权力太大了”。“编辑就是不能改我的稿子,文责自负嘛”。这些意见传到编辑的耳朵里,有的编辑感到惶惑了。处理稿件时生怕得罪人,审稿还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文责自负”并不排斥编辑对作者原稿进行鉴别和判断,提出审稿意见,以致进行修改加工。出版社的编辑部是组织和接受作家原稿从事书籍生产的部门。编辑部进行审稿工作,如同工厂生产产品时对原料进行鉴别和加工一样,是一件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王巍 《新闻传播》2012,(6):164+166
审稿是把关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审稿编辑更是图书审稿环节的灵魂,审稿编辑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审稿编辑的素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审稿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熊十力先生在《佛家名相通释》的《序》中曾 说:“凡读书,不可求快。而读佛家书,尤须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否则必难悟入。吾常言,学人所以少深造者,即由读书喜为涉猎,不务精探之故。”熊十力先生在这里讲的是读书方面的事,但这一段话对做编辑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编辑审稿即是读“书”─—是读没有经过加工、修改与印刷、出版的“书”,其中必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在,尤其不可求快,尤其需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诚然,编辑审稿并不就是读佛家书,但若编辑审稿时都能拿出如熊十力先生所说的那种“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精探…  相似文献   

6.
所谓审编合一,是未经三级审稿决定书稿是否采用就进行编辑加工,把加工整理环节中对书稿的审读作为审稿环节中决定书稿是否采用的审读;把加工整理过程中处理书稿的记录作为审稿后对书稿全面评价的意见,并以此作为书稿是否采用的依据。当前,在一些出版社,三级审稿制没有很好地执行,不少编辑人员为追求速度、追逐利润而搞“审编合一”,这是导致图书质量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一、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是编辑工作不能混淆的两个重要环节按编辑学理论,审稿和编辑加工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两者是不可混淆的。从任务看,审稿的任务是从出版专业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台湾一些有眼光的出版社主管对于出版人才的培训及在职进修往往较为重视,他们认为,经过“充电”之后的编辑,通常也可以为自己与公司带来更多的创意贡献。月旦出版社主编汤秀瑸指出,让编辑人员在工作上能获得学习与成长的成就感,才能留住人才。因此,他们对新人的培养,通常由资深的编辑带领着从基础学起,较资深的编辑则往上游发展,即包括一本书的企划、包装,同时参与开发新书的讨论,定期找专人为编辑上课,研究市场上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卖点”何在等等。 让编辑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并培养自习的能力,是台湾一些出版社对编辑人员的期许。天下文化公司将鼓励员工进修事项明文列入人事规章之中,凡工作满3年的员工,如果提出出国进修计划,或与个人工作相关所需的课程,可以获得公司的补助。公司也经常请专业人士来演讲,或在内部举行业务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我以为,出版社现行三级(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审稿制,弊端不少,应该改革。弊端之一是:三级审稿制是以行政领导的体制来审处稿件,不适应编辑工作的特点,不合乎审稿工作的规律。按照行政领导体制,办一件事,处理一件公文,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处长签批的意见科长执行,科长签批的意见科员执行;或科员提出“拟办意见”由科长批准后去做,科长提出“拟办意见”由处长批准后执行。审稿工作却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级服从上级。审稿中面对的是知识,不论下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刚刚走出大学的校门,或者已经取得了硕士学位,现在又选择了编辑这一令人向往的职业。那么,你在出版社或杂志社编辑部里最初接触的编辑工作,很可能就是审稿。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来说,最早自然是从选题开始的,然后是组稿,而有了作者的稿件以后,才能进行审稿。因此,审稿是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又是为下一道工序(加工整理)作准备的。著名前辈编辑家叶圣陶写过一首有关编辑工作的诗,其中说:“选题订审校雠三,唯审唯精为指南。”说  相似文献   

10.
实行三审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三审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崔庆喜【武汉审稿是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六艺”中的一艺,在我国出版工作中,无论是出版社所约稿还是作者自投稿,都要进行审读。这种审读方式,一般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这个程序,便是人们常说的“三级审稿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80年代,有位专业出版社的领导人对我讲过一句说:“我们的编辑人员一向是坚持‘编校合一’的。”当时,该社分明配有专职校对人员,也设有校对科。这位领导人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那里的编辑人员一向看自己编发稿的校样。难道仅仅因为编辑人员也看校样就是“编校合一”吗?对此,我是心存疑问的。到了90年代,我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些校对理论文章,逐渐认识到“编校合一”是一种体制.  相似文献   

12.
胡适先生在谈有关读书的话题时,曾经说过写文章发表“是吸收的利器,又可以说手到是心到的法门”一类的话。为什么说发表文章“是吸收(知识)的利器”呢?因为文章必须要有创见,至少也得有新意,那才叫做“文章”,才可能被编辑选中刊出。  相似文献   

13.
“三审制”,是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反复强调的,1997年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但规定是一回事,实际执行情况却是另一回事。笔者最近对某出版社的编辑审稿情况做了个抽样调查,大致了解现阶段他们编辑审稿的现状:初审编辑  相似文献   

14.
功夫更应下在“审稿”之前人民卫生出版社副社长、编审郭有声毋庸置疑。“三审制”对于保证书稿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应该坚持下去,并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审稿水平。从编辑工作角度来说,以往对于作者交稿后的审稿、编辑加工工作非常重视,多数出版社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制...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三级审稿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冠初 《编辑学报》1991,3(2):103-106
1 三级审稿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三级审稿制(简称三审制)是指“出版社对书稿的内容和学术(艺术)质量作出基本评价、决定是否采用的审稿制度,即编辑(或助理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和总编辑复审和终审。”这是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为全国各出版社统一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6.
6月2日,著名作家秦牧对广州日报记者谈了他对报纸编辑工作的看法。秦牧说,报纸的编辑,主要是做好编辑工作,但也应该参加一些采访活动,动笔写一些文章。不用多,“一些”就行了。这样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编辑工作上,又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稿和写作水平等)。既编且写,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基础上多少写一些,不要走极端,要么只顾埋头写东西,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三级审稿制度 三级审稿制度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出版社内部审稿制度,也是现行的审稿制度.早在1952年,国家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中就指出:"一切采用的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审稿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近,我欣喜地读到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建立后出版的第一本新书:阙道隆主编的《实用编辑学》(为“出版知识丛书”之一)。中国书籍出版社是专门出版“书籍专业”方面的出版社,可以说是全出版行业同志们“自己”的出版社。这家出版社的成立,预示着新兴的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印刷学的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地发展起来。这部近30万言的《实用编辑学》,是由京沪等地出版部门的一些社长、总编和老编辑分头撰写的。这本《实用编辑学》不但从理论上阐述了编辑领域的内部规律,而且对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方法也详加论述。不仅谈了图书编辑工作的一般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出版社实行的图书三级审稿制度,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这项制度已不能继续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同志虽然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的,但正如衣服做的不合适,不能否定人需要穿衣一样,当前“三审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否定编辑工作需要“三审制”。相反,这恰恰证明“三审制”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关口是否多了有人单纯把“三审制”看作三级把关,  相似文献   

20.
三审制自1952年起在国营出版社普遍实行,大概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然而,按照出版界长期通行的说法,“三级审稿制度是出版社依靠集体力量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多级审稿制的本质特点在于对党、对人民负责与集体研究相结合——这是列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编辑工作的根本原则。”因此,从这一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